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厂十六年,我走过王国维走过的路!

发布时间:2025-03-19 19:39  浏览量:8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代表作品《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到现在,很多人仍然把他的话当作人生真谛。每次看到这三句话,都会心起涟漪。

我们从出生到开始读书,大学毕业,再走向社会,又经历很多的鞭打,最后领悟人生的真谛。历尽千帆,发现最终奋斗的,其实年少时就已经获得。

一份工作,往往也是如此。

初到电厂,天涯路远,走的也有些慌张!

刚进电厂工作,书本上的东西突然在眼前具象化。但自己读书的时候却又学艺不精,很多东西都有些模棱两可。那时候我干汽机运行,师傅带着我在电厂里乱转。为了理清楚电厂里乱七八糟的设备,我甚至自己做了一个草图,把所有设备的位置在草图上标记清楚。

就是用这种笨办法,我初步搞懂了电厂的一些基本状况。后来,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些设备弄透,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师傅那样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挺身而出。

后来换了一家电厂,从汽机转到热控,又要从头学起。我那时候甚至搞不懂DCS是什么,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甚至还跟同事说DCS是Digital control system,好在他们也不懂,没被当场戳穿。现在想来,大学的课程不是没用,而是自己没有学到家。

新工作一开始也不顺利,工作节奏比以前要快很多,各种培训学习也是接踵而至。那时候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能把DCS学好,上班的时候可以在工程师站一阵眼花缭乱的操作,而不是每天打扫卫生、种花种草。

好在我运气不错,在基建项目混了个看设备间的工作,每天负责给调试单位、安装单位、厂家还有我们自己人进出登记。那段时间,我干的还不错,因为有以前当保安的和看仓库的经历,所以小小设备间还是轻松拿捏。

工作两年,衣带渐宽,每天都想放弃!

但那段时间过得并不轻松,虽然我轻松拿捏了设备间的出入登记,但也被各种检查轻松拿捏。当时基建期,各种检查不会针对那些忙碌的大拿,但一定会针对我这种新来的小兵。

有一次,我端坐在门口,一位领导进门就把我的出入登记本收了起来,问我里面有几个人工作,安装单位几人?

那时候进进出出人很多,都是进门登记,出门再写个离去。所以,我只要不偷懒,人员肯定对的上。但是你要问我里面有几人,我确实一时答不上来。

新工作的第一次通报批评如约而至。

但那段时间我也不是没有收获,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我还是通过耳濡目染,了解到了电厂DCS的很多东西,虽然当时被公司的大拿们嘲笑说我以后也很难成长起来,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

为了学习DCS,白天跟在他们后面看,晚上到家就在自己电脑上练习。因为电脑不能仿真,所以当时更多的就是看逻辑,点开画面编辑看各种特性。

我数学不太好,但英语还过关。对于DCS,所以很多东西并不费劲。再后来为了学习更多,我就在网上搜各种资料,2011年,国产DCS还处在飞速发展期,在网络还不算发达的年代,想找点资料还是比较费劲。

就是用这种方式,日复一日,从学员到定岗,再到负责人。后来的故事就水到渠成,如果中间没有变故,我大概会在原来的公司一步步提拔,最后到专工,仅此而已。

工作五年,蓦然回首,风景依旧!

等到了后来,自己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什么DCS、CCS、PID成了家常便饭,我也从新人成了别人眼里的大拿。

新人有新人的锐气,老员工有老员工的傲气。虽然自己造成了蜕变,但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责任感。都说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但很多时候责任越大,干的越多,拿的越少。

电厂往往就是如此,干的越多,往往出事就多。很多时候这已经不是能力的问题,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往往最忙的人,最后考核的越多,拿的越少。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个电厂都在重复。

现在想来,虽然有一些不公平,但是自己也获得了更多成为的机会。到后来,才会有自己更多的从容不迫。

直到我离开山东,去了更多的电厂和新项目,遇到了更多的同行,解决了更多的问题,才发现自己以前的经历,都是为自己后来的发展做了铺垫。

如今工作了十六年,这种感觉就更加清晰,每当回忆起当年,也是感慨万千。

希望在座的各位同行,也能等到花开!

2025年3月19日 于上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