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续《墨薮》卷一之十三

发布时间:2025-03-25 05:32  浏览量:9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韦续的《墨薮》卷一的第十三部分。

王次仲,秦始皇时制八分,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又王次仲,始皇时载序仙记,始皇征不至,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飞而去。又汉世祖有二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

【今译134】

关于王次仲,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时期,他创制了八分书,建初年间,又以隶书和草书为基础创造了楷法,字呈八分见方,被称为有楷模典范之意。又有萧子良说,灵帝时期,王次仲将隶书加以修饰成为八分书。这两种说法都提到王次仲是后汉时期的人,但涉及的皇帝不同。还有一种说法,王次仲在秦始皇时,据记载于仙记中,秦始皇征召他,他不应召,秦始皇就用囚车押送他,在途中他化为大鸟,从囚车中飞出,振翅而去。另外,汉世祖时期也有两个王次仲,他们擅长隶书,开始创立楷法。

【原文135】

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甚矜其能,每书辄削其柎。梁鹄乃益板,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鹄亦工书,至选部尚书。曹操平荆州,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勤书自效。曹公常悬帐中,及钉壁玩之,谓胜宜官。鹄字孟皇,魏宫题额皆鹄书。

【今译135】

到灵帝时,灵帝喜爱书法,擅长书法的人很多,其中师宜官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负。他每次书写完毕,就削掉写字的木柎。梁鹄就增加木柎,还请师宜官喝酒,趁他喝醉时偷走了木柎。梁鹄也擅长书法,官至选部尚书。曹操平定荆州时,让梁鹄暂任司马,在秘书省任职,梁鹄以勤奋书写效力。曹操常常把梁鹄的书法作品悬挂在帐中,或者钉在墙上欣赏,认为比师宜官的还好。梁鹄字孟皇,魏宫的题额都是梁鹄所书。

【原文136】

秦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尚书。汉朝秘藏,不得见。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敬侯写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敬侯谓顗书其序,篆书曰: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李斯书也。汉建初年,曹喜少异于斯,亦善书。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

【今译136】

秦朝焚烧古代典籍,古文因此失传。汉武帝时,人们已经不知道有古文,称《尚书》为科斗书。这些书籍被汉朝秘藏,世人难以得见。曹魏初期,传授古文的人出自邯郸淳。敬侯(卫觊)书写《尚书》后拿给邯郸淳看,邯郸淳却分辨不出优劣。敬侯让顗书写《尚书》的序,用篆书书写,序中说:秦朝时李斯以擅长篆书著称,各座名山及铜人的铭文都是李斯所书。汉朝建初年间,曹喜的篆书与李斯稍有不同,也很擅长书法。邯郸淳师从曹喜,大致探究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

【原文137】

韦诞师淳而不及。诞以能书迁补侍中,魏氏宝器题名皆诞书。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理闲不如淳也。其序隶书,有上谷王次仲,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时,好书多能者,而师宜官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售酒直,计钱足而灭之。梁鹄窃其本,以工书。

【今译137】

韦诞师从邯郸淳,但水平不及邯郸淳。韦诞因擅长书法而升迁补任侍中,魏氏的宝器题名都是韦诞所书。后来又有蔡邕,他汲取李斯、曹喜的书法之法,创造出古今杂形的字体,然而在精密、闲雅方面不如邯郸淳。关于隶书的记载,上谷的王次仲创立了隶书的楷法。到灵帝时,喜爱书法且擅长的人很多,其中师宜官最为突出。他写的字,大的直径可达一丈,小的在方寸之间可写上千字。有时他不带钱去酒家喝酒,就在酒家墙壁上写字,看字的人多了,酒家卖酒的收入增加,等酒钱够了,他就把字擦掉。梁鹄偷得师宜官的书法样本,也擅长书法。

其序书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伯度号善作篇。复有崔瑗、崔寔二人,皆称习杜氏,然字甚多而体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

【今译138】

关于草书的记载,汉朝兴起就有草书,不知创作者姓名。到章帝时,齐相杜伯度号称擅长创作草书篇章。又有崔瑗、崔寔二人,都称学习杜氏的草书。但他们的字笔画较多且字体偏瘦,崔氏很得笔势,只是结字稍显松散。

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人为宝之。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仲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殊不及文舒也。

【今译139】

弘农的张伯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进,技艺十分精巧。凡是家中的衣帛,他必定先书写然后才漂洗。他在池塘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他下笔必定遵循楷则,号称“匆匆不暇草书”,连一寸大小的纸张都不会随意丢弃,至今世人都把他的作品视为珍宝。韦仲将称他为“草圣”。张伯英的弟弟文舒,仅次于张伯英。韦仲将和张伯英的弟子在当时也很有名,但远不及文舒。

【原文140】

用笔法并口诀第八

秦丞相李斯曰:夫书功之微妙,与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尚方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不多详。今则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凡书非但结体,终藉笔力。蒙恬造笔,经犹用简略,斯更修改,望益于世矣。

【今译140】

用笔法并口诀第八

秦朝丞相李斯说:书法的精妙之处,与自然之道相融合。在篆书、籀书之前的书法情况,已经没办法知晓了。自从尚方大篆在世间颇为流行,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人们了解得并不详细。如今我删去其中繁杂的部分,选取合理的内容,融合形成了小篆。大凡书写,不仅在于字体结构的安排,最终还要依靠笔力来展现。蒙恬发明毛笔,其制作方法还比较简略,我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希望对世人有所帮助。

韦续的《墨薮》卷一第十三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