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廉享 | 鉴往知来思忧患

发布时间:2025-03-23 15:10  浏览量:4

凡有所读、皆成人生。周末时光, 一卷在握,品悠长书香,与圣贤觌面。 那些充满哲理与力量的文字,宛如璀璨的繁星,指引我们采撷幸福、赢得智慧、获取快乐。

《周末廉享》栏目精选颂扬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力求廉通古今,通俗易懂,起到入脑入心的启迪与教化作用。让我们在清风廉韵的浸润下坚守初心、昂然前行。

一个人怎么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很重要的一条是保持审慎之心,善于吸取前面的教训,不让同样的错误在自己身上重演。黄石公《素书》中有云:“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大意是说:看到已发生的祸患,要警惕将来发生类似的祸患;厌恶别人的劣迹,要避免自己有这样的劣迹。

鉴往知来,提前防范,看到别人“亡羊”自己赶紧“补牢”,这样才能避免“已生”祸患在自己身上“将生”。《庄子·山木》记载的寓言故事中,螳螂只知道捕蝉,“见得而忘其形”,却不从蝉的悲剧中观照自身安危,结果被后面的黄雀吃掉,重演了蝉的悲剧。同样,黄雀从螳螂这个“已生者”身上也没有警惕“将生”之患,“见利而忘其真”,不知道还有危险。但庄子不同,他从前面螳螂和黄雀的身上吸取了教训,意识到自己身后可能也藏有危险,于是“捐弹而反走”,没有被后面的虞人捉住。庄子能做到“见已生者慎将生”,是因为他有警惕之心,并且及时醒悟,才避免了类似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晋书》有语:“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要让一个人从“已生者”身上吸取教训,除了内在的自省自悟,还要利用外在的警示教育力量,让其受震慑、“慎将生”。1952年,贪污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被依法判处死刑,有人以其有战功为他们求情。对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党中央之所以不念战功、铁腕反腐,就是从少数“已生者”身上看见了不良苗头,处决他们,就是要教育震慑千千万万个错误“将生”的干部,以“案中人”警醒“梦中人”。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明者之所以有远见、智者之所以能避危,靠的是思患而预防之。揆诸当下,各地各部门经常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就是以“已生者”为镜鉴,抓早抓小抓苗头,给广大党员干部扯扯袖子、提提领子,通过外力的作用,让其从中吸取教训,使“将生”问题未然而防之、使不良倾向未形而戒之。

外因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党员干部在接受警示教育时,如果抱着看戏的心态,对“已生者”观之而不哀之,哀之而不鉴之,那么“看戏人”很容易成为“戏中人”。做到“慎将生”,就要拿出“邻里失火,自查炉灶”的态度,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忧患之心,勤于对照检视自身的一言一行,拧紧纪律之弦、常存敬畏之心,不在别人或自己栽过跟头的地方再栽跟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