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学故事(续)
发布时间:2025-03-23 07:31 浏览量:7
陶宗仪像
陶宗仪辍耕著书
陶宗仪,字九成,浙江黄岩人。少年时期,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試,未被录取;即抛弃了追求名利的念头,潜心钻研学問,博覽群书。又在浙东游学,拜张嘉(zhu注)、李孝光、杜本为师,跟他們学习写作。詩歌、散文,都写得很不錯。尤其努力于书法的研究,从他舅舅赵雍那里学得一手好篆(zhuan 賺)字。大官僚泰不华和丑驴听到他的名声,要他做官,他都拒絕了。
那时正是元朝末年,政治异常黑暗,人民痛苦不堪。陶宗仪由于家境貧困,无法維持生活,只得离乡背井,托人介绍到江苏的松江教学。后来,又在那里买了几亩地。教学之暇,亲自耕种。每次下地,都带着笔墨。耕作累了,便在树阴里休息,唱几支歌,吟几首詩;想起平日治学的心得体会、或耳聞目見的重要时事等等,即伸手摘些树叶,写在上头。写完,装在一个破瓦瓮里。要回家时,将它埋在树旁,就这样,日积月累,整整过了十年,写滿字的树叶装滿了几十瓮。有一天,他叫学生們去挖出那些瓦瓮,拿了回来,取出树叶,整理抄录,編成一部三十卷的著作,叫做《辍耕录》。
原 文
吾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三吳間,有田一塵,家于松南。作劳之暇,每以笔墨自随。时时辍耕①,休乎②树阴,抱膝而叹,鼓腹而歌。遇有肯綮③,摘叶书之,貯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如是者十载,逐累盎至十数。一日,尽发其藏,俾④門人小子萃⑤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共三十卷,题曰:《南村辍耕录》。 ﹣﹣孙作:《辍耕录叙》
陶宗仪,字九成,黄岩人……少試有司,一不中,即弃去;务古学,无所不窥。出游浙东,师事张翥、李孝光、杜本; 为詩文,咸有程度。尤刻志字学,习舅氏赵雍篆法,甚工。家貧,教授松江自給;浙帅泰不华、南台御史丑驴举为行人,又辟为教官,皆不就。……初,宗仪客松江,躬亲稼穡。作劳之暇,休于树阴;有所得,摘叶书之,貯一破盎,去則埋之树根。如是十年,积盎以十数⑦。一日,令門人发而录之,得三十卷,名曰《辍耕录》。又葺⑧《說郛》、《书史会要》、《四书备遗》,并傳于世。 --《古今图书集成》《文字典》卷九十二引《明外史 · 陶宗仪传》
注
①辍(chuo 绰)耕,停止耕作,指劳动中間的休息。
② 休乎,息于。
③ 肯,附着在骨上的肉;綮(qing 庆),筋肉聚結的地方。肯、綮,都是动物的要紧之处,所以又作"要害"講,如"中肯"、"深中肯綮",都是称贊說理扼要的詞語。
④ 俾,使。
⑤ 萃,聚集。
⑥ 咸有程度,都有法度。
⑦ 数,动詞,計算的意思。以十数:用十位数計算。
⑧ 葺(qi器),修。
⑨ 郛(fu 浮),古代城圈外围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