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不仅是妇科良药,治高血压也是一绝
发布时间:2025-03-31 13:44 浏览量:5
益母草不仅是妇科良药,治高血压也是一绝
益母草,它有活血调经、行气消肿的作用,这一点学中医的都知道。但是,它还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知道的人就恐怕不多了。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肝二经,长于活血祛瘀,为妇女经事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其子名茺蔚子,又名小胡麻、三角胡麻,主治略同,尤擅解郁平肝、活血祛风之长。至于两者区别,李杲谓:“根茎花叶专于行,子则行中有补也。”
朱良春则认为:“二味活血祛瘀之功近似,若论利水,则益母草为胜。”
临床上经常见到用大量的益母草活血利水治水肿的报道,受此启发,我想,即然能利水活血,那么用于高血压不就相当于西药的利尿药么?西医治高血压经常配用利尿药,以减少血容量来达到降压;
参考西医医理,用益母草不是挺好吗?一能活血,二能利水,何乐而不为?
且近人早有指出,益母草具有平肝潜阳治产后高血压之作用。再说益母草的活血作用可替代丹参,利水作用可替代车前子,一药二用,省钱省药。
根据此想法,我在临床上有意把益母草加入方子之中来治高血压,结果收到预期的效果。从此,就把它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药之一来使用。
验案
刘某,男,54岁。2008年5月来诊。身高1.8m,身体魁梧,面黑红,耳赤,声音宏亮。患高血压。
刻诊:舌微红,苔白厚,脉弦滑大,头晕涨,腿软,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小腿肿胀,一按一个坑,饮食、二便正常。说服西药不良反应太大,故改中医治疗。测血压190/100mmHg(25.3/13.3kPa)。
辨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利水。
处方:白蒺藜30g,钩藤50g,菊花30g,墨旱莲30g,女贞子15g,益母草150g,川芎10g,怀牛膝12g,磁石30g(包)。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血压140/90mmHg(18.7/12.0kPa),头已不昏涨,腿部肿胀消失,余症略有改变。效不更方,又续服7剂,兼送服杞菊地黄丸。
1个月后停药,血压平稳为130/80mmHg(17.3/10.7kPa),上述症状不复存在。嘱再服杞菊地黄丸3个月。
古道瘦马按:益母草治疗高血压,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用量一定要大。我临床上常常用100~150g;量小仅有活血作用,利水的作用不明显,这一点要注意。
另外,用不用益母草的一个指征是小腿肿胀,肿即为必用之证,不肿可考虑用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为是。
附:朱良春老中医益母草治产后高血压验案。
平肝降压益母草之降压作用,已为现代药理实验所证实,但决非泛泛使用,它主要适用于肝阳偏亢之高血压症。
《杂病证治新义》之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朱茯神)有平肝阳、降血压之作用。分析此方,除用潜阳、泻火、平肝诸品外,尤妙用牛膝、益母草之活血和血、降逆下行,使肝木柔顺,妄动之风阳得以收敛,其“新义”殆在于斯。
朱老指出:“益母草有显著的清肝降逆作用,对产后高血压症尤验,但用量必须增至60g,药效始宏。”
当肝阳肆虐,化风上翔,出现血压增高、头晕肢麻时,或久病夹有痰湿、瘀血,伴见面浮肢肿、身痛拘急者,均可适用。
朱老曾制益母降压汤,药用益母草60g,杜仲12g,桑寄生20g,甘草5g。头痛甚者,加夏枯草、生白芍药各12g,钩藤20g,生牡蛎30g;阴伤较著者,加女贞子12g,川石斛、大生地黄各15g。
验案
周某,女,93岁。夙患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片。今测血压为178/106mmHg(23.7/14.1kPa),经常头晕且胀,肢麻身痛。近半个月来,又增腹中隐痛,腹泻日三四行,更觉疲乏难支。舌苔薄,脉弦劲。缘风阳偏亢,脾土受戢。治予潜阳息风,抑木安中。
处方:益母草、生牡蛎(先煎)各30g,桑寄生、钩藤(后下)各20g,白芍12g,乌梅肉6g,木瓜10g,甘草5g。
连进8剂。血压下降至150/88mmHg(20.0/11.7kPa),腹泻已止。仍从原方出入,调理而安。
附:群贤见智录
1、陈继明教授常以《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白术、泽泻、茯苓)为主方,着眼肝脾,兼顾血水,加用重剂益母草、泽兰治疗肝硬化腹水,以达扶脾利水、养血和肝之功。益母草用量为12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孟维滨主任医师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肺心病,重用益母草100g,每日1剂,水煎服,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学报,1983(1):42]
3、戴希文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常在辨证方中配伍益母草,每剂用量达到200g。曾有报道,益母草有肾毒性,但戴希文临床长期应用未遇有肾损害者,故此论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吴翰香教授治疗严重的急性肾炎早期病例,症见血尿、少尿、浮肿、高血压等,常在萍翘四苓汤(浮萍、连翘、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120g。临床观察,此方连用6~26日,血尿、浮肿可以消失,高血压亦可下降,疗效较满意。(《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按:益母草具清热解毒,活血逐瘀、利水消肿之功,大剂应用时利水消肿作用显著,对急性肾炎及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较佳。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益母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抗变态反应、调节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改善肾血流量、利尿、降血压、调节肠道运动、抗菌等作用,而此诸多功用对改善肾脏病变(包括肾功能不全)具有积极重要之意义。
5、《常用中草药新用途手册》载,用益母草12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治疗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4例,一般15日左右见效。
6、夏天教授认为,益母草能祛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其生药有效成分含量低,故水煎剂用量宜大,一般为15~60g。治肾炎用量更大,可用30~120g。临证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牛膝,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闭经,痛经;配香附、延胡索、川芎、当归、乌药、小茴香,治痛经;配白茅根、车前草、玉米须,治肾炎水肿兼瘀者。(《方药传真》)7.奚九一善用益母草治疗血栓性静脉炎,药用益母草、紫草、紫花地丁、赤芍、牡丹皮、甘草,随症加减。方中益母草用量为60~100g。(《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8、赵轩亮习用重剂益母草治疗女性不孕症,药用益母草、赤芍、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川牛膝、木香、沉香、紫河车,随症加减。方中益母草用量为90~120g。(《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9、陈士铎以解悬汤治疗垂乳证属胃之气血虚衰、胃血燥者,药用人参、当归、川芎、益母草、麦冬、荆芥、炮姜。方中益母草用量3两。(《辨证奇闻》)
10、黄和认为,益母草长于活血祛瘀,且能解毒利水,是治疗妇女月经失调、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亦为肝肾疾病水肿之效药。常于辨证方中加用重剂益母草90~150g,治疗急、慢性肾炎,妇女痛经,闭经,荨麻疹等,颇有良效。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