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刘昌孝院士!我国首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出版

发布时间:2024-08-07 14:06  浏览量:33

近日,我国首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刘昌孝,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首席专家、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铁军。

在本书出版之际,

我们痛别刘昌孝院士!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仅以此书告慰刘昌孝院士!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宝库的精华,其中,五味药性理论是其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五味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药性理论的传承发展和临床应用。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列重点项目,支持该项研究。刘昌孝院士、张铁军研究员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在总结五味药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编出版《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6)专著。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和结语,上篇两章系统梳理了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的源流、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提出五味药性理论研究路径;中篇三章介绍了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基于五味药性本质内涵,应用仿生模型方法、分子对接、受体结合、谱-效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建立系统的气味滋味、生物效应及体内过程的表征方法,诠释五味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物效应表达规律;下篇三章是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实例,分别从中药材(饮片)药性/药效物质基础表征研究、中药复方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和基于五味药性理论的复方中药配伍规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展示了研究路径和技术方法;结语总结归纳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核心内容,对五味药性现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书基于传统五味药性理论的系统辨识,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五味药性进行客观的研究和表征,贯通古今,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专著,为阐释五味药性的科学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可参照的研究范式;并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很高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

主编介绍

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终身首席科学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战略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并担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健康中国促进网中医药院士专家中心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药物代谢研究会中国办事处主任,天津药学会、天津市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会和天津市学会学研究会理事长。

刘昌孝院士是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学科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主编出版我国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建立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国内第一次将药代动力学研究用于新药评价,建立国内第一个部级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内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提出应用中药代谢组学打开中药作用“黑箱”的战略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 的概念与核心理论。承担包括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450多篇,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0余部。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因中药小檗胺医疗新用途的研究而获得“香港紫荆花医学创新金奖”,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 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铁军:研究员,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首席专家,天津药物研究院旗下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中药资源授衔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与生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医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药学会副理事长,《药学学报》《中草药》《天津中医药》《中国药学年鉴》等学术期刊编委;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张铁军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质量控制,以及中药植物资源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负责完成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6项;负责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参加天津市重大攻关项目、重点攻关项目10项;负责研制中药新药20余项,获4项新药证书、5项临床批件。主持完成20余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作为第一发明设计人已获授权国家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20部,其中主编专著16部,副主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4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本文转自“ 药研和光”微信公众号,略有修改。

一起阅读科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