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细辛”|论中药运用,还是医圣张仲景更为厉害!
发布时间:2024-11-26 22:52 浏览量:12
导读:“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流传已久,《药典》中也如是说,以致成为一些临床医生不愿逾越的沟壑,这从以往读者的评论中就能发现。细辛到底能不能过钱?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查阅古今医书宝典得知,细辛是一味应用历史十分悠久的中药材,最早可以在《神农本草经》中看到关于它的记载:“细辛,味辛、温,主咳逆……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被列为无毒,可以多服久服的上品。实际对于“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始于北宋,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喜欢使用寒凉药物的医学家,名叫陈承,医术高明,治病奇效,名噪一时,还著有《本草别说》一书。书中所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言下之意是:大量使用细辛可能会引发中毒,导致呼吸衰竭而死。
由此可见,在宋代之前,并无“细辛不过钱”之说,然而自《本草别说》开始,“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就开始流传了,但真正将“细辛不过钱”这一说法“家喻户晓”的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直接转载了北宋陈承的说法,这让后世医家纷纷跟风,导致很多医生不敢轻易使用细辛这味中药。一直至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记载的细辛用量为“三分到一钱”,其后的历年药典中,细辛的用量记载皆为“1g—3g”。
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北宋陈承的这个提法,竟然在千年之后,被现代研究证实,细辛如果是小剂量可以使动物安静,自主活动减少。但是如果是大剂量就会使动物出现睡眠和麻醉状态。而且细辛可以对呼吸系统产生抑制,如果是细辛达到中毒剂量后,就会逐渐使自主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甚至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也就是说,细辛使用不当,的确是有很高风险,但同时也说明古代医家厉害,他们并没有仪器,却能发现千年之后用科技才能解释的东西。
不过对于中草药的运用,还是医圣张仲景更为厉害,可以说张仲景将中药的运用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文献分析,张仲景使用细辛的常用量为二至三两,对于经方的剂量古今折算,无论按照哪种经方剂量折算方式,都远远超过“细辛不过钱”的限制量。
既然,张仲景使用细辛如此大的剂量都没问题,为什么后世医家要说出“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呢?而且现代药理也的确证实细辛使用不当会有毒性。其实这里面最大的玄机在于使用方法。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在宋代,煮散剂盛行,导致细辛在汤剂中的使用频次及其用量明显下降,而《本草别说》完成之前就已经有剂型和用量变化的现象,而这种变化很有可能有利于发现生用(无煎煮过程)有毒性的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然而陈承提出对细辛的慎用,主要是针对“生用”“单用”和“用末”。
清代名医陈修园叹息道:“近医惑于‘细辛用不过钱’之邪说,宗亦难以力挽之”。 总算有明白人能够认识到细辛在临床中的独到之处,那种“不问青红皂白”就恨不得“一竿子打死”的做法,实则是“武则天守寡——失去李治(理智)”。不过,对于细辛的安全用药也是需要注意的,对于它的“毒性”也不能避而不谈,更不能把它当空气。对于细辛的安全用药,有学者认为,一是配伍用药得当;二是煎药次数宜少;三是煎煮时间宜长;四是少量多次分服;五是区分年龄体质。
而国医大师李今庸在早年也对细辛的用法用量有过详细的研究,并指出,细辛作散剂末服的话,用量不能至3克(也就是古人说的“过钱”),否则会有导致气闭不通而死的风险;如果细辛作为汤剂煎服的话,它的用量可至3克以上,约可至10克,否则“药少力弱”而难以中病。也就是说,“细辛不过钱”的本意是叮嘱“直接生用”或者“散剂末服”,单次用量“过钱”,可能会引发中毒风险,而采用高温煎煮的方法,则中毒风险大大降低。
那么细辛有没有毒?有野史记载,在宋代,有一个官员,治狱。治狱是管监狱的,在狱中有个犯人,说出来一个口供,说有个人服细辛过量导致气闭而亡的是他害的。但是这个法医怎么验也验不出来。于是问他:“我给他细辛,细辛吃了,气闭,不出气就死了。”怎么会不出气了呢?“这个细辛吃多了以后,会麻,麻醉了,这个肺麻醉,心脏也麻醉,不动了,他不死呀?”后来,民间便有了细辛有毒之说,其实不是有毒,是麻。可能华佗这个麻沸散里就有细辛。
在数千年的时光中,中医药人在应用药材的实践里,积累下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代代传承的经验需要我们仔细辨别,认真遵守,亲身体会,如此才能更加安全地应用中医药知识,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 上一篇:寒降汤:古老智慧与现代应用的结合
- 下一篇:汤加中学生开启临清文化交融探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