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鼐:民国末期的蒙城县党政之争

发布时间:2025-03-20 08:49  浏览量:7

引子

#本文摘自《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六辑(1988年9月),作者张金鼐,原标题《民国末期的蒙城县党政之争》

正文

1948年以来,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遭到惨重失败,蒋介石为了挽救其败局,除调兵遣将外,还加强地方武装。首先委派懂军事的人员充当各县县长,其次扩充了保安团,县自卫队,成立清剿区,以期作垂死挣扎。

县长刘文友被撤职后,又委任了朱经白。朱系安庆人,在国民党军队任过团长,为人极其狡猾凶恶。省主席李品仙认为此人可用,面授机宜,到蒙城一定要把张秉衡势力搞垮。李品仙要搞垮张秉衡在蒙城的势力是有其根源的。张原为蒙城县党部书记长,走省党部的路子,省党部与广西人把持的省政府是对峙的。张在蒙城多年来,掌握着县党部,县参议会,县属各机关及涡南各乡镇,有相当势力,很早就成为广西人的眼中钉。

朱经白到任不久就与王蕴珩派勾结一起,与县党部、县参议会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如在扩充自卫队,成立清剿区的干部人选方面,张所推荐人员,朱不予任用。委任了于子正为第二大队长,×××人第为中队长,李香亭、袁儒林、吴国栋等为清剿区主任。张眼看着几百支枪杆子落在王派人手里,自知不妙,无能为力。只得利用县参议会权利对县政府钱、粮开支不予通过,以此施加压力。并对朱用人不当,清剿失利等提出批评指责。朱不理睬,根本不把县党部、县参议会放在眼里。自认有李品仙撑腰,自掌县府大权,必使你张秉衡垮台。尽管涡北涡南大部分被解放,县城岌岌可危,他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斗争不但没有休止,而且愈演愈烈。

朱经白为了尽快搞垮张秉衡,先撤换其涡南的乡长,但撤换乡长必须经过民政科,科长郁新吾是张的人,很是棘手。恰巧驻蒙七十四师一个营会同县自卫队要往涡南扫荡,朱认为有了机会,就派郁随军清剿。郁想:我是坐办公室的人,又不会打仗,叫我去必然有鬼,但又不能不去。郁离开县政府后,朱随下手令撤掉冷凤乡乡长陶恩、委陈××接任。撤掉曹楼乡乡长邱振国,委任王汉三接任,撤掉吕望乡乡长高维山,委任李邦珍接任,朱由此得到一笔巨款。

郁回到县城得知这一消息,气势汹汹地到了县政府,见了朱开口就说:“你的手腕高妙。”又说:“你撤换乡长为什么不经过民政科?”朱说:我有权利,根本就不需要。”二人争执不下,对吵对骂,拍桌子打板凳,郁毫不相让,朱下命令,将郁关押(交县政府前院县中队看管)。第二日朱电报省政府,随即得到回电:该科长无重大罪过,立即释放。郁被释放后,立即赴省。朱随委派陈锡五为民政科长,掌握了民政大权。由于朱经白支持王派人掌握了枪杆子,又成批地撤换张派的乡长,张认为长此下去必然垮台,在蒙城将无立足之地,随率武尧夫等4人赴省告朱,得到省党部的支持,他们列举朱在蒙城贪脏卖法等罪恶条款,在省府各厅、处、各机关大肆宣扬,大造舆论,并向省政府控诉,要求立即将朱撤职查办。得到的答复是听候处理。

蒙城解放,自卫队大部分被击溃,朱只身潜逃到了蚌埠,收集了残余自卫队不下百余人,在怀、蚌附近靠掠夺为生。这时朱已成逃亡县长,在蚌埠搞不到钱用,凭一块县印,出卖乡长,随将郭集乡刘景文撤掉,委任了赵连仲(赵系郭集乡人,任过保长,逃亡到蚌,在华胜猪行当经理)。

由于张秉衡等人前往省府告状,影响越来越大,得到各界人士有力声援,省政府迫于无奈,随宣布将朱经白撤职,委任秦晓农为蒙城县长。朱在蚌埠办了移交,垂头丧气的将一块无用的县印交给了秦晓农。蒙城县政府、县党部、参议会的张、王两派的斗争始告结束。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蚌埠、合肥。树倒猢孙散,历历往事已成历史。由此可知国民党统冶下省有省派,县有县派,乡、保均各有派,都是为了争权夺利。幸而全国解放,不然这争权夺利的斗争何时休止?!争来夺去,国无宁日,民众遭殃。

资料来源:

《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六辑(1988年9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