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徐晃夏侯渊:谁才是三国“欺老凌弱”战术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5-03-31 00:02 浏览量:8
标题《关羽徐晃夏侯渊:谁才是三国"欺老凌弱"战术第一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咱们今天要聊的,不是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豪情,也不是吕奉先辕门射戟的威风,而是三国战场上三位名将的“生存智慧”——关羽斩华雄时对方醉酒,徐晃八十回合胜右臂受伤的关羽,夏侯渊三十回合斩老年杨任。
这些看似辉煌的战绩背后,藏着怎样的职场潜规则?
【1】
建安五年,汜水关前浓烟蔽日。
华雄连斩数将,十八路诸侯束手无策。
关羽提刀上马时,对方正醉眼朦胧。
哎,说白了,不是关云长武艺不行,而是对手早已被酒气熏散了防备。
这一仗,斩的是威名,更是时机。
再看樊城之战,徐晃提着大斧冲来,关羽右臂刚刮骨疗毒,握刀的手都发颤。
八十回合后,徐晃策马而笑,不是他突然勇猛,而是他算准了英雄暮年的短板。
夏侯渊更绝,定军山前遇到老将杨任,三十回合便结果了对方,可你可知,杨任此前已被许褚杀得元气大伤?
(人性洞察:真正的狠人,从不和硬石头硬碰硬;机会永远留给盯着弱点的人;表面的风光,可能是挑软柿子的算计。)
【2】
有人说,战场见真章。
可徐晃在颜良面前只撑了二十回合,转身却能在关羽身上找自信;夏侯渊被张飞杀得狼狈,却敢对老将杨任下死手。
这哪是武艺高低,分明是“遇强则怂,遇弱则凶”的生存法则。
就像职场里那些“聪明人”,碰到难啃的项目躲得远远的,看到新人做的方案,立马抢过去署名;遇到经验丰富的同事唯唯诺诺,面对刚入职的菜鸟却颐指气使。
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太懂得“柿子要挑软的捏”。
(人性洞察:强弱从来不是固定标签,而是选择;比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懂局势的眼光;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永远大于面子。)
【3】
你以为只有徐晃会这一套?
关羽斩华雄时,不也趁着对方醉酒?
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故意装败诱敌。
说白了,老将们的套路,从来不是正面硬刚。
职场里也是如此,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往往不会直接和下属争功劳,而是等年轻人把基础工作做完,再“指点江山”。
遇到风险项目,先让新人冲锋,成了是自己领导有方,败了是年轻人经验不足。
这不是奸诈,而是生存的现实。
(人性洞察:成熟的麦穗总低着头,因为它知道弯腰才能结果;真正的高手,都擅长“借力打力”;职场不是比武场,赢在终点比赢在起跑线更重要。)
【4】
但别忘了,三国也有例外。
张飞敢硬刚吕布,许褚敢裸衣战马超,他们靠的是真本事。
可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人,都在权衡利弊中选择最省力的路。
就像徐晃,明明知道自己打不过颜良,却非要在关羽受伤时找回场子;夏侯渊明知杨任已是强弩之末,却还要趁人之危。
职场里,谁又不是在计算“性价比”?
抢简单的任务,躲复杂的难题,欺软怕硬,从来都是生存的本能。
(人性洞察:真正的英雄,敢于直面强敌;但大多数人,更愿意在弱者身上找安全感;生存和尊严之间,很多人选择前者。)
【总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羽、徐晃、夏侯渊的故事,不就是职场的一面镜子吗?
所谓“欺老凌弱”,本质上是资源的精准分配——挑最弱的对手,赚最大的便宜。
这真的是道德问题吗?
也许更多的是生存法则。
但别忘了,职场路长,今天你欺的“弱”,明天可能成为你的“劫”。
真正的高手,懂得给弱者留余地,也懂得在强者面前认怂。
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人性洞察:职场没有永远的弱者,只有暂时的时机;给别人留退路,就是给自己攒人脉;生存之上,皆是选择,无关对错。)
你觉得,职场里的“欺老凌弱”是生存智慧,还是道德缺失?
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 上一篇:徐晃的“周亚夫之风”是名将神话还是败将遮羞布?
- 下一篇:思想的共鸣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