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谈艺丨刘玉泉:在花鸟的呼吸间重构东方诗性

发布时间:2025-03-27 13:44  浏览量:18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花鸟画坛,刘玉泉的名字像一株根系深扎古法却枝叶蓬勃的奇树。这位齐鲁大地的丹青妙手,以骨法用笔为经,以气韵生动为纬,在宣纸的方寸之间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草木精神图谱。他的艺术实践犹如一场静默的突围,既保持着对宋元文人画风骨的深沉凝视,又在笔锋转折处迸发出当代艺术家特有的生命感知。

白露为霜 180cm×160cm

刘玉泉的笔墨语言中流淌着奇妙的辩证智慧。传统工笔的谨严法度在他这里获得了呼吸的弹性,没骨写意的散淡逸气则被注入了结构的筋骨。那些看似恣意泼洒的墨色里,暗含着宋代院体画精微的观察传统;而那些工致细腻的翎毛刻画中,又跳动着八大山人式的写意魂魄。这种对传统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使得他的花鸟世界既非标本式的自然再现,亦非程式化的笔墨游戏,而是构建起了一个贯通古今的生命场域。

露华 136cm×135cm

齐鲁文化的浑厚底蕴在刘玉泉的腕底悄然发酵。泰山岩壁的苍劲、孔林古柏的虬曲、黄河泥沙的浑朴,这些深植于艺术家血脉中的地域记忆,转化为画面中独特的金石气韵。他的花鸟不取江南烟雨的婉约,而是带着北地特有的浑穆与劲健,在看似豪放的笔触里暗藏精微,于大开大合的构图中透出禅机。这种地域性的审美重构,恰恰暗合了当代文化身份认同的深层诉求。

清正圣洁 193cm×180cm

在刘玉泉构筑的花鸟宇宙里,一花一鸟皆是通向生命本源的密码。那些栖息在枯枝上的禽鸟,既是自然生灵的写照,更是艺术家对生命存在状态的哲学凝视;那些绽放于虚空的花卉,既延续着文人画的比德传统,又暗含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诗意观照。这种超越物象本体的精神升华,使他的作品获得了穿越时空的对话能力——在与徐渭的狂草用笔遥相唱和时,亦在与当代人的精神焦虑默默应答。

蒙山.丹柿.祥云 192×160cm

当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的视觉经验,刘玉泉的花鸟艺术以其纯粹的手工温度与深邃的人文关怀,为机械复制的时代保存着可贵的灵光。他的创作轨迹印证着一个真理:真正的传统从不是凝固的遗产,而是在持续对话中不断重生的生命体。那些在宣纸上渐次晕开的墨色,既是艺术家与千年文脉的深情相拥,更是中国花鸟画走向未来的生动胎动。

(文/DeepSeek)

物华风露 174×163cm

姿意清秋 68cm×46cm

芳骨多娇 68×136cm

清秋霜露润子甜 136cm×68cm

拂云带露 138×68cm

寒菊带霜甘 136×68cm

画家简介

刘玉泉,字瀚源,号大有,1955年生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花鸟画。2008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美协第六届主席团委员、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画院特聘签约画家,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旅游书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书画院院长,多次担任国家文旅部全国多项评审项目的评委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