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点格图研究|古今数学:“卷”起来的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4-10-30 14:30  浏览量:3

“卷”是网络用语,指内卷。网络百科对“内卷”的解释是: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卷”源于教育焦虑,为了缓解焦虑,需要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来买个心安理得”,需要让孩子频繁刷题来 “检验是否学会”。与“卷”相呼应的一个词叫“舒”,如:云卷云舒。把“卷”与“舒”映射到家庭育人上,则是期望有一种因果,即:为了提高分数而“卷”,以期带来成功后的“舒”。

从知识积累角度讲,“卷”之后会出现一种新形态。

首先,经过N多年的“卷”,“外辅教材”已把数学的学科知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比如:小学数学产出了“奥数”,提炼出数十个“问题”(某外辅教材上列举了50个问题);初中数学产出了“几何模型”(某外辅教材上列举了60个模型)。这些“问题+模型”,具有精练、易记、实用等特点,可看作是达到了一种新形态。

其次,“小学奥数+几何模型”导致家长产生“新焦虑”。这是因为,1990年代及其以前的家长,他们在上小学、初中时尚未接触到这些内容,而今,在辅导孩子时,绝大部分家长(包括一些高学历的家长)都会面临一种尴尬——辅导不了孩子学习。比如:不用设x、y,不用列方程,学过“奥数”的小学生就可以解鸡兔同笼、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还原问题等应用题,相比之下,没有学过“奥数”的孩子就难以应对。再如:几何模型中的“蝴蝶模型”、“拉窗帘模型”,如果孩子基础知识扎实,也许做题时并不困难,但是像“将军饮马模型”、“胡不归模型”,如果孩子从未接触过,考试时自然就会费些周折。

第三,“小学奥数+几何模型”在达到一种新形态后,目前仍没有办法使其稳定下来,突出表现就是“私教版”的外辅教材频出,而数学课本上却又很少涉及——这也是家长产生“课内不教课外教”的原因之一。再者,外辅教材无法“规范化”,到底哪家的更胜一筹?家长心中没数,只能忧心忡忡、频繁“尝试”。总而言之,“新形态”无法达到“新常态”,家长就难以走出“卷”的困境。

第四,本人对多个版本的小学奥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很多题目来自《算经十书》等古代算学著作;对“几何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一大部分称不上是“经典”。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的勾股之学(形学)中,尚有大量的经典题目是可以升华为几何模型的,比如“勾股图式”、“赵爽弦图”等。

第五,①“古代算经”不是当下数学教育的调料(许多辅助教材将其视为“花絮”),而是丰富的知识宝藏,需要持续挖掘;②“小学奥数”不是深奥莫测,而是古老算术(格式算法)的本能使然,需要持续探究;③“几何模型”不是某位或某些教师的经验积累,而是“几何图式”的典型化,需要持续提炼。

结语 “卷”有弊有利,其中的“弊”就是加重了家庭和学生的负担,所以才有了“双减”;“利”就是产出了许多优质的知识资源。对于这种知识资源,目前有种提法叫“二级结论”,是指由基础知识、基本公式或概念推导出来的新结论,具有经验性与实用性。面对“卷”起来的新形态,家长需要“再学习”,需要积极应对。

李建恒在上古点格图展室试讲古今数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