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湖北省十堰市委会建言将“郧县人”纳入义务教育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4-09-25 22:07  浏览量:1

今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将“郧县人”纳入新版七年级(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之中,并在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板块内,记录了“郧县人”的发展历程和距今时间。而“郧县人”成功入选义务教育教科书,让民革湖北省十堰市委会多年的建言得以实现。

什么是“郧县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1989年,十堰市郧阳地区文物普查人员在学堂梁子发现第一具人类颅骨化石。1990年,第二具更加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发现。1994年,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根据化石的特征鉴定属直立人类型,距今约160万年,并将其命名为“郧县人”。2022年5月,“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发现,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前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文化发展故事,提供了重要依据与信息。

这些发现令人振奋。于是,推进“郧县人”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历史知识,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十堰和郧阳这个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的好地方,成了十堰民革党员矢志不渝推动的一项新课题和奋斗目标。

2011年8月1日,民革十堰郧阳区支部全体党员前往郧阳区文物局,就“郧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开展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所了解的翔实资料,民革十堰市郧阳区支部提出了《关于把“郧县人”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建议》。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民革十堰市委会先后通过十堰市、郧阳区政协全会、常委会、意见征求会等形式先后提交《以“郧县人”为引领,打造“郧县人”精品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加速推动“郧县人”进入义务教育课堂工作》《关于打造“郧县人”文化品牌 发展郧山汉水旅游圈的建议》《推进“郧县人”早日进入中小学课堂工作》等提案建言,数量多达十几份。在相关会议讨论中,民革十堰市郧阳区支部政协委员持续推动“郧县人”进入义务教育课堂,多次建议把“郧县人”作为区域文化精品来打造,并把“郧县人文化”逐步渗透融入郧阳区乃至覆盖到周边地区的旅游业中去作为重点讨论话题。

2011年9月7日,民革郧县支部以《关于把“郧县人”纳入义务教育教材的建议》为题致信民革中央,撰写的“把‘郧县人’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社情民意信息被民革中央采纳。此后,民革党员刘志东、李昌明、贾宗瑾等人撰写的《“郧县人”何时能走进中小学课堂?》《关于把“郧县人”纳入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建议》分别致信全国政协和民革中央。

“可先行推动‘郧县人’纳入地方课教材,再逐步向全国推广。”2015年7月,在得到民革中央的反馈后,刘志东等人向郧阳区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把“郧县人”纳入地方教材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实施,有力推动了“郧县人”走进义务教育课堂的步伐。

如今,民革十堰市委会的建言已经落地,沉睡一百多万年的“郧县人”以厚重的步伐走进课堂、诉说华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郧阳的古今

“持续建言终得落地,这得益于多年来十堰民革党员充分发挥参政党议政建言的独特优势,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议政履职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认真谋划,深入调研,以小切口现大立意,坚持不懈地以社情民意信息、政协提案等形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用实干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参政党履职新答卷。”相关负责人表示。(李 新 贾宗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