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高分就是语言学得好?
发布时间:2025-04-03 23:39 浏览量:6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在当代,却严重制约了民族语言的弘扬和发展。无他,而今的语文教育精神,与传统语文教育精神相去甚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使在古代,人们也是比较尊重大量读书的。不像今天的语文教育,更多的只是围绕教材里的几篇课文,硬生生地演绎出一大堆破烂语文题。尽管所有的学校都斥巨资建设图书馆,然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成效的评价,更多的只是看试卷考试分数。最终,老师们被逼着照本宣科讲课本,按部就班抓考试,真不知道有几所学校图书馆是真正用到实处的。
在国内,语文考试题目和考试方式,与文字语言运用已经严重脱节!目前的语文教育几乎伴随整个教育始终,语文的地位也一直被摆在最高的位置。然而,国内的阅读精神、以及全民写作精神却被拉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即使时下倡导书香校园建设,有很多人装模作样跑到镜头前拍个读书的视频亮个相,然而,本质上真正读书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因为大家都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可是语文教育教给人的不是自由读书,大量写作,而是钻到八开大小的卷子里拼命去识记大量的考试内容,最终多数人对书籍与思想表达产生了逆反。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诸如杰克·伦敦、狄更斯等出身贫寒,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更不用说接触过当代语文这般的堂堂清、单元清的考试十八般武艺教育。却是在与贫寒打交道的过程中,艰难的进行着属于自己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训练。最终,苦难的生活与对文字的满腔热爱造就了许多国际级的大文豪。反观今天,在校园里考了十几年的文科高材生们,又有几个有空去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哪怕是失败得一塌糊涂的处女座,可有?
国内语文教育,偏执地固执于卷面考试分数,从一年级入学开始,语文的应试化层层加固,误导了大众对大量阅读、自由思想和写作习惯的培养。最终,国人对语文的理解几乎就成了痴迷做卷子考高分。
试问,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读书人也在标准答案的卷子约束下天天忙着考试?
相信,国际上任何一名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如果他们精通汉语,来参加今天各个阶段的语文考试,有几个人能及格的?古代的状元郎们,如果参加今天的语文考试,能及格吗?今天国内出色的文学大师参加学校里的考试,多数是不会及格的。
语文,原本是一门启蒙自由读书思想、鼓励大量写作的学科,演绎成陶醉于一张八开大的卷子,固执于一些鸡零狗碎的标准化答案,却限制了大众大量读书、大量写作精神的培养。个人感觉,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语文教育,需要回归自由阅读、思想和写作精神的弘扬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