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立 | 《地方志编纂体裁述论》既出学术成果又培养学术人才

发布时间:2025-03-14 12:01  浏览量:44

《地方志编纂体裁述论》(文汇出版社,2024.12)是继《方志学述论》后,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又一方志学研究成果。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邱新立欣然作序。序言的主要内容于3月13日见刊《社会科学报》第8版“读书”。

“方志之学,先儒所重。”(〔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序》)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自古以来就有“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兼具“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之功用。

以方志编纂为中心的方志理论尽管晚于修志实践,但也同样源远流长。魏晋至隋唐大致处于萌芽、酝酿阶段,两宋以降随着方志定型、发展,学者们为适应修志实践的需要,对方志性质、源流、作用、体例、编纂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的阐发随之逐渐增多、丰富和系统化。民国初期,“方志学”作为学科概念,被梁启超在《东方杂志》上正式提出,颇引起学者之注意,方志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的自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大规模开展的两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热潮,推动方志学理论的探索进入繁荣时期,出版理论著作之多,发表论文数量之大,研究涉及范围之广、之深,影响之巨,在中国方志学术发展史上绝无仅有。方志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正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屹立于我国的学科之林。当然,与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比,方志学还很年轻,尽管学科建设已颇有成效,但距离“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目标”尚有不小差距,方志学的科学性质、学科体系、理论范式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建构。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地方志工作的先进之地,首轮新方志编修采用“一纲三目”(《上海通志》+市级专志+区志+县志)的规划设计,为国内独创。二轮修志,规划为市志、市级专志、区县志“三系列”,构建上海市二轮修志“一体两翼”体系,以新颖的篇目设计、科学的编纂组织、多方的编修方式方法探索,为我国地方志事业贡献了“上海智慧”“上海经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始终把方志理论研究与方志学学科建设作为促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组织力量开展常态化的方志理论研究,连续举办方志理论研讨会,整理出版《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编著出版《上海方志提要》《方志编修教程》《上海续志编纂研究》《简明方志编纂学》《上海方志研究述评》《上海方志研究论丛》《中国新方志10000种书目提要(上海通志馆藏)》等诸多方志学著作;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均开展了方志学研究,出版有黄苇等《方志学》、陈金林《上海资料考录》、陈金林等《上海方志通考》、巴兆祥《方志学新论》等多部方志学理论著作,连续培养方志学硕博士研究生。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上海地方志编纂成就辉煌,为方志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方志学研究的学术高地。

2018年8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开创了校地合作的新模式。中心的成立,对有效解决地方志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丰富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建立成熟的方志学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意义。令人欣喜地看到,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复旦大学的支持下,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通力合作,凝练学科研究发展方向,整合全市地方志研究队伍,每年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上海地方志论坛”,发布《上海地方志年度报告》,编著出版学术著作《方志学述论》,设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志专项)课题。这一系列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地方志系统与高校的理论研究合作树立了榜样,也为地方志系统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积累了经验。

《地方志编纂体裁述论》是继《方志学述论》后“中心”“研究室”组织研究的又一力作。读罢书稿,大致有以下几点感受:

其一,选题价值高。编纂体裁是地方志体例的重要组成要素,如何确定合理、完善的体裁体例,直接影响着志书的整体面貌,关系着编纂工作的质量,故无论是旧志,还是新地方志,都重视编纂体裁的运用。学术界对地方志编纂体裁也每见有论述,如欧阳发《新编方志十二讲》、黄苇等《方志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当代志书编纂教程》、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编修教程》等著作皆设有专门章节,相关的研究论文则更多,但将地方志编纂体裁作为一部书的选题、集中加以研究的,该书则属首次,因此单就选题而言,该书即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其二,体裁种类有发展。地方志编纂体裁比较多样,旧方志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常用的有纪(记)、志(书、考)、传、图、表(谱)、录等。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首次明确规定:“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2008年中指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进一步明确为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索引。该书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所列全部体裁,还增加了序跋、凡例、英文翻译,并将记体分作大事记、专记两项进行论述。

其三,研究范式较科学。现有论著对地方志编纂体裁基本按照“起源”“特点”“功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该书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统一按照下列范式进行研究:一是界定地方志编纂体裁的概念、内涵、特点、作用,辨章学术;二是概述此体裁的学术研究史,考镜源流;三是探索此体裁在旧志、首轮、二轮新方志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辨析应用;四是对此体裁在即将启动的第三轮修志中如何运用的问题提出建议,开塞利弊。各类体裁的专题研究,资料丰富,对首轮、二轮新方志的应用情况考察全面,对存在的不足分析较为客观,对第三轮修志中运用的建议虽属作者的个人之见,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该书各章的作者均为上海市地方志系统的青年工作者,他们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克服重重困难,推陈出新,开展地方志编纂体裁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不菲的成果,实属不易,可敬可佩。体例(包含体裁)之于著述,宛如骨架之于生命体。该选题述古论今,指陈古今志书体裁运用之得失,期待未来之运用,对即将启动的全国三轮修志极有借鉴作用。该书的出版,值得庆贺,同时上海这种以专题学术研究形式开展团队合作,既出学术成果又培养学术人才的做法,值得全国各地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