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权的博弈(三):韬晦时,守权的五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20 16:01  浏览量:2

帝王的最大危机是:权力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甚至无法有任何作为。

关键职位上的人都不是自己人,没有办法推行自己的权力意志。因此,必须放弃现在自作主张的想法,而是转变关注焦点,转入防守,立于不败之地。

更可以转移视线,做其它事情。

守权术一:安抚陈皇后

武帝能立为太子,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发挥了很大作用。公主把女儿嫁给太子做正妃,武帝即位称帝,就是陈皇后。馆陶公主刘嫖自恃援立武帝有功,无休无止地请求赏赐、干预国政,武帝对她很不满。

陈皇后骄横嫉妒,独占君宠,却没有生育孩子,给医生的费用合计九千万,想求得生下儿子,但是终究没有生育;武帝对陈皇后的宠爱渐渐衰退。

皇太后对武帝说:“你刚刚做上皇帝,大臣还没有归附你,就先兴建明堂,太皇太后已经很恼怒了;现在又得罪窦太主,必定会受到重责。妇人的性情是容易高兴的,你应该慎之又慎!”武帝于是就对窦太主、陈皇后母女俩又稍稍以恩礼相待。

汉武帝对姑姑兼丈母娘馆陶公主不满,对陈皇后宠爱衰退,渐渐疏远,也算事出有因。

如果没有背后的权力格局制约,这不是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窦太后。

刘嫖是窦太后的女儿,陈皇后是窦太后的外孙女。如果她们的不满转化成怨恨,还要在窦太后面前说汉武帝的坏话,对汉武帝极其不利。

此时汉武帝在权力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先做好防守,不能让后宫出乱子。更不能让丈母娘刘嫖和陈皇后成为自己的敌人。

要知道当年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和废太子刘荣坏话的人就是馆陶公主,说王太后好话的也是她。这样的剧情完全可以重演,发生在汉武帝身上,方式方法完全相同。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虽然来自民间,但是家庭背景极其深厚。王太后的母亲臧儿,也就是汉武帝的姥姥,是当年燕王臧荼的孙女,祖上也是相当精通权力斗争的。

王太后对儿子武帝面临的形势看得相当清晰。

第一,朝臣还没有归附你,也就是说,你在朝廷的权力不牢固,你的支持力量不足,你的根基不牢。

第二,兴建明堂,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操之过急。现在还没有到你当家作主的时候,行动太早,阻力太大,必然会失败。

第三,窦太后非常恼怒,因为她信奉的是黄老道家的治国之术。但是本质上还是触动了窦太后的权力。虽然任用的丞相是窦婴,也算是一种权力交易。窦家一位丞相,王家一位丞相,彼此平衡。但是一旦让汉武帝站稳脚跟,取得实际权力,外戚的权力必然被削弱。下一步必然是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其他各方的权力越来越小。窦太后搞了一辈子斗争,相当清楚,而自己的权力又怎么能被削弱呢?

第四,对馆陶公主不满,对陈皇后疏远,后宫将会出问题。

汉武帝非常明白形势,立刻就安抚馆陶公主和陈皇后。但是其它的事情却没有做到,不是不想做,而是现在真的做不到。强行对抗窦太后是不可能的,强行让朝臣归附自己也是不可能的。

此时最需要做的是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守权术二:安抚兄弟

朝廷大臣对晁错提出削藩之策被杀表示冤枉,一心要抑制诸侯王,经常弹劾揭露诸侯王的过失和罪恶,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诸侯王都为此悲愁怨恨。

十月,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来京朝见武帝。武帝设酒宴款待,刘胜听到音乐声就哭了起来,哭诉宗室皇族受到打击,骨肉亲情不在,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

于是,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废止了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

朝廷削藩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藩王的存在,必然威胁朝廷的权威。

那为什么汉武帝现在要废止官吏检举的文书,对诸侯王又实施了优待呢?这也是阶段性需要。

因为汉武帝还处在弱势阶段,如果再像晁错一样激进削藩,逼反了藩王,或者逼死了藩王,就会落人口实。如果逼得太紧,让藩王联合起来,或者站到窦太后的一边,对自己极其不利。因此,阶段性的缓和关系才是必要的。

守权术三:培育嫡系势力

武帝看望姐姐平阳公主,看中了平阳公主府中的歌女卫子夫。公主就把卫子夫送入宫中,卫子夫日益受到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得知,极为恼怒,好几次几乎给气死;武帝对陈皇后更为恼怒。

汉武帝看中卫子夫,究竟是有意而为,还是意外呢?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因为汉武帝要培养的嫡系势力都是围绕着卫家展开的。通过魏家构建了新的外漆体系,也就是自己的嫡系力量。

选中卫子夫是意外,看中了美色和才艺。《史记》中记载了一些细节。

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名良家女子,准备献给武帝。而武帝却并不喜欢这些挑选出来的美人,唯独看中了歌女卫子夫。而且在更衣的车中,武帝就直接爽了。这绝对是一时冲动。然后平阳公主将魏子夫送入宫中。但是到了宫中一年多,再也没有得到武帝临幸。

而培养卫家作为外戚势力则是有意为之。

宫中用不着的宫女要离宫,卫子夫见到汉武帝,哭着请求离开,五帝很是怜爱,再次临幸,卫子夫便有了身孕,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

偏偏陈皇后怀不上,又很嫉妒。刘嫖便把气撒到了卫青身上,抓住卫青囚禁起来,想杀了他;卫青的好友骑郎公孙敖和勇士把他给抢了回来。武帝得知此事,就召见卫青并任命他为建章宫的宫监,还给他侍中的官衔,几天之内给卫青高达上千金的赏赐。不久,武帝立卫子夫为夫人,任命卫青为太中大夫。

卫青是卫子夫的同母异父弟,原来在平阳侯家中当骑奴。武帝之所以快速提拔培养卫青,是因为卫青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帮兄弟,可以与他同生共死。面对刘朴对卫青的迫害,他们敢于出头,这让武帝看到了希望,可以培养嫡系势力。最需要的条件是友情与忠诚,而卫青恰恰具备武将的素质,还有兄弟,这是可以倚重之人。

一旦发现卫青是可用之材,当然要马上提拔任用。

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做妻子,卫少儿原先与陈掌私通,武帝召见陈掌,让他做官,而陈掌是陈平的后人。而之后重用的霍去病是为卫少儿与霍仲孺私通生下的儿子,霍光是霍仲孺的儿子,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把他带到长安加以培养,晚年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由此,汉武帝围绕着卫子夫及卫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嫡系势力,以武将为主,以卫青为核心将领。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因为营救他也更加显贵。

守权术三:维护权威,防止口实

七国之乱失败,吴王刘濞的儿子刘驹逃亡到闽越,怨恨东瓯诱杀他的父亲,经常怂恿闽越进攻东瓯。闽越王听从刘驹的意见,发兵包围了东瓯都城,东瓯王派人向天子告急求援。

武帝征询田蚡的意见,田蚡认为:不值得朝廷援救。

庄助认为:如果不去救援小国,它们无所依靠,也不能实现皇帝使天下万国臣服的理想。

武帝同意救援,但是刚刚即位,又不想正式征发军队去打仗。

于是派庄助持皇帝的符节去征发会稽郡的军队,发兵援救东瓯。汉军尚未达到,闽越就领兵撤走了。东瓯请求全国内迁中原归顺朝廷,得到朝廷批准后,东瓯王领着所有部众迁来,被安置在长江和淮河之间。

庄助的意见正确。如果小国主动求援了,却不去救援,置之不理,有损于大国的威严。

古今同理。如果朝廷不出兵,边境的四夷将会不断蚕食,越闹腾越欢实。与其造成重大损害之后,解决问题不如在初始的时候解决问题。

这就像伊朗,总觉得自己是个大国,是什叶派之弧背后的大哥,可以不用亲自下场。但是叙利亚乱局起来了,里子面子全掉在了地上。本来应该躬身入局,打出一片新天地,打出战略缓冲空间,非要天天装㞞,躲在家里不出门,喊口号吓唬别人,结果现存被人打到门口了。

就算局势被动到了这样,还想跟人谈判呢?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权势和威望都是靠拳头打出来的,不是靠求出来的。

守权术四:建立中朝官,笼络人才

武帝从刚即位开始,就在招徕选拔博学有才智的人,予以破格重用。天下士人很多人向朝廷上书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自我标榜和自我推荐的人数以千计,武帝从中选拔杰出的人才给以宠信重用。庄助第一个被提拔,以后又招致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人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人终军等,都成了武帝的左右亲信,武帝经常命令他们与朝廷大臣辩论,中朝官与外朝官用义理文辞相互驳难,外朝大臣多次被驳得无法对答。但是,司马相如只是以擅长辞赋写作而得到武帝宠幸;东方朔、枚皋的论点没有根据,喜欢幽默嘲讽,武帝仅把他们视做演戏的艺人收养,虽然经常赏赐财物,终究不把国事朝政委托他们处理。东方朔同样对武帝察颜观色,经常利用时机直言进谏,对朝政发挥了一定补益作用。

建设自己的嫡系力量,除了建设武将体系,更应该建设文官体系。

在建设文官体系的时候,汉武帝并没有将自己的官员安插在现有的体系之内,而是在现有的官僚体系之外另立了一套体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中朝,全是自己的嫡系势力,以此来压制外朝。

这是一种高明的用人策略。古代高级官员都会养自己的幕僚或者师爷,这就是在体系之外创造自己的嫡系力量。比如曾国藩的幕府中就出了李鸿章和左宗棠。

守权术五:放纵,韬光养晦

这一年,武帝开始改换装束暗中离宫外出,向北走到池阳县,向西走到黄山宫,向南到长杨宫打猎,向东去宜春宫游乐。武帝与能骑马射箭的左右亲随相约在殿门前集会,经常在夜时出宫,自称平阳侯;黎明时,到达终南山脚下,射杀鹿、野猪、狐狸、野兔等动物,策马践踏农田庄稼,百姓都大声怒骂。县和杜县的县令想要收捕这批人,这批人拿了天子专用的物品为证,才得以脱身。

后来,武帝就为外出巡游设立了秘密的更衣休息的地方,从宣曲宫向南共设了十二处,夜间投宿在长杨宫、五柞宫等宫殿。

武帝因为道路遥远身体劳苦,又给百姓带来祸患,就派太中大夫吾丘寿王把阿城以南、以东、宜春以西这一区域的土地及其价格,统计登记,准备把它修建成上林苑,连接到终南山。武帝又下诏命令中尉、左右内史,上报所属各县的荒田数量,准备给县和杜县的百姓作为补偿。

吾丘寿王办理完毕回来报告,武帝很高兴连声称赞。

当时,东方朔在武帝身边,提出批评意见,认为这样劳民伤财,将会导致天下大乱。武帝就任命东方朔为太中大夫,并授以给事中的官衔,赐给他一百斤黄金以示奖励。但是,武帝仍然按照吾丘寿王所奏报的规模兴建了上林苑。

武帝又喜欢亲自出击杀熊和野猪,策马追捕野兽。司马相如上疏劝谏,一切应该以安全为重,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武帝认为他说得很好。

这么多人劝阻,汉武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又很好,但为什么都不听呢?

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修建上林苑,出外打猎,除了满足个人游乐的欲望,还有更大的好处:上林苑一旦修建完成,就是最好的练兵场,尤其是将领与亲军,在精不在多。

而在上林苑中练习骑兵,既不扰民,又可以借打猎来进行训练,掩人耳目。当人们都认为汉武帝穷奢极欲满足自己的喜好之时,他已经开始训练自己的将领了。而这些陪他一起玩的人都是将来的骨干。

这一切都是铺垫工作,一切都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其实是窦太后去世。

即位第六年,窦太后去世。

一个新的阶段到来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