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3 04:55  浏览量: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素质教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创新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思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创新贯穿于素质教育发展全过程。一方面,素质教育思想本身就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创新。素质教育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科技革命和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为纠正基础教育阶段应试训练偏向、提高民族素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文化而提出的总对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实践汇聚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智慧。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素质教育积累了许多创新经验,在校级层面形成了主体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情景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等教育创新模式;在区域层面形成了以“三大课程”“四性教学”为特征的深圳市市域经验、以“四个面向”“六个和谐”为特征的汨罗市县域经验等教育创新经验。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立足新视角,运用新方法,努力完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提升素质教育育人效果。

协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现实方向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的发展体现到教育领域,既是指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学科间教育的外部不平衡发展,更是指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部不平衡发展。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辩证发展、整体发展、系统发展、同步发展的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既正确处理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学科间教育的关系,通过采取优化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科学配置教师资源、改革课程教学设计等措施,弥补外部发展短板;又合理把握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联系,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内部薄弱环节,提升青少年儿童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

绿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发展素质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学生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安全。长期以来,涉及青少年儿童的校园欺凌、运动伤害、交通事故等各类安全事件间或发生,致使青少年儿童生命权受到不同程度威胁。安全稳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底线要求。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强化和落实青少年儿童保护观。另一方面,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影响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消解功利化倾向,减轻青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通过增强教育内在价值,激发青少年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

开放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当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跨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不同国家的教育既有差异性、独特性,也有相近性、普遍性。尽管国外并不存在与我国内涵完全一致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行动,但提高青少年儿童素质的追求和方法具有共通性。借鉴国外提高青少年儿童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为我国发展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帮助我们及时解决在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开放理念引领下,既要大力整合国外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又要注意比较分析国内外社会文化、思想理论、教育传统、制度体系、学生需求等综合背景的不同,结合我国国情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共享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检验标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希望共享的教育具有三个层次。一是共享满足基本教育需求的教育,该层次适龄青少年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确保人人有学上;二是共享满足优质教育需求的教育,该层次教育资源由“广覆盖”到“有质量”,“有学上”的适龄青少年儿童开始“上好学”;三是共享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的教育,该层次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接受适合个人天赋特质和发展需要的差异化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第一层次教育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让适龄青少年儿童接受第二层次的优质教育和第三层次的个性教育成为人民新的期盼。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在共享理念引领下,兼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于教育改革深水区中直面深层次教育矛盾的挑战,促进每一个学校和班级的优质建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这是对人民教育需求的聚焦和回应,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发展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亦由人民检查和评判。

〔作者:关志康,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CAA230287)。〕

《青海日报》(2024年11月13日 第8版:理论特刊)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