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双杰:“文瀚雅集”第一期藏书家和藏品综述
发布时间:2025-03-23 21:12 浏览量:6
2024年8月24日,“文瀚雅集”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昌平总馆启动,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胡仁彩为活动揭牌并致辞。“文瀚雅集”活动由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发起,《中华版本学刊》和《藏书报》共同承办,旨在接续中华雅集传统,立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版本征集、版本收藏、研究出版、宣传推广、文创开发等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添砖加瓦,今后将常态化持续性开展。
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王志庚,中国国家版本馆特聘专家李国荣,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栋出席了这次“文瀚雅集”,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李英主持活动。
“文瀚雅集”首场活动展出来自全国各地九位藏书家的三十余部珍贵藏书,并举办“走进古籍专题收藏的世界”主题分享会,藏书家与专家共话古籍收藏与文化传承。
下面按“文瀚雅集”第一期参会人员名单中的顺序,对各位藏书家和藏品作简单介绍。
翁连溪老师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古籍部原主任,现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古版画收藏研究领域的专家。他对《芥子园画传》研究相当精深,可称当代第一人,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芥子园画传〉经典传世本集成》,就是由翁连溪老师作序。他为这次活动带来两部清刻本《芥子园画传》,都是极难得一见的本子。
袁立章兄是我浙江老乡,但长年在北京工作,现任北京海华阳光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古籍的保护与传播工作。他这次带来了民国二十二年五色套印本《隰西草堂集》,虽然是民国印本,却极罕见,或者版成之后,发生了重大变故,以至于仅印了样本。清咸丰年间稿本白棉纸《画兰说》,清鲍明撰,是抗战将军、文物爱好者朱孔阳旧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千里相思二十载——李星沅、郭润玉夫妇唱和诗稿》一厚册,是李星沅、郭润玉夫妇两人几十年的书信诗词原稿,还是李星沅亲自所粘贴。李星沅是晚清重臣,妻郭润玉字笙愉,嘉庆进士户县知县郭汪灿次女,著有《柳絮集》,也是有名的才女。他们夫妇琴瑟和鸣,关系极好。郭润玉逝后,李星沅从此不再出门应酬,可见夫妇情深。袁立章兄介绍,目前正在根据《唱和诗稿》编写剧本,他们夫妇的爱情故事,将以影视的方式呈现在观众。
张青松兄是古代小说戏曲版本研究学者,担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收藏了善本古籍万余册,其中大部分是古代小说、戏曲及其相关资料。之前虽然没有见过张青松兄,但他的公众号“无邪斋”是早早就关注了的,受益匪浅。他带来的清代星聚堂藏板《东周列国志》十行二十四字本,是列国志最早的版本,有精美版画四十八幅。民国“古佚小说刊行会”刊印的《金瓶梅词话》、民国《六合内外琐言图说》等,都是稀见之本,但我却对其中的光绪八年铅字排印本《野叟曝言》特别感兴趣,因为这部二十册的铅印小说,是有心人从《沪报》中专门收集而装订成册的,具有多项之最:是中文报纸连载小说的先河之作,也是最早足本刊行的版本,同时准确反映了原始文本的章回数,并展示了沪报本与申报本之间的较大差异,对于研究近代小说传播和报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据说,这样完整的《野叟曝言》仅此一部,其它如上海图书馆虽亦藏一部,然残缺较多,难以与这部相媲美。
宁稼雨老师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藏品中大部分是笔记小说,其中不乏珍贵藏品,尤其侧重《世说新语》的收藏和研究。他这次带来的除明万历三十七年周氏博古堂刻本毛氏金亭翻刻本《世说新语》外,清康熙时期霞举堂刊本《檀几丛书》、明万历四年南京国子监刻本《五代史记》、清刻本《仿宋相台岳氏五经》、嘉庆己卯扶荔山房刻本《静志居诗话》均为著名学者冯文潜先生旧藏,十分珍贵。我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中参加过宁教授主持的会议,但这次是第一次见识了他的藏品,果然不同凡响。
梁振刚先生是政协沧州市第十一届副主席,沧州市文联原主席,也是一位有情怀的藏书家,用古籍这个独特的载体,为沧州做了大量文化事业。全国有影响的“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长期在沧州召开,已举办七届,是由沧州市图书馆和《藏书报》共同策划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河北省图书馆学会、沧州市图书馆学会、沧州市图书馆和《藏书报》联合承办,而实际上活动的主要推动者正是梁振刚先生。我荣幸地参加了两次“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活动,得以结识梁老师,也见到了他收藏的明嘉靖刊本《程氏族谱》,令我艳羡不已。梁先生专注于纪晓岚相关版本、文献的收藏,已收藏到纪晓岚版本三百余种,也是收藏《阅微草堂笔记》版本最多的藏书家。他这次带来了五种《阅微草堂笔记》,都是罕见之本。如嘉庆五年北平盛氏望益书屋刊本,因板片在嘉庆十四年毁于火,因此流传下来的版本十分稀少。又民国时期平等阁主人批注手稿本《阅微草堂笔记》,是出版前的最终稿本,保留了平等阁主人的批注和修改痕迹,对于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丁延峰老师是聊城大学教授,古籍版本目录研究学者。担任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和秦皇岛龙图阁藏书楼执行院长,主要收藏海源阁相关文献,是海源阁研究第一人,著作等身。他曾于去年的八月份带队来过思绥草堂,签赠了他的很多著作,令我感动。这次他虽然只带来了一部龙图阁馆藏的《释藏》,却是唯一一部带有藏文的版本,十分罕见。
李欣宇兄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藏书三万余册,其中古籍就有千余种五千余册,专注于“陕西明清刻书专题研究”。之前虽然听闻李欣宇兄大名,但初次相识于去年在昆山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委年会上,后来收到他签赠《情系红印花:邮坛伉俪王纪泽与张包平之》《趣味藏书:中国古今藏书趣谈》《梦回汉唐——陕西古代金石碑刻拓本选粹》,是藏书家中既精收藏又精研究又有著作的专家型人才。他这次带来的清光绪陕甘味经书院刊本《列女传》、咸丰七年宏道书院刊本《屿浮阁诗集》、光绪五年敦伦堂刊本《勿待轩诗集》、光绪刊本《小有花竹轩诗集》、嘉庆十一年宝俭斋刊本《新丰吟稿》、嘉庆二十五年绛州守居刊本《澹粹轩诗草》、雍正刊本《陕西通志》、明成化刊本《资治通鉴纲目》均为陕西地方刻书,罕见而珍贵,对于研究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宜杰老师是这次活动中,大概是最不显水露水的一位大藏书家,他收藏古籍很早,但在外界却似乎从不张扬,我是在这次会议中才认识了他,才知道他竟然是当代收藏元版最多的藏书家。听大家介绍,也才知道他曾收到缪荃孙后人释出的五十余部明版精品,曾在收藏界传为佳话,不由得更是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这次李老师虽然仅带了一部藏书,却是这次活动中年份最高的,是元泰定元年吴氏友於堂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极稀见,国内仅有三家图书馆藏有其残本,对于研究元代文献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思绥草堂主人很荣幸也受到邀请,参加了这次活动,以“红色”为主题,专门挑选了四部家谱参加活动。有道光十一年崇伦堂红印本《李氏宗谱》,家谱中红印本不多见,此谱刻印精良,是家谱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同治六年源远堂木活字本《龚氏宗谱》和民国三十七年述古堂木活字本《彭氏宗谱》,均为红纸印本。红纸印本只出现于湖北黄冈一带,而且是只印一部,存放于祠堂之中,外界很难一睹芳容。去年七月“首届华夏晒谱节暨湖北第十四届晒谱节”中展出过,引起各家媒体的关注,成为展览的亮点。这次带过去的《彭氏宗谱》全套有四十四册之多,为陶鍊臣、陶燮臣、陶海如、陶逸安等黄冈最有影响的陶家工匠所梓,是目前为止发现册数最多的红纸印本家谱。另外还有民国十四年敦萃堂木活字本《尹氏族谱》,是红印本,全套九十二册。去年翁连溪老师在昆山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委年会上曾以说起过没有见过活字印的红印本,故这次特意带上参加活动。
这次活动,展示了藏书家们带来的元刻本专题、大藏经专题、著名学者冯文潜旧藏专题、《芥子园画传》专题、《阅微草堂笔记》专题、古典小说专题、陕西刻书专题、红色家谱专题等藏书,这些藏书横跨元代早期至民国时期逾六百年历史,虽然仅三十余种珍稀版本,也不是各位藏书家最珍贵的藏品,但已为这次活动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出版史图景。“文瀚雅集”今后将常态化持续性开展,而这次的第一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必将为以后的历届“文瀚雅集”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