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咏】三首宋词里的时代心音与人生幽思
发布时间:2025-03-31 05:36 浏览量:7
文/诗词
在华夏文学,宋词宛如一座璀璨的艺术殿堂,无数词人以灵动的笔触、深沉的情思,描绘着世间万象与内心波澜。北宋末南宋初的万俟咏,虽不似苏轼、辛弃疾般广为人知,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在词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新声,词作或清丽婉约,或雄浑壮阔,每一首都蕴含着对生活、自然、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万俟咏的三首经典宋词,去探寻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与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雨》是万俟咏的经典之作,全词无一个“雨”字,却将雨的意象与愁绪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开篇“一声声,一更更”,连用叠词摹写雨声,那雨滴的滴答声伴随着更鼓的报时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词人内心的烦忧,暗示着他辗转难眠的状态。
“窗外芭蕉窗里灯”,将窗外在雨中沙沙作响的芭蕉与屋内摇曳的孤灯并置,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烘托出词人的孤独与惆怅,此时他心中“无限情”,虽未直言何种情感,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无尽的思绪在心中翻涌 。
下阕“梦难成,恨难平”直抒胸臆,好梦难圆,心中的遗憾与愁恨难以平息,这种直白的表达将词人内心的痛苦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而“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则把这种愁苦推向极致,雨似乎不解人意,不管愁人愿不愿意听,依旧在空荡荡的台阶上滴答到天明,词人彻夜未眠,被愁绪紧紧缠绕,无奈与痛苦溢于言表。
这首词以雨为背景,通过对声音、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愁闷与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二、长相思·山驿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长相思·山驿》以山驿为场景,抒发了词人的羁旅愁思。“短长亭,古今情”,短亭和长亭是古代道路旁供行人休息、送别之地,承载着无数离别与思念的故事,词人开篇提及,瞬间唤起人们对离情别绪的共鸣,为全词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
“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雨后的秋夜,月亮带着朦胧的光晕缓缓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凉意,这样的景色虽美,却更衬出词人的孤寂。“暮云平,暮山横”描绘出一幅开阔而苍茫的暮色画面,暮云平铺,远山横亘,在这样的景象中,词人的心境愈发寥廓沉重。
最后“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点明主旨,秋风中树叶的沙沙声与大雁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凄凉的秋声,而词人说“行人不要听”,实际上是无法回避这些触动内心愁绪的声音,深刻地表达出对离愁别绪的深切感触以及对过往的无限怀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逃避现实、不愿面对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情。
整首词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观与词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宋代文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体悟。
三、诉衷情·送春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诉衷情·送春》则展现出另一种情感世界。开篇“一鞭清晓喜还家”,描绘出清晨策马扬鞭、满心欢喜归家的场景,“宿醉困流霞”表明前一晚因即将归家而畅饮沉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夜雨初停,天气放晴,双燕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展现出春日的美好与生机,也烘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下阕“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词人在归家途中,回望所见的山水连绵无尽,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历经跋涉的沧桑,也有即将与家人团聚的喜悦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春天即将离去,词人心中既有送春的惆怅,又有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而这些复杂的情感,都托付给了漫天飞舞的杨花,随风飘散,给人一种悠远而又洒脱之感。
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流畅,将归家的喜悦、送春的惆怅与念远的情怀巧妙融合,展现了万俟咏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作词技巧。
▷ 结语
万俟咏的这三首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长相思·雨》中雨夜的愁思、《长相思·山驿》里山驿的羁情、《诉衷情·送春》内送春念远的复杂情感,都以独特的意象、和谐的音律、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来。
在这些词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在面对自然、离别、时光流逝等人生境遇时的情感波动,还能领略到宋代文化的韵味与魅力。这些跨越千年的情感,至今仍能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诵读中品味经典,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 。
无论是“空阶滴到明”的孤寂,还是“行人不要听”的哀愁,亦或是“送春滋味,念远情怀”的感慨,都成为了宋词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值得我们反复吟诵、深入探究,去发掘其中更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