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国医裘沛然的3个养生法,养好脾胃,人人可学!

发布时间:2025-03-26 12:55  浏览量:7

97岁国医裘沛然的3个养生法,养好脾胃,人人可学!

健康和长寿,向来都是古今众人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为此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与长寿的讨论从古至今都一直未有停息,而依照养生的观点,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先、后天的因素。

所谓先天,即指人在孕育之时,由父精母血所赋予为人自身本有的健康因素,前人认为人在脱离母体出生以后,自身所拥有的“先天精华”便会集中留存于肾脏之中,故而肾脏也一直被人称为“先天之本”

而“后天”是指人出生后,由自身所积累而成的健康因素;在积累的过程中,有人会积累越发颓坏的“后天”,自然也有人能积累起坚韧且旺盛的“后天”,而因为“后天”需要积累所成的缘故,所以前人便判断认为身体中负责消化并吸收水谷精微的脾胃乃“后天之本”

因此在不能改变“先天”的情况下,要想达到健康目的,那么自然就得在尽量改善医疗条件的同时,积极地从那些较为长寿健康的前辈中寻找出适合自身的方法,为此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正是裘沛然裘老的养生之道。

裘老生于1913年,到2010年仙逝为止,他的一生中在鲜有疾病的情况下享了97年高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但与很多寿星不同的是,裘老在日常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刻意的“讲究”或者具体养生的“要诀”,且在运动方面更是打球、游泳甚至静坐都不会,更别提什么太极拳和健身操了。

另外对于中式养生所讲究的食补与药补,更是鲜有出现在他的日常之中,但经年累月下来,这般“油盐不进”的裘老却一直被身边人称作“养生大家”,而在他晚年,在面对越来越多上门寻求具体方法的人们时,裘老只说了他日常生活中的3个养生观。

国医裘沛然:我的3个养生观

一、心态上忌“为养而养”

“养生莫贪生”是裘老一生都在坚持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简单理解,就是忌“为养生而养生”的意思,但生活中,很多人却并不怎么认为,毕竟希望自己健康并追求健康,是人人都有的共性,可一旦每日都提心吊胆,认为这个吃了不好,那个做了容易出事,那么情绪首先就会不稳定。

且当人情绪时时为养生和续命所忧愁,自热便会很容易陷入到长期的负面情绪之中,正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此外如“七情五脏论”也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的观点。可见负面情绪对人伤害之大。

所以在裘老看来,生命本是一件自然之事,而如果自然的生命被不自然的情绪所影响,那么必然达不到生命本身所追寻的目标,所以养生这件事的根本,在于保持思虑平和与道法自然的状态。

二、生活上应“全神澄心”

在生活方面上,裘老曾提出过“全神”与“澄心”的概念,所谓“全神”,即指要尽可能使自身的精神保持在恬淡宁静的状态之中,而“澄心”则是要求个人应剔除掉自身所带有的贪欲之心和求胜之欲。

一如“自然心安神怡,形劳而不倦。”的境界那般,真正的得道高人往往拥有着“心静如镜”的精神状态,所以他们的气血、五脏也会因享受到自然的祥和而调畅自达、安宁本分。

在日常当中,裘老也一直遵照着“全神”“澄心”的理念生活着,譬如老人家在改革伊始之际,他的居住环境一直都不怎么好,根据他的回忆,当时他所居住的屋子不仅面积狭小,而且卫生厨房也都是公用的。

而当组织上在调查各家居住条件,并准备改善住房环境的时候,即便身居陋室,裘老也仍坚持让组织上要先给那些已结婚的学生、同事们置换房屋后,自己才肯再转移出去,虽然换房在今天看来不过尔尔,但在当初那个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面对前来调查的小组,几乎人人都在申诉自己房屋如何如何破旧的时候,裘老却是那一刻少数一批先为他人着想的人。

三、吃喝时以“七分为宜”

从照片上看,我们不难看出裘老瘦削的风骨,有道是“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裘老的瘦可不是刻意的瘦,而是从年轻时便就开始的“坚持”;之所以裘老能一直瘦下来,是因为他从成年时便就认可了孙思邈“饥中饱,饱中饥”的思想,故而每临用餐,他都只坚持吃七分饱。

无论是在当年那个油水不足的时代,还是在物质富裕的当下,他都能自觉地遵守每道菜不超过三筷的要求,而节食这点正和他养生思想中“啬”字的观点基本一致。

说起“啬”的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便有提及,原文是这样说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因而基于这个理论,历代的养生大家对此都有着不同角度的论述,而裘老最认可的说法,便是《博物志》中“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的说法。

而如今“啬”的观点也被现代医学所证明,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营养学家麦卡便在小白鼠实验中发现,相比较起饮食无忧的对照组而言,那些限额了食物供应的小白鼠往往更能保持健康的状态。所以平日坚持饭不过七分饱、菜不超三筷子的裘老正是得益于此,方使衰老得以进一步延缓,健康得以进一步增强。

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虽然要以清淡、少食为好,但这点却并不适合应当茁壮成长的少儿,而是更适合现如今正陷于甘肥厚腻的成年人;此外少食也并不等同于挑食,反而少食的前提,正是增加自身食谱、食源的广度。

而在食谱、食源广度均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清淡的口味才方便慢慢培养,不然一味地只强调所谓的清淡、营养,只会让人在平日的生活中更加想要寻求如麻辣般的刺激。其中在以食源广度和清淡口味为立足根本的食物中,首屈一指的便以“八珍糕”为著名。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八珍糕应由“八位珍品”所组建而成,其中这八味珍品为:陈皮、人参、白术、茯苓、薏米、怀山药、芡实与莲子,而创造它的人,正是晚明宫廷御医陈实功,据说当年陈实功发明八珍糕,也是为了解决宫中帝胄王公们的积食、脾虚之弊。

时至当代,八珍糕的配方也已超过了八味的限制,例如我们家的这款八珍糕则在原先八珍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麦芽、山楂、白扁豆与鸡内金等温养益胃之物,因此在健脾养胃的方向上,我们家的八珍糕相较前代来说,食养的方向是更加明确了的。

其中山药主补,茯苓主疏通;莲子主清热,山楂主疏通;麦芽主补益、鸡内金主消化、薏米主祛湿、陈皮主理气、白扁豆主健脾、最后砂仁起温养肠胃之用;而在这八珍的加持下,这款八珍糕不仅营养均衡,而且还可以起到补而不腻,补中有疏的食效。

另外在制作工艺上,我们家的八珍糕相较于传统八珍糕而言,舍弃了原先以高温来烘焙糕点的方式,而进一步采用了更先进的低温烘焙技术,区别于容易烤糊、破坏食材营养的高温后背,低温烘焙不仅能保证糕点内外受热均匀、口感更加香酥脆爽外,还能确保食材的营养不会过分流失,从而让我们所品尝的每一口,都能保证营养与安心。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