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九篇子罕(214):“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发布时间:2025-03-19 12:33  浏览量:7

【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因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翻译】

【杨伯峻】太宰向子贡问道:“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道:“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便道:“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样多的技巧吗?是不会的。”

【李泽厚】太宰问子贡说:“你的老师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么多才多艺?”子贡说:“这是上天要他做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吗?我年少时穷苦,所以学会了各种技艺。君子需要这么多的技术吗?不需要。”

【钱 穆】太宰问子贡道:“你们的先生是圣人了吧?为何这样多能呀?”子贡说:“固是天意纵使他成为一大圣,又纵使他这样多能呀。”先生听到了说:“太宰真知道我吗?我只因年轻时贫贱,故多能些鄙事。君子要多能吗?不多的呀!”

【夜辰心得】

这章情节很简单,我觉得,有3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圣人与多能。从太宰的问题看,他看到孔子多能,推断出他是圣人。那么,圣人与多能是什么关系呢?钟博士认为,不是多能就是圣人,而圣人必定多能。历史上,琴棋书画、射御书数样样精通的败类,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想当个大败类,本事不多还真不行,这样看多能是圣人这必然行不通。圣人必定多能,这个事又有点“玄”。难道圣人啥都通?天下万法,一通百通,圣人通得是道,天道、人道,而才艺这种事情,就必须习而得之。

二是少贱而多能。对于太宰的问题,子贡力挺老师,说老师是天纵之圣,天纵多能。而孔夫子听了后,道出千古悲情——“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古今帝王将相,又有几人是自觉自愿地苦劳恶空,多是身不由己,少贱多能。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害怕自己配不上所受的苦难”。苦难,只有被超越时才是财富,否则它永远是苦难。

三是多能重要否?这章里,我们还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此时,方才知道原来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是出自这里。孔夫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不需要那么多才能。孔夫子教人立志成贤成圣,而圣贤之本在于“仁”,至于“六艺”皆为仁的显现而已,所以君子可以通“六艺”而达仁,也不用执著于“六艺”而迷失,这有点像佛家的“指月之手”与“渡河之船”。生命有限,重要的仅那么一、二事而已。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