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宣传 | 做头发,春节前的一场“豪赌”?

发布时间:2025-01-21 11:59  浏览量:30

有人说,过年的仪式感,大概是从“托尼老师”开始的。临近岁末,美发店的爆满,是对忙年最起码的尊重。

不管男女老少,无论烫染剪修,赶在春节前,大家总要抽出时间,好好把头发捯饬捯饬。

进入腊月,理发店开启“忙年”模式 杨志文 摄

每年这个时候,“托尼老师”都是最忙的,天天两眼一睁就是干,剪子都要咔嚓冒烟了。

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误差”可能还挺大。

就像网友调侃,春节前做头发堪称一场豪赌,赢了美翻全场,走路都带风;一旦赌输了,那就是“有人‘哭死’,有人‘笑不活了’”,甚至一整个春节都抬不起“头”。

为啥大家这么重视年前的“头”等大事?变数这么大,为何还要“赌”?

一、辞旧迎新,从头开始

“二十七,宰只鸡,洗澡剃头穿新衣”“去年旧貌一剃了之,来年新颜从头开始”“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各地民谚的说法不尽相同,年前理发的习俗却不约而同。

新年要有新气象。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辞旧迎新,我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要焕然一新。

人们希望换个发型,以崭新形象迎接新年 梁超 摄

从生理角度说,过去生活条件有限,洗澡洗头没那么方便,头发长时间不打理,容易滋生污垢、头虱等。过年前,人们把头发好好洗一洗、剃一剃,去污除秽,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样的“年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从心理角度看,头发又被称作“三千烦恼丝”,年前理发,相当于把过去一年的烦心事“剪”掉。新发型清爽利索,整个人仿佛都“支棱”了起来。

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等不同部分构成,而头发就属于“物质自我”。当我们改变发型的时候,实际上也改变了自我。理发可以传递一种积极情绪,让我们感到有能力去掌控一些事情、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腊月二十,不少市民在青岛海泊河早市周边的理发摊上剪发 杨志文 摄

大日子要闪亮地过。“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等待是值得的。一年忙忙碌碌,很多人平时没有时间去好好打扮一下自己。特别是烫头染头,动不动就要花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要过年了,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美美哒。

“冒险”是值得的。“挖到了‘宝藏托尼老师’,必须夸一夸,效果简直惊艳”“笑着走出理发店,回家越看越喜欢”“发型一换,感觉整个人都自信了”……做完头发,尽管有不少人“扎堆控诉”,但也有很多人“排队报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过年干啥都美滋滋、乐呵呵的。

二、容光焕发,从头开始

眉毛、睫毛、汗毛等都长度有限,头发却可以不停“长长长”。如果不修剪,头发每天会以0.3至0.4毫米的平均速度生长。

头发位于头顶,本就是视觉焦点之一,何况它剪了还能长、掉了还能生,这就给了爱美的人们很大“操作空间”。

最近,古装剧《国色芳华》火了,剧中女子的发髻、发饰让网友大呼“太美了”。

《国色芳华》人物造型

古人在描述美人时,常常写到头发。《洛神赋》中的神女,就是“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对男子来说,头发好也很重要。《国语·晋语九》载,“美鬓长大则贤”,鬓发长美、身材高大,是成为“贤人”的重要条件。

在今天,人们为了让头顶“美美哒”,也是花样百出。技艺高超的“托尼老师”掌握着“换头术”,能让人面貌一新。这还真不是吹牛。合适的发型、发色可以对脸型、肤色起到修饰作用,能够凸显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还可以帮人“减龄”。

深夜的理发店,还在忙碌 梁超 摄

美国作家布莱耶尔在《头发的历史》中写道:“我们住在皮肤里,而女人住在头发下。”其实,“精神小伙”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新一年的容光焕发,从头开始。

三、我型我秀,从头开始

如今,人们的头发可长可短、可卷可直、可黑可彩,是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头发的变化,看似不疼不痒,实则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

头发的禁锢。《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根据云梦秦简的记载,秦代士兵如果发生私斗,割掉了对方的发结,会被处以“完刑”,即割掉一部分头发和胡须,然后服劳役。

兵马俑发型 图源:网络

到了清代,头发却给人另一种禁锢。清军入关第一天,就下达了“剃头令”,掀起多少血雨腥风。

就像鲁迅在《头发的故事》里所写:“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

头发的开放。新华社制作的微型纪录片《国家相册——从头美起来》,曾讲述了这样几则故事。1957年,中国体操队队长陆恩淳去莫斯科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临行前,他花了8元“巨款”烫了个头。“我要把头发烫一烫,让人看一看中国人现在的精神面貌——我们也不是梳着小辫儿、裹小脚的人了。”

姑娘们正在挑选来自上海的时髦发型 图源:新华社(摄于1984年)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老百姓的发梢,过去“不敢美”“没钱美”的问题解决了。有资料显示,仅1984年,青岛胶县李戈庄乡(今胶州市李哥庄镇)烫发的人数就超过1万人次。鼓起来的钱包、日益成熟自信的审美,让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有底气。

头发的个性。今天,国人更加自信,社会更加包容,多元审美、非主流的美、不被定义的美,各美其美。发型上,古风也好,二次元也罢,你可以淡定地行走在街头。发色上,奶奶灰、雾霾蓝、焦糖粉棕,潮流不停在变。勇敢做自己,也是对生命的不辜负。

在上海的一家染发店内,顾客可以凑一桌麻将消磨时间 图源:小红书

四、笑对生活,从头开始

“换发型就像开盲盒,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我烫的这个头,奶奶见了都得喊我一声‘老嫂子’”……

网友分享烫头成功和翻车案例 图源:小红书

的确,一次糟糕的美发不仅伤“金”,更伤“心”。万一“开盲盒”失败了,咋办?

年还是要好好过。笑对生活,不妨从“头”开始。

发型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美的全部。你瞧,邯郸的“鸡窝头女士”火了,她的造型虽然潦草,但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被她专业而自信的讲解所吸引。很多时候,内心的强大,胜过外在美。

烫头失败,有人“哭死”,有人“笑不活了” 图源:网络

改变,总是与风险相伴相生。有时候,与其一成不变、一潭死水,不如来点新尝试、新刺激。失败了又何妨,就像头发剪了可以再长,生活也可以大胆试。

有些东西,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就像AI生成的美人,看似无暇,却毫不真实。现实中,没有完美的发型,也没有完美的生活。而真实,本身就是一种美。

在晓华等美发师的巧手下,也有很多人笑着走出理发店 图源:网络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祝大家都能遇到“懂自己”的“托尼老师”,“美美哒”迎接新年。

作者:王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