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以数为媒推动中医药发展传承

发布时间:2024-10-22 15:08  浏览量:20

中卫市中医医院工作人员正在为病患抓药。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近年来,宁夏中卫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核心,推动业务集成、模式创新、服务提升,探索出了富有中卫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改革创新之路。

中卫市在中医药发展中优势明显,中卫市及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均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县、乡、村全覆盖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枸杞产业、金银花产业等中医药产业优势明显,中医药服务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数字化赋能中医药 打造发展新赛道

“我在村卫生室看病,在乡镇卫生院拿药。”近日,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刘大爷,在社区卫生院开了调理脾胃的中药,医生开好药,让他到乡镇卫生院拿药。

“如何提升村卫生室‘中医阁’的服务质量?我们将村卫生室的药方审核权放在乡镇卫生院,实施远程审核药方。”迎水桥镇卫生院院长宋慧香说,他们优化中药饮片审方、调剂、煎煮、发放流程,设立“中药饮片夜间药房”,代煎中药取药窗口前移,提高药事服务效率,实现了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

近年来,中卫市围绕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互联互通的智慧医院建设标准,大力提升全市各级中医医院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

同时,中卫市成立了专门的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专科诊断、多学科 MDT 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互联网在线诊疗和远程健康管理等线上功能,并加快各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重点基础数据录入的上报系统。

以中宁县中医医院为例,该院针灸推拿科在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带动下,购置新设备、新仪器,建立PDA移动护理和移动医生站,实现健康管理数字化,提升了服务效率。“这些设备帮助我们以更少的人,服务更多的患者。”中宁县中医医院针推科医生廖军说。

市民在中卫市中医医院治未病分中心里做体检。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结合,正积极推动着中卫市中医药发展。记者在中卫市中医医院治未病分中心看到,前来检查的患者将双手平放在设备凹槽中,很快,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和建议就出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新购置的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只需几分钟,它就能根据患者全身的经脉情况给出详细的报告。”中卫市中医医院治未病分中心主任张文焘表示,中医是“经验医学”,每个医生的诊断结果都不一定相同,存在差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以让检查结果更加准确,从而避免因缺乏经验造成误诊漏诊。

此外,中卫市中医医院还上线了治未病管理系统,形成了早期疾病筛查、中期中医特色干预、后期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新型治未病服务模式,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

从中药代煎两天取药到一天就可以取药,从“人等药”到“药等人”,中卫市借助信息化优势,不光解决了中卫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缓解了中医“拿药慢”的困境。

中卫市智能调配煎药配送中心。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为了解决群众口服中药煎煮困难、等待时间长的突出问题,中卫市建立了“智能调配煎药配送中心”,实现了“智能审方、智能调配、自动煎药”的一体化服务。

在中卫市的智能调配煎药配送中心里,一个个小筐有序的排列在传送带上,等待着电脑“发号施令”。那边患者一缴费,这边就能快速进行自动调配,整个流程在几分钟内完成。

“相比于人工一味一味的称重调配,智能调配的时间减少了很多,一天能实现近千人的药物配给,而且称重会更加的精准。每个小筐上还有自己的芯片,调配完成后还会进行二次人工复核,减少差错,让患者更放心。”中卫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邵旭红说。

“下一步,我们计划建立中卫市中药处方流转中心,解决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均衡、中医药进货渠道不完善等问题,提供处方流转、调剂、煎药、配送一体化服务。”中卫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建平表示。

织密基层服务网 群众就医有“医”靠

近几年,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卫生院不断加强中医馆建设,积极开展中草药、针灸、中药贴敷、熏蒸等项目,拓展小针刀、埋线、刺血等新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病症,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区和外省患者前来就诊。

2024年的三伏天,迎水桥镇卫生院中医馆每天都“热闹非凡”。作为温灸箱艾灸治疗技艺传承人的尹明杰每天都要接待40多人,既有来看慢性病和预防保健的中老年患者,也有来调理身体的年轻人。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尹明杰自主研发了艾灸理疗箱,能够实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的治疗效果,且整个过程安全绿色环保。

迎水桥镇卫生院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是中卫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推广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众青睐乡镇、村中医馆,不仅因为离家近、便利,而且还能享受和大医院一样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患者在沙坡头区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灸。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目前,中卫市社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设立中医临床科室,已完成42个“中医馆”再提升和36个“中医阁”建设。

沙坡头区柔远镇高营村村医芮洪文告诉记者,近两年,政府为村里配备了中医理疗室和专业的中医设备,还为了帮助村医提高中医治疗水平,组织他们外出进修培训。

近年来,中卫市依托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中医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同时,中卫市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上级中医院与基层中医馆建立协作关系,与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指导联系,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相应的工作站。上级中医院的医师定期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开展诊疗、带教工作,重点指导2名以上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2名以上乡村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大显身手,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沙坡头区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药房。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如今,中卫市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网越织越密,惠民、便民的中医药服务逐步走深、走实,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此外,中卫市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龙头作用,通过专科专病共建、学术传承、临床带教、教学查房、进修培训、技术推广、科研协作等方式,提高全市中医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在联盟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

发挥中医药特色 为创新发展添活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提到中卫,很多人的印象都与沙有关。在这里,当地政府不仅治沙、用沙,还把沙子当成了康养的资源。

“我们将沙与中药材结合起来,研发出五行五色沙。每一种颜色有不同的功效,并代表一处器官,比如黑色沙就对应肾、红色沙对应心等。患者躺在温热的沙堆中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调理寒湿体质,还能对其他症状进行缓解。”王建平说。

患者在中卫市中医医院进行沙疗。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目前,中卫市中医医院开展的沙疗,所需要的沙大部分来自于沙坡头区的沙漠。为了让沙疗发挥最大的功效,中卫市中医医院定制了自动化炒沙机,将不同功效的中药炒制进沙中。

近年来,中卫市坚持康养结合战略方针,借助山地、平原、沙漠、黄河齐聚的地域环境和居民沙浴习俗,建成了由五行沙疗、经络石疗、五脏磁疗、调神守形、调曲正骨、药食养生六个部分所组成的特色五行沙疗中心。研发出五行五色沙、可调式经络石疗炕、新型沙疗仓、颈椎三阶进阶式调曲枕、五行沙疗口服液等沙疗系列产品。

此外,中卫市中医医院还指导沙漠星星酒店建成了沙疗服务中心,在沙坡头旅游景区推广沙疗服务体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沙疗带来的健康和养生效果。

在宁夏谈及养生,绕不开枸杞。

《神农本草经》指出,枸杞为上品,具有补肾、润肺、明目、生津等多重功效。《本草纲目》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滋阴补阳,益精固本的特性。

“中宁枸杞、道地珍品”。中卫市统筹推进基地稳杞、龙头保杞、科技兴杞、质量立杞、品牌强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产业标准、绿色防控、质量检验、产品溯源“四大体系”,推进现代枸杞全产业链条聚“链”成势。

“我以为枸杞只有干果一种产品,没有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品种,我都挑花了眼,不知道该买什么。”面对琳琅满目的枸杞制品,广东游客赵女士在中卫市一家特产店的货架前犯了难。

近年来,中卫市成立了“枸杞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枸杞研究室”,对枸杞产品的药用和养生价值进行开发研究,中宁县中医医院研制的枸杞明目膏、枸杞参茸精、枸杞降糖膏、枸杞降脂膏等膏方均已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种药食两用的枸杞养生膏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以枸杞酒、枸杞干果、枸杞籽油、枸杞油胶丸、枸杞花蜜等为特色产品的枸杞养生产业链,出版《中华枸杞古今说》《中华枸杞制膏研究与临床应用100问》等书籍,枸杞医用价值不断彰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