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溢乾坤阔 笔走日月长(燕照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14 11:29  浏览量:13

墨溢乾坤阔 笔走日月长

——读宋凤洲书法作品有感

平生只会舞文,未曾弄墨的我。曾几何时,认识了不少书画界的朋友。从那时起就被那些色彩斑斓、龙飞凤舞的书画所打动。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笔者随之变成黑红色,开始对书画进行欣赏与品评。

我的朋友杨国华是一位企业家,同时也是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偶一日,在他那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的办公楼里,挂出一幅宋凤洲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引起行家朋友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的评价。笔者应邀一起观赏了这幅作品。大家在作品面前伫立凝神,114个字就像军营里训练有素的士兵排兵布阵,又似艺术家的金石篆刻一般;鳞次栉比、洋洋洒洒的镶嵌在那栗黑色的木框里。该作品从整体来看,这是一幅功力不凡的行草。谋篇布局错落有致,字里行间潇洒不羁,无论是字体还是字形始终保持着雄健而又豪迈的神韵。由此不难看出,这幅中长卷作品是作者用来神之笔一气呵成的。

一位书法大师曾告诉笔者,白纸黑字摆成的庞大阵容,往往会使人眼花缭乱,若想鉴别出作品真正的内涵和功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成堆成片的文字分成单个文字去审视;然后再把单个文字解剖成笔划去推敲,凡经得起这样品评的作品那无疑就是作品中的精品。笔者曾多次使用此方法果然屡试不爽。

眼前这幅作品每个字都有小斗般大,无论单个“操练”还是笔划的“解剖”都是容易做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文意博大精深,气壮山河自不必说,单讲所书墨迹足以令人刮目。成行看去,它飘逸、游跃似行云,鲜活、洒脱如流水,浑然天成、毫无雕饰之痕迹,作品之妙应在此处。虽然总体看去这幅作品为行草,但内行人似乎可以感觉到每个文字的构架中依稀蕴含着中国传统书法中的“楷、行、篆、隶、草”的韵味。应该说,只有精通多种书法技巧的人才能融多种技法于一体。

《琦书珍鉴》上曾凿凿指出:“上小下大,左菲右丰,横称竖挺,乃是上乘书法之诀窍也。”细细品味此作品,无论落墨还是收笔,字形还是笔画都暗合了古训,并且融入了某些时代书法之技巧,古今合一恰到好处,这无疑是作者与众不同的风格。

在场的书法名家徐连泉先生对笔者说:“宋凤洲其人是书法家中的书法家。其作品是上品中的上品,求得一幅,足慰平生矣!”收藏、鉴赏家杨国华先生说:“收藏宋凤洲的作品,确实感觉很好,他平时为人谨慎,不屑张扬,虽然从他手中传出来的作品较少,但他从来不肯把他认为不满意的作品流传世上。”

经杨国华先生介绍得知,宋凤洲乃正定府人氏,自幼读书酷爱书法,后从军,长期在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任教。几十年来师承高古,笔耕不辍,又得到王遐举、 欧阳中石、沈鹏等现代书坛大师指点。对篆、隶、楷、行、草各门类的书体技法都有很高的见解和论述。曾获得国家诸多书法教研部门授予的职称和头衔。

如今虽年已知命,依然埋头奋笔。欧阳中石老先生曾赋诗一首,赠与宋凤洲以示师长对爱徒的赞许和勉励,诗曰:“不逐春光斗紫红,东风过处敛芳容,何必卖笑分高下,独傲秋霜看落枫。”

读罢宋凤洲的大作,令人感叹不已,笔者遂作小诗一首:“久居东篱下,霜菊可留芳。墨溢乾坤阔,笔走日月长。”以祝宋先生鸿图大展。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燕照人 2007.3.18)

宋凤洲(右)《沁园春.雪》作品

《沁园春.雪》作品局部 1

《沁园春.雪》作品局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