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天最相配,多巴胺超标的古诗词

发布时间:2025-03-27 21:07  浏览量:3

1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王维《春园即事》 踩着木屐踏过夜雨积水,披着旧袍轻抵料峭春寒。 春雨后的木屐声与抵御微寒的旧袍,恰似水墨画中的枯笔——看似萧索,实则藏着与春寒周旋的闲趣。摩诘居士晚年隐居辋川,此句尽显名士风流。这般清贫中的雅致,比鲜衣怒马更见唐人风骨。

2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杨万里《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杨柳叶叠如碧云相接,杏花枝错若彩霞交缠。新涨春水尚浅,犹见沙痕蜿蜒。 绿杨与红杏的层叠,恰似他诗中的"活法"——不刻意布局而生机自现。沙痕似断还连,正是诗人主张的"诗在溪流山色间"的自然诗观。

3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暮色中双禽偎沙岸,云隙漏月照花影婆娑。 "破"字有裂帛声,"弄"字藏妩媚态,最见宋词精微。云月花的三角关系里,藏着词人对无常的观照——禽鸟尚知相守,花影却只能与无常的月光嬉戏,春夜禅机,非历经沧桑者不能道。

4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周邦彦《少年游》 春天将至未至时,先遣风雪漫天作信。看似写倒春寒,实则以风雪为春神开道。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恰似他创制的慢词:必先铺陈冷寂,方显后来春色的珍贵。汴京的倒春寒里,满是词人对故国春深的期盼。

5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且将芳心深藏不轻绽,先看桃李争闹春风中。 遗山先生借未开海棠,道出乱世文人的持守。桃李的喧闹与海棠的矜持,恰似他面对金元易代的选择。不做争先报春的桃李,宁为晚放守节的海棠。这含苞的春意,比盛放更见热烈。

6

竹嫩侵沙短,冰轻着雨消。——倪瓒《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新竹初生才及沙岸,薄冰遇雨便化春潮。 竹短冰薄的意象,恰似倪瓒画作中的疏淡美学。清瘦的春景,需配他自制的"清泉白石茶"细品——在极简处见生机,方是真隐士的春宴。

7

二月江南莺乱飞,杂花开遍柳初肥。——赵孟頫《纪旧游》江南二月莺梭织雨,乱红迷眼时柳色渐浓。 "莺乱飞"的动感与"柳初肥"的慵懒,像极了他矛盾的一生。既怀前朝文脉,又仕元朝庙堂。纷繁春色,是他笔下的桃源,亦是挥不去的乡愁。

8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高启《寻胡隐君》过一程春水又见春水,看罢桃红复赏李白。 青丘子此句如春游手卷徐徐展开。看似重复的句式,洋溢着访隐途中的悠然心境。这种"复沓"手法,令人想起陶渊明"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的质朴。唯有真隐者,能在这般单调重复中见出春的丰饶。

9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屈大均《壬戌清明作》落红含泪皆因风雨摧折,啼鸟无心哪管今古兴亡。 风雨中的残春,是他眼中的故国山河;无情的啼鸟,恰似改朝换代后的冷漠众生。岭南遗民诗人借清明落花,浇胸中块垒。这带血的春泪,自比秋声更见苍凉。

10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纳兰性德《菩萨蛮》春风拂开湘帘般的雨幕,柳絮粘住蝶翅欲飞还留。 柳絮与蝴蝶的纠缠,就像容若词中永恒的困境:想要超脱却难舍红尘。温柔的束缚,比暴雨打落花更令人心碎,如他短暂一生中,那些"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春日怅惘。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