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个经方的临证经验
发布时间:2024-10-29 23:30 浏览量:2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癫痫首选加硼砂良
痫证,顽证也。临证多见,并且多久病并常服西药仍有发作者居多,医家均感棘手而病家又要求速效,杂药乱投。其不知年久之痫证,最为顽固。均为痰浊与气血瘀滞所致,聚散无常,发无定时。治法当以祛痰为要,化痰理气熄风镇痉之法。临床所见,痫发有轻重,病程久暂,病者体质强弱不同。古今治痫之方很多,单方,验方,偏方,秘方,针灸,封闭,穴位注射等等,不胜枚举。多方验证,当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用之比较顺手,随证加减。发作控制以后,逐渐减量。如常服西药之患者,用中药之时,切不可立即停药尝见病家服用某某医家之丸散丹药,停服原来所服西药招至频繁大发作者,诚为痛心。若久病瘀血指征明显者,则主以血府逐瘀汤加味。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守方常服可达治愈。
临证多年经验,本病急性期发作当以治痰消风为要。标本兼治,常用西药者,仍继续服之,加中药以治本为主,健脾,利痰,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镇痉安神,调其阴阳,平衡气血。因证制宜。自能祛除病根。我治此证,每配合单方,化痰锐利之品治其标,汤药丸散缓治其本。早年读先贤张锡纯氏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其中论治痰诸法颇为可取,效法用之,每收奇效。其论简而效,大约痰易辨,而寒热难辨。急症当辨其脉,寒痰其脉沉迟,兼有闭塞之象,吐痰白而清稀。简易方为点天突穴,手掐结喉令痰活动,喉痒作嗽,其痰出即苏醒。或配以干姜汤,生姜自然汁,或胡椒三钱煎汤灌之。热痰必气粗面红,主以生白矾二钱化水服之,或用硼砂四钱化水服之,较白矾更为稳妥。
1984年治一程姓女患者,年十八岁,癫痫持续状态八天未止,高热抽搐,目瞪牙紧,气粗面红。在当地县医院住院七天治之仍未苏醒,持续发作不止,县医院嘱其转上级精神病院治疗。患者经亲友介绍求我前往出诊。至其家视其面红气粗,诊其为热痰。其高热乃数日来发作抽搐所致。先给予补液,高热即退。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硼砂12克化入,嘱其撬开牙灌之,一夜方止,天明即苏醒,邻里传为佳话。曾治一患者徐某,年8岁,病已四年,久服西药,仍不断发作,经其姑妈介绍来诊。其姑妈也是医生。来诊时因换了西药品种,服后引起大发作,日发十余次,每次约十多分钟,呕吐痰涎不止。家人及其姑妈恐其呕吐服中药难以服下,询问有无办法止其呕吐。告知用伏龙肝煮水煎药即可止呕吐也。视其舌极淡,苔白润,脉弦。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丹参,代赫石,并去大黄,并因其虚寒加山萸肉,黑附片,干姜生姜并用之,再加全蝎,蜈蚣,服后吐止发作亦止。后服月余病未再发作而停药。方中生龙牡被陈修园称为化痰之神品,加生赭石,以镇逆降痰。张锡纯氏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盛赞之。曾多有报道用生赭石,与建神曲配伍单方。惟其治小儿及初病之人多效,成人及久病之人其效则差。化痰之药如巴豆,甘遂,皂角,其性太烈,现代人惧怕吐泻。故皂角刺,琥珀,铁锈水等均可应用。如是病久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必加生赭石,生龙牡,丹参,虚加黄芪,山萸肉。惟半夏最好生用,加等量生姜。虫类药最好研末吞服。嘱其忌食辛辣,酒类,坚持服药方能根治。
二、茅根白芍滋阴利水 单方重用增水行舟
白茅根白芍张锡纯前辈甚喜用之,且喜生用。谓其能滋阴利水。其书中载用鲜白茅根以清热利水之处甚多,白芍治阴虚作肿胀者用至六两。我在临床上甚喜用白芍,白茅根,且喜用大量。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人皆知之,但用大量白芍大多人不知用也。惟用大量白芍时,每至患者初服药时大多会有腹泻,以生白芍可增加水分,三二日后即可消失。多数患者第一日服每致大便七八次,少则二三次。
但如先向病家说明,嘱之初服药后可能有大便增多现象,患者即可放心服之。如先未说明,病家往往服后大泻即不敢再服。亦可告之如怕腹泻可煎好药后,每次煎的药分二三次缓慢服下,即可避免腹泻如此之甚。有的患者服后腹泻担心来询,告之无妨,再服必不会大泻,病家信之,服后果然减少。亦有病家坚不肯服者。说向病家说明此方药乃增水行舟法,此药水分多,故初服每至大便增多,且可排出体内污垢,有何不好。继服之体内已无污垢,故不再需排泄,因此仍服原方便不再泻。无数病例表明此种现象。服药后病人体内水分多了,大便便能顺利排泄,此即增水行舟之法也。
忆1985年曾治一王姓老者,年已七十,患癃闭证,即现代之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其来询中药能治否。视其舌光无苔,询其症状是尿点滴而下,腹胀。其阴虚内燥之征明显。其老者说年轻时在中药店干过多年,中药性比较懂,询有何中药单方可治之。告之白茅根,生白芍,并说要大量,白茅根最好是鲜的每剂用四两,白芍生的用六两。老者说我干了好多年中药店,从未听说或见过用六两白芍的,我不敢用。数日后又来,说打了一周的青霉素输液不见效果,你那个方子能不能量小一点,让我先服一下。告之量小则效亦小,如担心量大可煎好后分数次服之无妨。老者说先给我一剂试试。后一周后老者来说,此方可神了,我服了一天即能感觉小便大顺,并且大便亦畅通了。这一剂药我服了一周了,每天在服,还有效力。中药单方真是不可思议,一剂药的效果如此之好,而且只有二味药。告知此方只是对你的症而已,如是换了别人,效果未必皆能如此神效。因你是阴虚内燥之体,白茅根生白芍可滋阴,增加水分,你的体内水分多了,内燥得以改善,故二便得通乃顺理成章之事,此即增水行舟之法也。按:现代城市药店用茅根鲜者均不具备,故用干者以代之,其效必差,故在临床上如能用鲜者,最好用之。
三、乌梅丸乃仲景名方 香油葱白驱虫验方
1981年秋治一张姓男孩年十岁患胆道蛔虫症,腹痛发热七日,西药不能止来诊。其父患支气管哮喘经我用延年半夏汤一剂则效,服数剂则未发作故携子来诊。当时正处天秋收季节,其父说因子有病以致不能务作,很为着急。与其服西药阿斯匹林片,止而复作,乌梅丸改汤服下痛稍缓和,思之何以能速驱虫?忽忆“验方新编”“香油葱白汤”即为的对之良方也。故告知吕性男子,嘱其速买上好香油一小碗,生大葱一根,切成细丝入香油内,患儿腹痛难忍,告知服之可以治好。患儿服下,至半夜,家长请我去看,患儿排出大小蛔虫不下百余条,痛即大止。次早回家。数次后又来,说又有腹痛,但没有上次重而已。
问能否再服香油,但患儿这次却无论如何说也服不下了,说太香了。视其症状不重,告知不服也可了,仍以乌梅丸改汤,并西药同服而愈。病家和知之者均问为何打针输液服药均不见效,何以香油大葱有如此神效?答曰单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是也。大量香油入肠,葱白辛辣。虫得辛则伏,得苦则死,得甜则动。患儿惧服苦药,此方葱白可使之伏,香油量大则肠滑,虫即随之出也。古书上有载,古人治了子患虫症,诸药不效,医者嘱病家让患儿二三日不食,待虫饿之甚时,与葱油饼与药服下,虫即出也。众人奇之。
有一西医同行许姓青年医生询之,乌梅丸改汤治胆道蛔虫,为何效时少不效时多。回说那是需要辨证也。他将病孩带来,视其舌苔黄,证偏热也。告知可将方中川椒,附子,干姜,细辛减量,连柏量加大即可。患儿服二剂即痛止病愈。许医生询之为何如此变化则其效不同之处?告知如舌苔白而润滑当属偏寒,连柏等清热之药减量,川椒,附子,干姜等热性之药加大可也。乌梅丸是治寒热错杂之方也。许医生说中医原来还有此等奥妙,不可思议也。1988年治一女性,年近三十岁。来诊时诉胃痛,每年大约均要发作一二次,痛则数日,时痛时止,痛时剧不可忍,止则一如常人。每次发作则上医院,数日方止,今又发作。详视细询之下,告知患者此乃蛔虫证也。患者半信半疑,当时有区卫生局郝姓与另一位工作人员在场闲坐,问我你的依据是什么。答之曰:观其偶有发作,发则痛不可忍,止则一如常人,不时又发,时痛时止,均为虫病的特征也。患者允之,处以乌梅丸改汤三剂。药未取齐,患者突发呕吐,并吐出蛔虫二条。在场诸人均为惊讶,说此为虫病无疑也。病家亦始信服。后服数剂治愈。在场诸人均广为传说,说李医生断病如此之神也。答之曰:十年读书,十年临证也。按:乌梅丸乃仲景经方也。方为: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等十味药。原文“。蛔厥者,乌梅丸主与之,又主久利。”指出本方可用于蛔厥证及寒热错杂的久利证。体现了寒温并用,安蛔止痛和止利的治疗大法。近人经验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均可随证施用。
四、延年半夏汤治顽喘 易柴胡巧治胃痉挛
延年半夏汤治顽喘 易柴胡巧治胃痉挛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岳美中老师倡用之,主治心胃气痛之胃痉挛有效,并治支气管痉挛之喘息有殊效。辨证准确往往一剂见效,两剂即愈。我要临证时曾遇此二种病证,处以延年半夏汤原方,确有效验。岳老经验认为延年半夏汤治突发性阵咳作喘,痰带白沫,舌苔白腻,症属偏寒者有效。治胃气痛指征为胃部剧烈疼痛。此二症我均验之有效。
1981年治一吕姓男子,年四十余,患支气管哮喘十多年,发作每呈突发性,来诊时由其子用板车拉来,诉说病情也不能连续表达,数分钟即吐白沫状痰好多,说每每发作,用何药皆不见效,每天发作无数次,每发则需持续数天或十多天,痛苦难忍。
经人介绍来诊。诊其舌苔白腻,脉弦无力,疲倦乏力,思此症颇似岳老所论治延年半夏汤证。再加患者说屡治不效,此方既如此神妙,何不试之。乃处以原方一剂与服。方为:清半夏9克 炙鳖甲12克 前胡6克 桔梗5克 人参6克 炒枳实3克 吴茱萸9克 槟榔5克 生姜片9克 水煎温服。第二天患者步行一人来诊,高兴万分,说此药真神,我已好矣,再与我开二剂。后其子胆道蛔虫来诊知其愈后年余未发。方知岳老之言确有效验。且强调吴茱萸治咽头部至胃部之粘液样白沫壅盛有殊效。后遇哮喘病只要是吐白沫痰及阵发性咳喘辨证属虚寒之证,用之屡效。岳老并说此方将前胡换成柴胡,治虚寒之胃痉挛我也曾试之。
1985年治一友人宋孝礼之妻,夙患胃气痛,友人懂医且在经营中药店,其妻屡求名医诊治终未见效。有一宁姓老医亦为宋之好友,宋说今天我请你二位会诊一下,我据其在大医院诊断为胃痉挛之特点,主张服延年半夏汤。宁医说为何一听说胃痉挛就主用延年半夏汤。答曰既然大医院诊为胃痉挛。察其舌脉均无明显热象,此方一剂即可止痛收效。宁医主用四逆散合芍药甘草汤。说病人是肝气瘀滞之胃气痛。
我说病人是有肝胃气滞之征,用四逆散加大芍药甘草非不对症,然其绝无速效,其数年来经医诊治均按肝胃气滞来治未效可知,延年半夏汤一剂可效。宋友人说你二人之方均试服之,以观其效。先服四逆散方三剂,如不效,过三日再服延年半夏汤。数日后病情依然如故。服延年半夏汤一剂即止痛,后其子随我习医此是后话。后于宁医相见,谈及此方何以速效,患者明是胃气痛,肝郁气滞之症,何以四逆散疏肝理气,重用芍药,炙草各30克缓急止痛甚为对症为何无效。告知此症此汤岳美中老师论之甚详。
患者胃气痛多年,经医治疗多认为是肝胃气滞,服理气疏肝止痛之药屡矣,既不效则四逆散亦难以见效乃意料中事。屡用疏肝理气之药必致气虚且寒。延年半夏汤有人参补肝气,吴茱萸,半夏,生姜治肝寒降胃气。鳖甲镇肝,槟榔破气舒肝,枳实桔梗一升一降,肝胃气机得调此方之所以效速也。我说你可看岳老此论论之甚详。宁医看后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诚不我欺也。
五、鸦胆三七治痔出血 癌瘤泻痢五淋毒热
十多年前患外痔,疼痛难忍,外科医生手术治之。后每遇酒喝多时复发。思之不能老手术了,故用消炎药内服外用也可治愈。2004年夏突发外痔,大如鸽蛋,站不可,坐亦不可。痛不可忍。思之雅胆子乃解毒妙品,且我曾因血脂高间断服过数月,乃自服鸦胆子胶囊,每服三十粒,日服三次,次日即感疼痛大减,续服至三日外痔全消。此为我自治之经过。此前亦曾用过此方,惟未敢用此大量。今自服之,一日服至九十粒鸦胆子,三日晚上痔全消实出意料之外。但体虚之人万不可用此大量也。
近代报道其制剂用治肿瘤,能除肠中积垢。我曾服之,每服之后所解大便皆如黑色油状,是以知其确能排出肠中积垢也。且又能降血脂,减肥,我曾间断服数月体重减了二十余斤。按:鸦胆子乃若参之种子,古人将鸦胆子去皮,用益元散为衣,名曰菩提丹,治二便下血如神,赞有其神灵之功也。其善清血热,而性非寒凉。善化瘀滞,而力非开破,有祛邪之能,兼有补正之功。前人有诗云:“一粒若参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疴沉,从今觅得活人药,九转神丹何用寻。”
六、川参通治前列腺病 局部注射如斯响应
笔者五年来,采用贵州瑞和制药公司生产的"川参通"注射液,通过会阴部直接注射前列腺体内,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增生合并炎症,取处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同进对有合并前列腺囊肿患者,同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并性功能减退的患者配合应症中药,达到前列腺炎症,增生消失,囊肿消除,性功能恢复之功效。
通过数百例成功治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认为"川参通"注射液局部注射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特别是慢性细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川参通"注射液组合相应的抗生素时,抗生素的选择特别重要.有条件时可做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参照药敏进行组方局部注射效果大多非常理想,往往注射一次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有的病例参照药敏组方注射数次效果不显,特别是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即合并支原体感染者,对此类患者往往通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检验数据结合进行临庆分析,而后确定相应的抗生素,并合用中药内服,外用热水坐浴的综合疗法,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具体运用方面,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尤其注重舌质舌苔的变化特征来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组合.笔者经验认为凡舌红紫苔白腻或黄腻的,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舌红紫尖边有红紫斑的,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燥的,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这二类患者应首选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定,头孢唑啉较为理想.舌淡紫苔白腻而光滑或润而不燥,舌体观察热象不太明显的,应首选头孢噻肟钠,往往一次注射效果即显.对合并支原体感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参照上述抗生素等注射数次后,舌紫苔腻现象或湿热消退时,可组合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注射。关于前列腺炎合并囊肿的患者,大多经B超检查时发现.因之对主诉性功能减退明显的患者,往往主张进行B超检查,确定有无囊肿.经验认为囊肿在1mn以内的,大多局部注射一疗程即可消失,对大的囊肿则应加用化瘀散结之应症中药.常用活络效灵丹加生内金,炮山甲,滑石,蒲黄,皂刺,牛膝.对湿热,毒热较重的患者往往加用鸦蛋子内服,方可达到囊肿消失,性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特别是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者.中医辨证首先是气滞血瘀,或偏于湿热下注,或偏于阴虚火旺者居多."川参通"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利水,活血化瘀的功能.组合抗生素,能使前列腺由大变小,由硬变软.结合应症中药,从人的整体出发,改变全身的体质,使全身气血通顺,增生,炎症和囊肿消除.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慢性顽固的前列腺疾病,"川参通"注射局部注射疗法确实是前列腺病的克星。韦某,男,六十岁。患前列腺增生合并炎症数年,尿细,尿无力,尿等待,尿淋漓,白天排尿不畅通,夜尿7-8次.近三月来又增尿道疼痛,尿时疼至全身汗出,痛苦万分,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患者绝望,痛不欲生.后经人介绍来诊,经用"川参通"局部注射一次,当晚尿痛大减,夜尿减为二次,注射六次后,夜尿增多及尿痛均消失.注射十二次后,B超示腺体基本正常.处中药化瘀散结方巩固.患者送感谢信并锦旗一面,上书"当代名医风范,前列腺病克星"。陈某,男,三十六岁。阳萎五年,尿无力,乏力,腰痛,医院诊断为:1:慢性前列腺炎2:前列腺囊肿(约9,7mm),患者五年来久治效不显,经用"川参通"局部注射,中药活血化瘀,通络壮阳,一疗程后,囊肿和炎症均消失,又服中药二十天性功能得到恢复而治愈。七、治癌肿须化瘀散结 攻补兼施乃为准则
肿瘤癌症,现代人畏之,均认为是不治之证。癌症的发生,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所谓癌肿者,毒邪瘀结也。癌症是全身性的病变,肿物是局部的表现。中医临床辨证为十证:气,血,风,痰,湿,寒,热,虚,实,燥。即气滞毒结;血瘀毒结;风邪毒结;痰阻毒结;湿闭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极毒结;实瘀毒结;燥涸毒结。病久者多为气滞血瘀,或兼风,或兼虚,或兼痰湿,或兼寒热错杂,或兼阴虚内燥。人是一个整体,治疗应从整体出发,治标与治本结合,攻补兼施。初病体不虚者,攻邪为主,扶正次之,邪去则正安。用多攻少补法。衰其大半而止,谓之治病留人。久病体虚者,补虚为主,攻邪次之,养正则积自除,用九补一攻法,谓之留人治病,先保命后治病是也。
凡中医辨证为气滞毒结者,中药疗效最好。中医辨证为热瘀毒结者,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法,且西医化疗法可少用或暂用之。本人常用化瘀散结丸,散,方中主药鸭蛋子,攻其有毒就不会中毒。用衡冲汤,理冲汤破瘀散结就不会伤正。配合衡冲汤或理冲汤中之人参,黄芪,山萸肉,等保护气血,又可使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散,丸之力更流通之,是谓攻不伤正,补而不滞。凡中医认为风,寒,实,热毒结者西医化疗尚可少用或暂用之,不致伤人太过,其它如气,血,虚,燥之癌瘤,西医化疗则会大伤元气,得不偿失,谓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同归于尽矣。
2005年三月,聂华平夫妻前来询其岳父之贲门癌之治法,诉其年已七十,在四川南充确诊已数月,因年高而不适手术,体虚现已只能进流食,胃脘痛胀,虚汗淋漓。多方寻医不效。细询病情及身体情况后,用化瘀散结解毒胶囊以解毒散结,理冲汤每日一剂。方为:红参十克 黄芪三十克 生内金二十克 三棱十克 莪术十克 知母十二克 花粉十克 山萸肉三十克 生山药三十克 天丁三十克 炮山甲十克 三七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西药用胸腺肽注射液 维生素C 嘱服用十五天,如有效可让患者来深圳诊治。二十天后患者来深,视其面色灰暗,动则汗出,脘痛腹胀,食少纳呆,精神萎糜。患者识字不多,对其病并不知情,只是有所怀疑,故安慰病者说你得的是胃溃疡,是可以治好的,不过要好好地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向其说再有半月即可大好,使其看到希望,认为能治愈。仍用上方,视其舌淡紫苔白腻,加半夏十克,生姜三片。半月后来诊,饮食增加,汗出渐止,精神好转,患者信心大增。上方出入又服用三月,诸证均减。现已能食能劳动。一年后又来深圳探亲,并求为之换方,其方已破碎不能看清楚了。视其精神气色均佳,嘱其服理冲汤方三日一剂,以期带病延年。
八、胃肠诸病用五泻心 去渣再煎混沌汤稳
仲景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广泛用于急慢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胃痉挛,胃出血,肠炎,上消化道出血,胃癌等症。半夏泻心汤主治脾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致心下痞闷,干呕,肠鸣下利,舌质湿润,苔黄白滑腻而不干燥。生姜泻心汤治水热互结胃脘痞满,主症为腹中雷鸣,干噫食臭;甘草泻心汤主证为痞利俱重,心下痞满而硬,下利频作,完谷不化。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心下痞满并见心胸烦热,热毒较重,其舌质紫尖边有红斑,苔黄白腻干燥。附子泻心汤为邪热壅滞心下痞满,而兼阳虚恶寒肢冷。
曾治一张姓老者年六十岁,肠出血住院,每日大便数次,十余天症状缓解,仍胃脘痞满,夜不能眠而来求诊,说你给我开一剂中药,如服后感觉舒服,明天我就出院。住院每天花钱太多。察其舌脉均为半夏泻心汤症,为开一剂并嘱煎药一定要去渣再煎。方为:红人参10克 黄连3克 黄芩10克 炙甘草10克 干姜3克 半夏10克 第二天病人带着住院的用物来说,我昨晚服药后即能安睡,真是对症一口汤啊,我住了十几天院,花了二千多元,还是难受,不能好好吃饭,睡觉也不好,中药真是神奇啊!早上我就办了出院.后又服半夏泻心汤原方九剂全愈。
2000年治一王姓患者,年三十岁,患慢性结肠炎八年,久治未愈。经人介绍来诊。其反复发作,食油腻物及凉物更为加重,患者消瘦,乏力困倦,症状是每日腹泻七八次,或十余次,有时呈黄色稀便而臭,有时则完谷不化,更有时腹痛泻下脓状物,腹时有疼痛服药则好转,稍不注意则发作。患者诉说服何药开始均有效,但终未全愈。医院检查多次均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近来服补脾益肠丸数月,开始数月效果很好,不意最近月余又发作,日泻七八次,再服则毫不见效。视其舌质紫而暗淡,苔白腻滑而略燥,舌尖布满紫红色班点,肪弦硬。面色苍黄,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初诊认为是泻心汤症,许以一月可治愈。处以半夏泻心汤原方再加生姜,并嘱去渣再煎,服至九剂,效果明显,大便日减为二三次且仍不爽,服至十五剂大便仍不成形。细问其大便仍粘腻,偶而仍有腹痛并脓状大便。
忆起裘沛然前辈所著一书《壶天散墨.》中曾论及混沌汤治痢疾重证取效,思此证肠中当有湿热瘀浊积聚,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满,寒热错杂之症。本病人应当有热毒结聚,其舌质淡暗又是阳虚明征,其有热毒结滞须加用通泻之药,其阳虚当加助阳之品,其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消化不良又当用补益之品。观其以前服用消炎类药见效,服补脾益肠丸也见效显见是病情复杂而用药不够全面。
半夏泻心汤有人参补气,芩连清热除湿,半夏干姜生姜化痰宣泄水气,惟其毒热结聚似嫌药力不足,加用苦寒通泄之药又恐伤其阳,当师混沌汤之意,加大黄三克同煎不用后下,制黑附片十克亦不先煎,竟是五个泻心汤方药合用的混沌汤。平日习惯用附子即加生姜,半夏泻心汤加大黄即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泻心汤共用岂不是一混沌泻心汤么?患者服三剂则效果明显,又服六剂则为每日大便一次几近正常大便,.坚持服至三十余剂病方全愈。
2005年治一陕西汉中李姓女,年五十八岁,经亲友介绍询问,诉说其身高有一米七,因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结肠炎,现体重只有七十市斤了。每日吃饭不多,但腹痛则大便日七八次,有时泻为完谷不化,有时则稀便,且心脏也有问题,心慌气短,不能劳作,在汉中及西安经医无数,治了数年,终未收效。病人远在数千里之外,电话中交谈后,知其为半夏泻心汤证,但其病程日久且又有心脏病,故处以半夏泻心汤方,合用血府逐瘀汤嘱服一月。方用:红人参十克,黄连三克,黄芩六克,干姜六克,炙甘草十克,半夏十克,生地十克,当归十克,川芎十克,桃仁十克,红花十克,枳壳十克,柴胡十克,川牛膝十克,赤芍十克,桔梗十克,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嘱其可经常电话联系,如果有效最好能来诊。一月后患者来深,诉服药有效,食欲稍增多,现大便日仍三四次,时有腹痛。
视其极消瘦,面黄,气色晦暗,舌质淡暗,苔则黄白略干燥,脉弦硬,仍以二方,加生山药三十克,生内金十克,加减服至一个月,每日大便改为一次,方始带方回汉中。三天后患者来电说,到家第二天则又开始每日大便三四次矣。思之汉中与深圳气候不同,嘱其加黑附片十克,三日后即恢复正常至每日一次,患者坚持又服三月,感觉越来越好,食欲增多,又过半年后来电表示感谢,说自已体重增加了十几斤,已和好的人一样了,说大家都看不出我是有病的人了,药还在间断服呢。嘱其药还需服,可取药十剂打成粉,用水送下,每服六至十克,日服三。
九、程门雪论治热痰饮 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论曰:“前人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事实上温药和之,只适用于脾肾阳虚,水停肠胃之痰饮,并非治一切痰饮的原则。
痰饮病,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烟,就知属寒痰;患者眼泡暗黑,知属热痰;患者四肢多痿痹,屈伸不自如,知属风痰;如上及于目、下至于肠的,为痰饮之所及;咳引胁下痛的,为悬饮之象征;水行遍体四肢的,是溢饮之见证;上及头目眩冒,证见胸膈支满不得卧的,则为支饮之现象;胸胁及背下至四肢历节痛的,为留饮之病况;平素喘咳,发则影响腰背身目的,为伏饮之症候。其主要区别,素盛今瘐,为痰饮之特点;痛限胁下,为悬饮之独有;身体痛重,属溢饮之范畴;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之大要;背冷如掌大,为留饮之确证,发则身泣出,为伏饮之真相。溢饮表邪重者,用小青龙法,此是汗法,不是和法。
支饮腹满,内饮结实,用厚相大黄汤,此是下法,不是和法。悬饮胁痛,咳唾短气,脉沉弦有力,饮结在里,用十枣汤;留饮欲去,自利反快,虽利续坚满,用甘遂半夏汤,以上为攻逐水饮法,不是和法。痰饮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用已椒苈黄丸,此是凉药,不是温药,是前后分消法,不是温药和之之法。”
程门雪先生论热饮甚详:“ 饮病大别,只有寒热二种。寒饮易知,热饮难晓。姑先言其热者。热饮有二:有新病即热者,有久而化热者,久者易知,新者难晓,更先辨其新者。饮停于上,则为支满;热伏于中,则为烦燥。热则作渴,饮则作呕;热则津不行而口舌干燥,饮则水内留而咳逆喘息。验之于舌:舌边尖红绛者,热也;中厚白腻者,饮也。参之于脉:脉紧者,饮也;脉浮数者热也。此饮病新起即热之症状也。既见饮证,又见热象,即当从热饮取法立治。若徒守温和成法,未有不偾事者。治饮宜温,治热宜清。饮自热来,当清其热;饮从外入,当祛其邪。惟是饮停未久,犹是清稀之水,未成坚结之形,一切峻攻,均难取法。欲求正鹄,其惟小青龙汤加石膏一方乎?水停心下,故用青龙;热在胃中,故加石膏。由此推之,则知大青龙之治溢饮,亦热饮也。水停心下,故宜温散;水溢皮肤,则宜发汗。饮多于热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热多于饮者,用越婢加半夏汤,热虽同而热之轻重不同也。体虚者,清热化饮之中须顾其虚,木防已汤;体实者,清热化饮之中兼治其实,厚朴麻黄汤,热虽同而体之虚实不同也。此饮病初起即热之治法也。
若内热不清,外饮不去,热煅其饮,饮从热化,由清稀而变为粘腻,由支满而浸成坚癖,饮热团结,合而不分,饮即热,热即饮,热非徒用寒凉所能清,饮非另用辛温所能化,又当峻用苦辛寒泄之品,去其坚,破其结。其停结之处,胁下为最多。喘急甚者,皂荚丸涤之,葶苈泻肺汤泄之;痛甚者,十枣汤、控涎丹逐之。停于胸者则胸满,厚朴大黄汤主之;蓄于肠者则肠鸣,已椒苈黄丸主之;已行复结,心下坚满,甘遂半夏汤导之;流于四肢,筋骨酸楚者,指迷茯苓丸消之;结于六腑久而不化者,礞石滚痰丸泻之;若目痛如欲脱出,心烦如啖韭蒜,日夜隐已不得卧,支满咳喘无已时,痰如稠糖,粘手不脱,一切丸治均不见效者,惟有皂荚丸一方可服,在上者吐,在下者泻,痰实一去,即有生机。其体虚者可以补正之药相间而用。丸以治痰,汤以扶元。其用有二:一为汤丸同服者,久虚之人,胃弱不能行药,每用攻而不动者,一得扶正气之药,则药性大行,攻力反大。若以为补正可以缓攻药之性而偶用之,则效果每出乎意料之外矣。一为汤丸分服者,如上午丸,下午汤;今日丸,明日汤;甚或数日汤补,一日丸攻;数日丸攻,一日汤补,当以人之体格虚实为之。”
裘渍然老师深明此理,观其论“治痰饮以寒凉”文中说:“治一痰饮患者已服药数百剂,西药亦服遍而未效,裘老用葶苈汤,射干麻黄汤,三子,平陈,指迷茯苓,滚痰,涤痰不效,后用控涎,十枣也未效,不得已处以黄芩生地各一两,龙胆草五钱,二剂竟奏意外之功,又服数剂而瘳。该病系属痰饮,又无明显热象,“温药和之”,为医界公认的治法,然而攻逐蠲饮,温肺化痰,理气降逆之剂叠进而无寸效,最后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这已不是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经年不愈的沉疴。这种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处方的不易,医生真是“可为而不可为”。又说:我过去治过不少哮喘病,有的是风寒上束,痰饮内阻;也有寒包热的,有痰饮阻肺,气阴两伤的,有上实下虚的,有肺脾同病的,用相应的治疗,一般都可得到缓解和痊愈。但是遇到有些明显是寒饮的病,症见咳唾稀涎,喘逆不平,痰鸣如吼,形寒怯冷,苔白滑,脉沉弦,口不渴,胸脘窒闷等。宣肺降气,温肺化饮,通阳散寒,应该说是正规的治法,然而对于某些病人,用上述药物,却毫无效果,后竟用大剂量石膏,黄芩,知母,桑皮,合欢皮,芦茅根,凌宵花等药奏功。我执行医术已过半个世纪,类似这种情况所见实多,渐渐体会到治疗疾病,既要不离于法,又要不拘于法,因为医理很难而用法每可变,只有懂得法无常法和常法非法这个深刻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治病方法的真髓。“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十、白虎汤一剂退高热 虚加人参并治温疟
1985治友人李炳占之妻高热数日,西医输液三日,输完则退,不数小时又高热,如此者已三日而来求治,问中医能否退热。视其舌红苔薄黄,脉数。当为白虎汤证,回答其可一剂退热。为其处白虎汤方。生石膏90克,知母18克,生山药30克,党参30克,元参20克,炙甘草10克,白茅根50克,大枣五枚。嘱煎为五杯,每服一杯,分数次服完。次日其妻来说热已而未再发,说你李哥让我一次服下,说是你说的,我连服了五碗,可把我胀坏了。我说是让你分为数次服的,没让你一次服下去的,幸而没什么事。后当地疟疾流行,我也被感染。初始恶寒后则发热,服感冒药则愈。隔日又发,方悟是间日疟也。又隔日早上注射奎宁一支至中午未效又发,思之当中西结合方可。
再隔日早上先注射奎宁,后服柴胡汤一剂方才未发。本以为愈矣。时当秋季。当地一老年朋友告知我说本地人犯此病不可服食秋后的南瓜,服则犯此病。我惎疑之,故意服食南瓜数日并未发病。不料又过了数日突然恶寒发热,第一日仍以为是感冒,服些感冒解表药则热退。不料隔日又发热,明白是疟疾病又发也。后隔一日早上又先注射奎宁,继服柴胡汤,满以为是愈此病的最佳方案,可一次治好,谁知竟不见效。至午则高热,并意识不清。至晚上方退热。思之上次为寒热往来,此次为为但热不恶寒,无怪服小柴胡汤不效。当为白虎汤证。后日当服白虎汤以治之。
哪知未等到后日,第二天中午则又高热。原来间日发,今则为连发以至如此。乃急服大剂白虎汤并加党参,生山药,元参,白茅根,煎成分数次服之,次日高热未发。唯精神不佳,不能入眠,服西药安眠剂方能入睡,数日方始恢复。此病至今记忆尤新。
白虎汤在多年前西医输液未普遍应用时最为常用,我在临床上常用之。初学医时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受其启发甚多。张锡纯老前辈人称张石膏,其用生石膏和白虎汤,以及白虎加人参汤可谓神矣。其用生山药以代方中梗米我必用之。其主张虚加人参,妇女产后以元参代知母,我则不去知母再加元参,以增滋阴退热之效,并师其意再加白茅根,热重再加西药安乃近片等退热之品。惟量大时须多煎分次服下方可。我对此类病人常告知用此方分次服之,就 好像西医输液一样相似。西医肌肉注射青霉素一次注射80万单位而已,而输液则可用至600万-800万单位,因为是缓慢输入的。中医用大剂白虎汤也是如此,分数次服下也像西医输液一样的,也是为了使药力常继。西医是补液加消炎,不过名称不同,中医是滋阴即是补液,如此而已,而且价格便宜,效果并不慢。而在用白虎汤时,必加人参或党参,阴虚明显者或加北沙参或西洋参再加元参,白茅根,生山药代粳米。生石膏量则最30克,多则为90克或至120克或更多,惟须多次分服而已。张氏说白虎汤常用之,而承气汤一年也难用一次诚为可信。其遇承气汤证也往往用白虎汤加味而治之,因大承气汤用不对则有伤人之虑也。其变通用方药实是从经验之中得来,我辈当熟读之,方能用之得心应手。
而《经方实验录》之作者,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对白虎汤亦常用之。其论不可不读:“桂枝汤为温和肠胃之方,白虎汤则为凉和肠胃之方。桂枝证之肠胃失之过寒,故当温之,温之则能和。白虎证之肠胃失之过热,故当凉之,凉之则亦能和。和者,平也,犹今人所谓水平,或标准也。失此标准则病,故曰太过等于不及,犹言其病一也。桂枝汤证肠胃之虚寒,或由于病者素体虚弱使然,或由于偶受风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汤证肠胃之实热,容吾重复言之,或由于病者素体积热使然,或由于由寒化热使然,或竟由直受热邪使然,或竟合诸因而兼有之。来路不一,证状参差,而医者予以方,求其和则同。方药不一,而方意则同。桂枝汤有桂芍以激血,生姜以止呕,同是温胃。白虎汤之石膏知母同是凉胃。大枣免胃液之伤,粳米求胃津之凝。余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肠,防其下传。两相对勘,一无循形。”
按:张锡纯氏用生石膏治温热,且常合用西药阿斯匹林,治湿热常于滑石合用,用治热病下痢,疟疾病实热亦用之。又用治脑漏,即现代称之鼻窦炎,治风湿热病之红肿热痛与阿斯匹林合用。且用于内伤,眼病,痔疮,气管炎,哮喘等热病。我辈临床实验经验多年认为,白虎汤既能治细菌感染之炎症,也可治病毒感染之炎症。无所谓细菌性炎症,无所谓病毒性炎症。生石膏为凉性之品,用于清热并不等于消炎,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为温药也未必不能消炎抗菌。现代医学用单味药理检测,往往认为没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岂不知中药方剂组合在一起的神妙。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也辨病。一种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可能出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西医辨病用药,何尝不是细菌用抗生素,病毒则用抗病毒药物。甚则抗生素与抗病毒药同用。脱水则补水,失血则补充血。而中医治则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种方法。西医辨病细菌性炎症需用抗生素,病毒性则用抗病毒药物。而中医如简单地应用白虎汤消炎退热则失去中医的精髓所在。白虎加人参汤,桂枝白虎汤即是为表里寒热虚实不同之病情所设,临证还需视其体质之强弱而确定用量之大小。西医诊为炎症,中医不应受炎症的约束,认为西医炎症用消炎药,中医用清热之白虎汤则。
十一、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过敏性荨麻疹,临证较为多见。中医称为隐疹,时隐时现故也。中医认为血虚血燥生风是主要原因。血虚则生风,血热血寒则燥,受风受寒则发作。故治此证首需活血。驱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是也。临床辨证舌红紫苔黄或白腻干燥者,属风热风燥,用血府逐瘀汤重加蝉退,再加地龙,僵蚕,蜂房,其效甚佳。单方用蝉退一味研粉吞服可也。如属血寒而燥者则需加乌蛇,蜂房,全蝎,蜈蚣,效果亦速。单方用乌蛇研粉吞服。牛皮癣即现代称之银屑病,中医认为与过敏性荨麻疹病因相同,病名不同,临证表现不同而已。故其治法是一样的。一样的辨证,一样的用药,一样的需要忌口。
方中生地要用大量,最少需用三十克,其滋阴凉血养血是为主药。治疗皮肤顽疾如过敏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疯,慢性湿疹等,首选血府逐瘀汤为主方,临证根据寒热虚实加减运用,一般三十天一疗程,均能收到极好的效果。惟病程久远者,证状消失后,仍需服药巩固,疗效才能稳定。但临床所见一般患者症状消失后均不愿再服药,以致复发者不在少数。这也就是俗语所云:外治不治癣,治癣要丢脸之说也。故我在临床数十年中所治此类患者甚多,其中不乏愈后复发者,积重难返也。
牛皮癣,中医称为顽癣,松皮癣。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笔者管见,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所认为的牛皮癣,初发者以血热风燥型为多,日久则血虚风燥者多见。而有局限性与泛发性之别。局限性者单纯外用或加用西药维生素尚可,泛发性或日久之症则须内外结合,中西并用为好。临床所见,只要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治愈并非难事。本病第一位医生非常重要,如果诊断明确,恰当用药,配合适当忌口,收效很快。而有的患者,病初不在意,病久治之,则需论持久战方可。目前有些医生滥用激素,使患者屡次复发,越发越重,更有甚者,用白血宁等抗肿瘤药物暂时收效,以致患者常期应用,每有致命之报道,殊为可惜。有鉴于此,笔者每向患者说明此理,劝其忌口,西药服维生素类,最好服用中药。多数患者均感煎服中药费事费力很不方便,故多年来,用自制之消风散,令患者温开水送服,药简价廉,适用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患者,每收佳效。症重者加用西药维生素类或胸腺肽针剂疗效更为满意。
笔者将本病大致分为血热风盛型与血虚风燥型,病初以血热风盛型为多见,病久顽固者多见于血虚风燥型。血热风盛型皮损多为红色及发展迅速,舌红紫苔白腻或黄,脉弦滑数;血虚风燥型皮损多色淡暗皮损增厚干燥。多年来应用自制之活血消风散治疗本病,服用方便,结合西药维生素类及免疫增强剂每收佳效。活血消风散1号:黄芩5克 白鲜皮5克 生大黄2克,共为细末。视其体质强弱,每服6-9克,每日二至三次。温开水送下。或用开水泡服亦可,但量需稍大,初服大便次数增多无妨。用于银屑病之风血热风盛型疗效较为理想。活血消风散2号:乌蛇4克 胡麻4克 全虫2克 熟大黄2克 防风2克 灵仙2克 石菖蒲2克 白附子2克 独活2克 甘草1克 共为细末。视其体质,每服9-15克,日服三次,可服至每日50克,温水送下,或制成丸剂服之。用于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满意。二十年来,治疗数百例银屑病患者,初发用消风散1号,服用西维生素类,不用激素类与抗肿瘤药物。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每服6克,日二次,体壮则服至9克,每日三次。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鸡、鱼、虾、牛、羊肉类,七至十天即可收效,症轻服用原方即可,收效后仍需巩固之,疗效方易稳定。病久症重之银屑病,用消风2号方,量可用至每日50克,如症状有风热之征则需加用消风1号暂服之。
日久顽重者还需加用外用药物,经验认为中西医并用,内服外用并用之综合疗法较好。有是症用是药,中医辨证诊为血热风燥则用1号方,血虚风燥则用2号方,或1号、2号交替服用,病情复杂者1、2号并用,随证加减剂量,灵活运用,药简效宏,服用方便。两月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重者则需二三个疗程方可根治。
方中 白鲜皮,苦咸寒,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痒疹,风湿痹痛,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适用于风热湿疮毒,忌用于虚寒证。生大黄,苦寒,入血分,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气香入气分,少用亦能调气,推陈出新,忌用于血虚气弱,脾胃虚寒诸虚症状。乌蛇,甘咸平,祛风湿,通经络。风湿顽痹,风疹疥癣。酒浸焙干研粉。全虫咸辛平有毒,功用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乃治风要药。焙干研粉。大黄酒制后泻热之功锐减,化瘀行血之功仍存。三药合用以达活血通络,定风润燥之功。临证体会,症久顽重之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虫类药必用且需重用方可建功。且又以散剂服之为好,煎服则差。曾治多例顽重患者,有加服汤剂者,有用消风1号泡水饮送服消风2号者。甚有神经性皮炎患者服用消风1号每次服9克日三次,服至十天大便方始通畅,服至三月余方痊愈者。均为风湿热并重之症。曾治一重症银屑病患者,病程已近二十年,给服消风2号方,日三次服,三月方始收效,服至半年渐愈,嘱减量续服。以竟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