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甲蜀西》之成都天府篇:绿意盈城,非遗展韵,文旅唱新

发布时间:2024-10-21 11:47  浏览量:3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当成都从诗词里走出来,就变成了一桌麻将、一壶清茶、一锅好味。

伴随着成都蒲江的美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节目《秀甲蜀西》之成都天府篇也在5月31日正式开启。节目依托成都蒲江朝阳湖云顶水乡,打造了“美景街区”“好物街区”和“文化街区”三块宝地,带领我们感受了一番漫游成都蒲江的乐趣。

好景好物构建大美小城

漫游成都蒲江,从赏美景开始。跟随着主持人张舒越和成都文联副主席郭月的脚步,我们看到了秀甲蜀西蒲江的乡村表达。在这个成都蒲江的绿色天然屏障下,感受绿道、彩林、白鹭、星空,感受日常生活之外的花朝月夕,这是节目通过蒲江好景带给观众的一份寄语。

节目也为我们揭秘了蒲江生态的奥秘。蒲江,以草为江名,蒲江县,以江为县名,孕育于山川草木的蒲江,拥有生态保护的传统。而今天蒲江作为“吸氧胜地”,离不开“两个替代”战略。成都文联副主席郭月提到,正是因为蒲江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两个战略,才保证了这里的碧水蓝天让人们“如在画图中”。

如果说赏美景能感知蒲江的生态基因,那么逛市集则能触摸蒲江的文化脉搏。

节目主持人从明月村的一个个摊位走过,体验非遗技艺,感受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汇。

“彩条起彩,经线显花”。流光溢彩的蜀锦,描绘着成都的风雨廊桥、杜甫草堂等人文景观。传统纹样追溯历史时光,如宋代的落花流水锦。现代纹样则表达今天的审美风尚,如由蜀锦工艺制作的熊猫摆件、手包、卷轴等。

年轻人在纸上写字,给了薛涛笺“重现江湖”的机会,道明竹编融入日常生活,给了传统技艺蓬勃发展的机会。在蒲江这个小县城,还有无数个连接古今的瞬间,被节目组捕捉,并留下悬念。

一如望江楼上的绝对,等待一个完美的下联;西岭雪山,等待一颗静赏雪景的锦绣之心;四川非遗,则等待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写就文旅范例

节目展示成都蒲江的绿色生态和非遗文化,但又不止于展示,而是追根溯源,探寻人、物、环境三者的关系。

枇杷茶甘甜,白瓷温润,二者结合就应了那句“人间至味是清欢”。主持人在节目中说,茶和茶器的关系就像灵魂伴侣。而茶与其生长的地方更是彼此相依,枇杷茶之所以甘甜,是因为它在秀甲蜀西中绵延生长,邛崃黑茶之所以醇厚,是因为它在陈年岁月中沉淀香气。那么,在青山绿水中成长的成都蒲江人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

一杯盖碗茶,一块米花糖,再来蜀山窑画上几笔,轻松拿捏人们口中的松弛感。这种松弛感,不仅源于自然,也源于当地的多业态融合。

当明月村党委副书记吴俊江书记为我们介绍川西民居时,他用“红、绿、古”三个字总结西来古镇的新生机。“红”为红色研学游,“绿”则是绿色农业产业链,“古”是历史文化的当代打造。

节目通过蒲江市集、泛舟品茗等场景,为观众和各地旅游业提供了一个文旅深度融合的范例。依托当地青山绿水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链,这是“守正”,吸引外来艺术家来当地扎根创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是“创新”。

节目中蜀山窑的讲解人是明月村的新村民,他说,是当地的水土和故事给了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邛窑瓷器打造的熊猫“花花”、道明竹编编织的平安扣,这些文化艺术品无一不在讲述着四川的故事,也表达着现代人的思想智慧。

在地文化和艺术家相互赋能,这是艺术乡建的意义,也是当地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秀甲蜀西,万象新意。青山绿水造就了成都蒲江人的闲适与松弛,也见证着成都蒲江人的安居乐业、活色生香。未来的城市文旅,必将是美丽生态与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我们继续去往有风的地方,继续感受城市的好景好物好生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