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数量竟然还在增长!
发布时间:2025-03-27 21:21 浏览量:4
每年的三月下旬到4月份,都是大公司发布年报业绩的时候,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可以从一些大公司年报中窥探出不同行业的发展变迁,甚至是社会的缩影。
前两天招商银行发布了2024年的年报,招商银行也是万亿市值的银行了,年报中也藏着很多秘密。
不过相比大部分媒体都把关注点放在了招行行长降薪49万上(真不能说明啥,搞钱太多办法了),我却看到了两外两组数据。
1、穷人越穷,不良贷款率上升。
截至2024年末,招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是656.1亿。
和上年比,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40.31亿,不良贷款率0.95%,与上年末持平。
增加的40亿,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零售不良贷款。
而截至报告期末,零售不良贷款余额351.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48亿元。
零售不良贷款是指针对个人或小型企业借款人的贷款,其实就是小微贷款、消费贷以及个人住房贷款。
除了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和23年保持一致之外,其余的小微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不良率中占大头的还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0.5%,不良率上升0.11个百分点,比上一年多了17.18亿。
但大家要知道,招行的不良率在业内都算好的,更多中小银行的不良简直不能看。
换句话说,截止到2024年末,断供的现象依然没有停止……
除了个人房贷之外,另一个使得不良贷款率飙升的是房地产业,不良率为4.96%,
好消息是相较23年,24年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有所下降,但占比依旧很大,是其他行业的好几倍。
从地域分布来看,不良贷款率最高的竟然是东北地区。
其他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在24年得到修复或者持平,变化不大。但是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从23年的1.1%上升到1.73%。
也许是东北地区房价下跌得太厉害,大量的房产已经资不抵债,房东宁可选择断供减少损失。
而对于开发商来说,继续开发下去也是亏钱买卖,更加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
在贷款分类中,还有一个现象也十分严重:招行的逾期贷款。
截至2024年末,招行的逾期贷款合计是918.75亿,和23年对比,一年时间预期贷款增加了近百亿。
其中消费贷的逾期率是最高的,逾期贷款率3.11%,也就是100人中有三个人逾期还款。
难怪去年各大银行都在增设催收部门,的确是太多钱都收不回来了。
只能说经济下行周期下,穷人赚钱越来越难,哪怕再努力,面对巨额债务也无能为力。
这些逾期贷款不尽快处理好,下一步就会成为不良贷款,进一步加剧银行的坏账,拉低银行的利润空间。
也难怪最近高层频繁宣布下调消费贷的利率,一方面是帮助我们这些普通人借贷人置换利率更低的贷款,减轻贷款压力。
更重要的也是在帮银行释放压力,借贷人已经无力偿还高利率债务了,最后形成坏账吃亏的终究还是银行。
2、富人的数量依旧在猛增。
招行的私人银行在国内银行中做的算是比较出色的,每年招行发财报,大家都会关注招行的金葵花用户数量变化。
金葵花指的是存款50万的群体,一般来说这个群体都是有房一族,50万存款也算是入门级别的中产群体了。
2024年,招行的金葵花用户为523.57万户,比23年增加了12.82%。
金葵花用户的总资产余额达到了12.22万亿,户均资产达到233.48万。
但讽刺的是,招行的普通用户有2.1亿户,而存款总额仅有3.83万亿,换算过来户均存款是1.87万。
这已经不是财富的二八分化了,而是2%的人拥有98%的财富。98%的人在拼命争抢仅有2%的财富。
再来看看私人银行的数据,继续飙升。
私人银行客户指的是存款在1000万以上的客户,一年时间存款1000万以上的富豪又增加了2万户。
这还仅仅是招行一家,不得不说,这个增速还是挺可怕的,原来有钱人那么多,穷的只有自己
。
当然存款的暴增也是因为这几年理财产品不够给力,房价缩水,很多人都以现金为王,纷纷把其他的投资产品换成存款躺在银行。
只是换成存款的模式后,我们才更加清晰的看到,有钱人原来是真的很有钱。
虽然富豪的数量占比小,但毕竟14亿人口,这个群里的数量单拎出来还是非常庞大的。
和普通小康中产不一样,这一轮房地产危机,基本上把大量的伪中产一夜打回原形,有些小康的也一夜返贫,欠下大量的银行债务。
但富豪群体的资产不仅仅只有房地产,而他们的房产相对普通刚需房而言也更加保值抗跌。
所以这一场房地产收缩其他对他们影响并不大,顶多就掉了几根毛发的程度。
其实每一轮危机,古今中外,最受伤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靠工资收入为主的中产阶级,被周期收刮了一番。
后续随着经济逐渐修复,国家开始放水救市后,富人群体手持大量现金,叠加低利率环境下,套取大量的资金下场抄底,反而财富还能继续蒸蒸日上。
穷得越穷,富的越富,很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