清明:雨落思长,情系古今

发布时间:2025-04-06 16:30  浏览量: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这一特殊的节气,如丝雨般绵密,交织着缅怀先人的哀愁与拥抱新生的希望。在这一日,我们于祭祀中追溯往昔,在踏青时邂逅春光,于诗文中品味岁月,让情感与文化在血脉中延续。

——题记

“每当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在耳畔响起,心中便涌起对这个时节的独特情愫,它不仅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也传达了行旅之人内心的凄迷与纷乱。时光的车轮缓缓滚动,又一年清明节翩然而至,宛如一位身着素衣的使者,携着淡淡的哀愁与希望,悄然踏入人间。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它不像立春那样宣告万物复苏的热烈,也不似大暑带着盛夏的炽热。清明,有着自己独有的韵味,是一种在细雨中弥漫开来的深沉与宁静。此时,大自然仿佛也被这节气的氛围感染,细雨如丝,纷纷扬扬地飘落。那雨,细如牛毛,柔若蚕丝,轻轻地洒落在大地上,为万物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

在这一天,祭祀是最为重要的活动,承载着无数人对先人的追思与缅怀。此时我回想起小时候在辽南地区的祭祀情景。清明节清晨,我们一家便早早起身,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前往后山奶奶墓地。一路上,细雨绵绵不绝,轻轻打湿了我们全家人的衣衫,却丝毫未能减弱我们心中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当来到后山龙虎沟三角地那一方小小的墓碑前,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墓碑上,奶奶的照片依旧微笑着,只是这笑容,在岁月的侵蚀下,已多了几分模糊。

​全家人神色凝重,缓缓在奶奶的墓地前蹲下。父亲率先动手,他那粗糙的双手小心地除去墓地周围丛生的杂草,每一下动作都满含着对奶奶的敬重。随后,哥哥接过墓纸,轻轻压在墓碑之上,那墓纸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与逝去的奶奶轻声诉说。接着,母亲将手中的祭品一一摆开,有清香四溢的水果,那是奶奶生前最爱吃的,寄托着我们对奶奶甘甜的记忆;喷香的饭菜,诉说着对奶奶无尽的牵挂,愿她在另一个世界衣食丰盈。最后,全家人依次焚香膜拜,袅袅香烟,携带着深沉的思念,悠悠飘向天际。此时,父母或是默默流泪,或是轻声诉说着家中孩子的成长、生活的琐事,像是在与先人面对面交谈 。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诗人高翥笔下的场景,与我当时眼前的一切如此契合。看着那随风飘散的纸灰,真如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墓地上空翩翩起舞,仿佛是先人的灵魂在这清明的细雨中短暂停留。而那墓碑周围绽放的杜鹃花,在雨水的滋润下,红得格外鲜艳,恰似人们心中流淌的思念之血。​

祭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家族传承的坚守。在哪无忧的岁月,我并不懂得跪拜的真正含义,只是感觉对亲人绻绻的思念、牵挂、哀思、怀念,一种神圣的仪式。而今我感觉在这一跪一拜之间,是我们全家人对奶奶的敬意与感恩,传递给了远去的灵魂。它让我明白,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家族的血脉永远相连,先人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延续,活着是最美好的永恒。​

然而,清明节并非只有哀伤与缅怀。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它也蕴含着生机与希望,踏青便是最好的体现。当完成了对奶奶的祭祀,我们全家人便带着轻松一些的心情,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此时的山上山下,早已是一片盎然生机、芳草茵茵的景象。​

田野间,油菜花竞相开放,金黄一片,如金色海洋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更添娇艳。漫步在田埂上,泥土的芬芳混合着油菜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我陶醉其中。不远处,柳树抽出嫩绿新芽,柳枝细长随风轻摆,宛如少女在春雨中轻盈舞动。​

我们几兄弟在田野间奔跑嬉戏,清脆笑声在空旷郊外回荡,宛如银铃。我们手中拿着风筝,迎着微风,奋力奔跑,那风筝便在我们的牵引下,越飞越高,渐渐消失在那雨雾弥漫的天空中。父母则跟在后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欣赏着这春日的美景,享受着这难得的亲子时光。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笔下的春日寻芳,与这清明踏青的情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清明时节,我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到了新的希望与活力。那无边的春色,让我们忘却了生活的烦恼,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清明节,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一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清明的独特景象,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除了那首耳熟能详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有许多佳作值得品味。​ 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以桃李之欢笑映衬荒冢之哀愁,对比鲜明;而‘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则细腻刻画出春雨后大地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一喜一悲,一闹一静,将清明节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明的诗,有地写得豪迈洒脱,有的则写得婉约细腻。但无论风格如何,它们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清明节这一传统文化的皇冠上。这些诗句,赋予了清明节超越节日的意义,它成为了文化传承的纽带,精神象征的源泉。​ 今日清明,细雨如丝,纷纷扬扬。多年前,我们全家迁徙至边外,往昔现场祭祀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奢望。岁月匆匆,我已年迈,如今只能依靠电脑,满怀着无尽愁思与缅怀感恩之情,面朝北方那滔滔东流的嫩江方向,口中轻声念叨着父母、岳父母、祖先,还有大哥、姐姐与姐夫、弟弟与弟妹的名字。他们早已远去,我以此寄托哀思,试图抚平内心深处对他们的深切思念。

在这清明时节,我既能通过电脑追思过往,铭记先辈的付出,又能漫步于公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电脑祭祀、公园踏青,再加上古人流传的诗文,让我在缅怀与希望中,深切领悟到清明节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

当夜幕降临,细雨依旧未停。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松花江的冰排,像翻江倒海,奔腾不息流淌着;城市的灯火在雨中闪烁,给这清冷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温暖。在这清明的夜晚,我倚立窗前,凝视细雨绵绵,再度沉醉于对先辈的缅怀,随后将满载一日之感悟,恬然入梦,憧憬着新生的曙光。​

清明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演绎着它的故事,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了一个停下脚步,回首往事,展望未来的时刻。而那 “清明时节雨纷纷” 的诗句,也将永远伴随着这个节日,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下去,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