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4-08-09 19:59  浏览量:16

潍坊市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深秋黄昏,野花开过了, 甲 。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沉静之美非人工所能。眺望中,湖滨苍凉悲壮,凝固之色、箫瑟之气, 乙 。世界讳莫如深,野草执拗(坚忍/坚韧), 丙 。①相比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这片黄绿相间、生机盎然的世界。受阳光雪水的恩慧,草原开出的花也格外鲜艳夺目。(因为/虽然)经历的夏季太短,大多时日暴露于冷风之中,但是②它们美妙而坦诚的灵魂,总有不被驯服的野性。生物之间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则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缔固。③植物内在的自然节奏和循环,同样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智慧。④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大地的欢乐、自由,酣畅淋漓。万物生息,各有归止。爱无等差,谁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资格),谁也没有目空一切、恃强凌弱的(资本/资格)。无论星辰还是海洋,无论野草还是参天大树,这种宽容豁达,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箫瑟 讳(wěi)莫如深 傲慢自大 B. 执拗(niù) 生机盎然 根深缔固

C. 恩慧 芸芸众生 酣畅淋漓(lì) D. 炫耀 恃(shì)强凌弱 宽容豁达

2.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坚忍 因为 资格 资本 B. 坚忍 虽然 资本 资格

C. 坚韧 虽然 资格 资本 D. 坚韧 因为 资本 资格

3.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懒散的光线在草原上跳跃②又异常脆弱敏感③使草原陷入静思默想

A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4. 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苍凉悲壮”“鲜艳夺目”“参天大树”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 “自以为是”意思是认为自己正确,多指主观、不虚心,其反义词是虚怀若谷。

C. “此生存法则”中的“此”是指示代词“这个”,在句中指“生物之间普遍平等”。

D. “谁也没有什么值得”中的“谁”与“舍我其谁”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

5.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①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我”对草原这一生机盎然世界的崇拜和信任。

B. 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美妙而坦诚”“不被驯服”凸显了野花坚毅顽强的品格。

C. 句③抒情,由植物内部自然的节奏和循环,引发对植物深刻生存智慧的赞美。

D. 句④运用比喻,用“率性的生命之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万物生息的和谐状态。

二、(8分)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材料二】

1985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材料三】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摄氏度、最高10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到1”的突破。

6. 【宣青春之志】请结合“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内容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7. 【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

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______;。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8. 【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

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

我:

三、(10分)

9. 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主题诗文出处评注修身之德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论语·雍也》③《论语》《孟子》与《______》《中庸》合称“四书”。②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离别之情④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⑤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家国之思⑥何处望神州?______。⑦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⑧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春望所见,对仗工巧,诗意翻跌,寄情于景。

第二部分阅读(57分)

四、(21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春归次金陵

吴融①

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②趁晚程。

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

迹疏冠盖③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

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②桡;船桨,借指船。③冠盖:官吏的官腿和车盖,借指官吏。

10.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写了诗人在春天归家途中路过并停留金陵时的所见与所感。

B. 首联总写春归之事,交代时间和方式,首句渲染了雨前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

C. 颔联铺写诗人在金陵所见景象,雨后春水漫过驿路,树木笼罩堤岸,黄莺飞来飞去。

D. 颈联交代金陵多为官之人,但诗人无心交往,反倒由于离家近,万般情感涌上心头。

11. 本诗尾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瑾宇附璘。性温恭,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宣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

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①,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②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③之疑,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

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着衣冠以对妻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朝野以此称之。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二,有删改)

[注]①辑重:出门携带物资,常指军用物资。②坟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织布的稜。投杼,表示多谤能动摇信念。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谨南伐江陵”中的“南”,与“手自笔录”中“手”的用法不同。

B. “辄议免之”与成语“浅尝辄止”中“辄”意思相同,意为“就”。

C. “或白文帝曰”中的“或”,与“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

D. “恒着衣冠以对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儿女”。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时魏室播迁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愿与之同姓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C. 其尤贫者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D朝野以此称之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涉经史,雅好属文。

(2)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

15. 唐瑾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五、(29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上的雕花

张立忠

①永安长城是一处“野长城”,却一直吸引着我去探访一番。

②穿行在燕山余脉的山谷中,青山巍巍,草木葱茏,车像一叶扁舟在绿海中航行。走着走着,路的左边出现了一道高大漫长的石墙,如巨龙劲舞,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令人肃然。

③这一段为锥子山段长城。走近石墙,垒墙的石头之间没有浇筑任何灰浆,墙面也没有抹缝,一块块石头就那么粗裸地互相叠压着、挨挤着、牵制着,形成了一个看似并不密致实则坚不可摧的整体。据史料记载,永安长城是由抗倭有功的戚家军奉旨所建,建成后戚继光将长城分为三等:双侧包砖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为二等边墙,而眼前的这种“干垒”为三等边墙。“干垒”的石墙要做到年深日久地坚固强稳,非常不易。古代工匠们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技艺,把这一切都做到了。从垒筑的石头颜色和质地来看,石墙就像附近某座山的拆分,与其脚下的山岭重新结成一个整体,又像山一样巍峨稳固。

④在大毛山段长城,我们又见到了这种粗石垒就的城墙,但又明显不同。它巧妙地依山而建,前壁陡直高立,顶端则与山脊平齐,好像人工筑就了一道山的陡崖,于陡崖上再建成胸墙。这种技艺更难,因它是就着山势建成的,底部与山的斜坡相接,早已与山体结成一体。

⑤全石垒筑的长城让我记忆深刻。而记忆的另一面,则是长城的残缺和损毁。

⑥永安长城上,我看到岁月与大自然的联手摧蚀,让它损毁异常严重,残缺不全。即使是一些保存相对较好的长城,也都遍布着破败的景象,看了让人心痛。然而,它的美依然是无与伦比的。夕阳下,它像祖先雕刻在华夏版图上的巨大花纹,点缀着江山的厚重与宏大。它的宏伟与庄严、粗犷与精致,都传递着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

⑦在大毛山段城墙上,我见到了一座坍塌了的敌楼。一座残破的拱形门楼,在阳光下顽强地矗立于城墙顶上。西方的半边已经垮塌,参差的砖石就那样裸露着、支梭着,看起来摇摇欲坠。东方的一半则大致完好,那残存的拱形砖门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每一个稍微完整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精美……永安长城以一种不完整的残躯,坚守着历史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残损不是古物的缺失,而是时光对历史的遮掩。恰恰是这种自然真实的历史之美,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原始长城不可复制的珍贵。

⑧从大毛山段长城下来,我们又驱车来到“小河口长城”,登上了蜿蜒于山谷东侧的长城。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赫然矗立着一座相对完整的敌楼。我们顺着一条被荒草掩蔽的小路来到了敌楼前。它的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面由著名的长城青砖垒成,砖缝用白色灰浆勾抹,墙面规整平滑,墙体棱角分明。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历史建筑不可思议的精致,组合营造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霸气。尽管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出现了损毁,但仍然不失其造型优美、筑工精细、坚固沉稳、气势恢宏的建筑品质。

⑨敌楼分上下两层,底层是由许多拱门组成的横竖相遇的隧道。有砖梯通到楼上,砖梯又窄又陡,因年深日久,棱角已被磨掉,成为一个大致的斜坡。上面是一个正方形的平台,四周有近人高的胸墙,胸墙上有垛口,都保存相对完整,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旌旗猎猎、刀枪耀眼、甲兵森严。出人意料的是,靠北侧的胸墙前长着一棵茶杯口粗的小树,枝繁叶茂,绿意丰盈,精神抖擞地代替着古代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敌楼。举目四望,大明的疆土和塞外的山河都在我的视域之内,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守疆卫土的豪气和物是人非的怅然。

⑩从敌楼里出来,不经意间,我惊讶地看到,那楼门的石框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有“祥云彩带”“狮子绣球”“木兰花”“缠枝莲”等。在那当花纹中间,还刻着两朵小花,左右门框上各有一朵,小花有四片花瓣,应该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十字科花朵。据史料记载,那些花纹都是由戚继光帐下的浙江义乌将士所刻,是义乌民间建筑上常见花纹的复制。实际上,这是戍边将士们把敌楼变成家居,把长城变成故乡,把守土保国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⑪离开永安长城,再回首凝望它的时候,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感慨着历史的日常是如此鲜活,感叹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的爱无所不在、经久不衰。

(选自《鸭绿江》2024年第4期,有删改)

16. 与永安长城的相遇,也是一次与历史的相会。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写作思路,把下面的简图补充完整。

17.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⑤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内容不同的两个部分巧妙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B. 第③⑩两段中的“据史料记载”,补充有关历史事实,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长城的历史和精神。

C. 第⑧段中,“蜿蜒”写出了小河口段长城地势的陡峭险峻;“赫然”表现了相对完整的敌楼的高大、引人注目。

D. 第⑨段在对敌楼北侧胸墙前小树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对古代守卫长城士兵的敬意和对长城更加珍视的情感。

18. 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缺了双臂,但她的美依然无与伦比。有同学认为,永安长城完全可以与之媲美。请结合第⑥⑦两段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9.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

代生

①汉字由起源到成熟体系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后期篆书、隶书等的绵延发展,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②古文字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基本同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刻划在龟甲、骨臀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龟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还有像门的“户”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属性的符号之一。带有刻符的背甲与腹甲恰是“天圆地方”的象征,这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体现。

③在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发现的象形、会意符号,与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遗址的符号一样,属于早期文字。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上,“文”“尧”二字清晰可见,表明该遗址与尧都平阳密切相关。文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

④古文字资料也证实夏王朝存在。学界梳理出的“王城岗——新密新砦——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发展谱系,得到更多学者认可。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据古文字学者研究,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楚简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因为在周代文献中,周人称商王朝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时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国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记载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继封,说明夏王朝真实存在。又如,经王国维等论证,甲骨文资料印证了《史记·殷本纪》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汤,既是商代开国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领。这足以说明,甲骨文、金文等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重要证据。

⑤古文字的内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古人造字即赋予字形以丰富文化内涵,正确解读古文字,是了解上古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文”字为例,字形本义是胸有文身,体现了古人审美观念。《尚书·尧典》中记载尧的品格“文”(以文为美,强调和谐)与陶寺遗址扁壶的“文”字密切相关。“文”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标识。西周文王之“文”就借鉴了“文”的内涵,后来他又在“文”的理念基础上创立了礼乐文明制度。尚“文”之风不仅影响周代社会风貌,还持续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由文身之俗到“文”字之形,再到审美与理念,“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意义重大。

⑥古文字的使用体现了早期文明的特点。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但每个时代的特点并不相同,这在古文字的形体演变和记录中有所体现。中国文字的发明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文字的使用与农耕祭祀和祖先崇拜有密切联系。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记录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与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大量的铭文记录了周人对祖先的祭祀,他们虽然信仰天命却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谐,等等。战国时期的文字与商和西周的文字有着极大不同,其书写风格和字形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多元特点,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书写的特点正是百家争鸣的体现。

⑦因此说,古文字是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揭示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历史价值,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蕴,阐发其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篆书、隶书等古文字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记载“杞”“杞侯”“成唐”等的甲骨文资料是印证夏王朝确不可疑的唯一证据。

C. 战国时期的文字书写风格和字形呈现多元特点,与商和西周的文字有着明显不同。

D. 只要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蕴,就能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1. 为什么说“古文字是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2. 文中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3. 本文论述思路严密。请以文章第②~④段为例进行分析。

六、(7分)

24.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荷花淀》《芦花荡》是《白洋淀纪事》中的“姊妹篇”。《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为给受伤的大菱报仇雪恨,巧设妙计,痛打敌人。

B. 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中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拉纤老人、水手牛保都有积极乐观、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质朴的人性美。

C.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生动描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兼具理趣和情趣,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D.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春秋三传”中,《左传》《公羊传》以叙事为主,《穀梁传》以解经为主。

25.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文学作品中许多人物的经历都印证了这个道理。请从下面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26. 窗口,常常是我们或站或坐的一方世界。俯瞰、仰视或平视,外面有着太多的温暖、悲伤、惊奇⋯⋯请以“窗外……”开头写一个片断,描绘一个最打动你的画面。

要求:运用描写,融情于景,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少于150字。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人在年少时,总以为要得到珍贵的东西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深,逐渐明白: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1)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以“最珍贵的是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特征鲜明,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