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你不能得道成仙的原因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3-22 22:21  浏览量:8

白玉蟾说:所谓“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处于混沌一片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形态和名称。“法”,产生于天地形成之后,贯穿古今,有着神奇莫测、变化无穷的力量。而“人”,诞生在天地之间,秉承着上天的一点元气,成为万物之中的灵长。

所以依我看来,那些内心清明澄澈的人,如果运用“道”与“法”并付诸实践,就足以沟通天地,感动鬼神,调节阴阳平衡,辅助天地化育万物。如果达到了上述所说的境界,那么炼成金丹、具备大道,朝赴昆仑,暮飞蓬莱,也都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天地就如同人的身体,人的身体也如同天地,其中大丹修炼之法的根本也不出乎这个道理。如果不治理根本却想要处理末梢之事,这种情况从未有过。

距离古代圣贤的时代越来越远,如今谈论“道”的人大多是学识邪僻、旁门左道之辈,混淆真理的人很多,后世学道者都没有可以参考探究的正确内容。

这并非是因为后辈们福分浅薄,也是由于他们对恩情、爱情、欲望等念念不忘,心中贪恋执着,心境不清净,被是非对错纠缠困扰,而且也不知道从众多的经书论著中去探索求道的关键究竟在哪里,这样一来他们就离真正的“道”越来越远了。

有的人苦心学道并持守相关的方法却不见成效,这并非是“道”辜负了人,而是那些信奉“道”的人没有跟随高明的师父学习,所接受的也不是正确的方法。

还有的人依照方法施行持守却没有成效,这是因为那些信奉“道”的人不遵守戒律,所以学习的方法不灵验。

对于有志于求道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清心寡欲,以此来明白求道的关键,领悟其中的玄妙机宜,还应当广泛地寻求良师益友,勤奋地进行修炼,依照正确的方法施行持守,又何必担心方法不灵验呢?

所以《天坛玉格》中说:不进行修炼,神将不会附身。不漱华池(口腔养生来保养心窍的方法),身体就会衰败毁坏。

火师汪真君又说:凡是接受五雷大法的人,如果不是上品仙官的职位,是不能领悟其中的玄妙机宜的。在内在要修炼自己的还丹,这样在外就可以斩杀邪恶、治疗疾病。这些都是品德极高的人所阐述的,并非是可以随意诋毁的。

由此可知,并非学“法”是困难的事,而让内心澄澈清净并进行修炼才是困难的事,能够真正遇到“道”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我因为曾经有幸,得以奉行道家的重要科仪,遍访各方,却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要领。绕道经过罗浮山,向祖师翠虚真人请教求道之事,祖师从袖中拿出这篇文章(《汪火师雷霆奥旨》),说:“你可以赶快拿到云房去抄写,明天送过来。念在你一生求道之心诚挚,向往道的志向真切。”

我于是抄写完毕,将文章呈还给祖师,然后勤奋地研读诵读。接着汪真君在前面用七十二句明确地阐述,朱先生在后面用万言详细地阐发其中的道理。我聚精会神地默默思考,超脱领悟了其中的玄妙精微之处。

这真可谓如同蕉花在春风中的生机,梧桐在秋雨中的妙趣,又如同碧绿潭水中的夜月,青山顶上的暮云,虽然微妙深奥,却又豁然开朗,清晰明白。

只是两位宗师怀着方便众生的心意,将这些流传给后世的学者,又怀着慈悲怜悯之心,拯救度化众多的生命。让后世学习的人,得到并研读这些内容,自然会有所领悟。就如同云开月朗,尘埃洗净,镜子明亮,包容各种虚幻而回归本真,汇总万千法门而归为一体。三元在体内循环运行,那么精神自然会朝见元气。依照这个去施行,精心思考而不懈怠,乘着白云回归故乡(回归道的境界),确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上清大洞宝箓南岳先生赤帝真人五雷副使知北极驱邪院事海琼白玉蟾作序。

最后,我提炼一下白玉蟾这篇文章的精髓:成道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良师益友,勤奋修行,持守戒律,高尚品德。对于说修道不需德行心志的,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