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男性比女性更渴望性生活?无非是这4个原因,女性无需害怕

发布时间:2024-10-21 06:12  浏览量:22

性功能是正常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这种能力不仅帮助人类生长繁殖,美好的性生活也能让双方感觉到兴奋、愉悦,在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适宜的性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然而,在此过程中往往是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很多时候也是男性更为热衷,而女性对此可能难以理解甚至害怕

所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大多数男性都是心理变态吗?

一、为何偏偏是男性热衷于性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男性的精力似乎永远用不完,特别是在性生活上,甚至被戏谑为“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相比较之下,女性对性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其实,这种现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

1、男女激素水平不同

无论男女,腺体分泌的激素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当人们被异性吸引,身体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各种激素来调控你的性欲。因此,男女激素水平的差异就会导致性欲的差异,比如多巴胺、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等等。

一般来说,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较多,不仅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异性散发出的魅力,也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功能。充足的雄性激素让大脑与生殖器官之间形成接连不断的正向反馈,从而表达出性冲动。

而相对来说分泌雄激素较少的女性则不易被激发出性欲,在性生活中常是被动的一方,性冲动也没有男性那么强烈。

2、男女生理结构不同

英国曾有过一项研究,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会受到性爱图片等一系列刺激,然后分享他们在刺激过程中与结束后兴奋的程度。

结果发现,男性的主观想法与生理反应非常接近,但女性却相反。

奇怪的是,在这次研究中,有些女性明明已经产生了兴奋感,但身体却未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有些女性身体已经有了兴奋的迹象,但她们却表示未兴奋。类似的矛盾,在男性参与者中很少见。这也是“大多数女性其实并不存在性高潮”这一说法的依据之一。

因此,这种生理结构与主观体验的差异让男性在性行为中表现得更加主动。

3、男女心理状况不同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华传统观念里,女性应含蓄内敛,男性应顶天立地。这样的理念下,我国女性在性行为中大多羞于表达,而男性则不同,他们常常会“直男”式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掩饰自己的欲望。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了男性与女性的性唤起频率,结果发现男性的自发性唤起更频繁,而女性的性唤起则显得比较迟钝。

这种差异来源于男女大脑中下丘脑内侧视前区面积大小的差异,研究发现,男性该区域面积是女性的两倍,所以即使是相同量的激素作用于该区域,男性对于“性”的事情也会更加“敏感”。

4、男女性欲周期不同

男性生命周期的雄激素水平呈正态分布,青春期开始激增,在20~30岁达到高峰,此时的性欲水平、性唤起兴奋性与生殖器官勃起能力也随之登顶;40岁后,雄激素合成会逐渐减少。同时,男性雄激素也随着季节改变而变化,春天雄激素水平最低,秋天最高。

然而,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高峰期往往晚于男性,一般在40岁以后,期间女性性幻想频繁,性欲会变得更强,即民间俗语“女人四十如狼似虎”所言。

具体到每个月,男女性欲高峰的规律也不同。女性在每个月有两个性欲高峰,一个是月经来潮之前的2~3天,另一个是月经后的8~9天。然而,男性没有每个月固定的性欲高峰。

因此,男女性欲高峰的不协同很容易造成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的局面。

二、适宜的性生活好处竟然这么多?

性欲是人的本能,性行为也是繁衍生育的必需。随着现代观念的建立,人们越来越不避讳讨论“性”,更不会“谈性色变”。性行为过程中的兴奋、放松的感受可以帮助释放掉日常生活的压力,给健康带来益处。

1、适宜的性生活对生理的好处

众所周知,性行为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有氧运动。它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性高潮产生的催乳素可以改善睡眠情况。

另外,一定的性生活对保护男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前列腺,也有很大帮助,它帮助排出前列腺中多余的精液与前列腺液,减少炎症发生的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道,每个月大于21次的射精频率,可以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

具体来说,40-49岁的男性如果每月射精超过21次,相比于每月射精4-7次的人,前者罹患前列腺癌风险会降低22%。

对于女性来说,研究发现,规律稳定的性生活可以缓解痛经。

究其原因,一是性生活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二是进行性生活时女性体内会分泌胺多酚,这种分泌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此外,男性的精液是一种天然的“杀菌剂”,其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质,能减少妇科疾病如阴道炎等的发生风险

2、适宜的性生活对心理的好处

不仅对于身体健康,在社会压力沉重的今天,心理问题也可以靠性生活来缓解。

这是因为,性行为的双方还都能分泌一种叫做催产素的激素,这种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被称为“爱情荷尔蒙”,能加强对爱人的依恋与信任。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催产素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上拥有巨大潜力。研究中,在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的个体身上,催产素可明显降低大脑的消极反馈,增加正向反馈,如缓解抑郁、焦虑人士的负面情绪。

3、一个月多少次性生活为宜

俗话说,万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过度频繁的性生活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男女双方而言,性冲动的连续发生会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器官的负担,引起性功能衰退,甚至造成性功能障碍,比如男性的早泄、射精时间迟缓、勃起障碍,还有女性的生殖器官长期充血会诱发盆腔充血等等。

对于性行为的频率,古今外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20岁以上的人群,美国性学专家根据年龄对性功能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一个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比如,50~59岁的人群,性爱公式为5*9=45,也就是适合在40天内过5次性生活。虽然这个公式不太准确,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标准。

在中医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性行为的频率最好是逐渐降低。唐朝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建议:40岁以上人群,半月一次;50岁以上人群,21日一次;60岁以上人群建议修身养性,精力旺盛的可以一月一次。

综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年纪,建议的频率是不一样的,大家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建议量力而行。

三、中老年人就不需要性生活了吗?

中国人讲究“克己复礼”,而公开谈“性”就是一种不合礼数。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成为家中长辈还要有性生活往往会被认为“为老不尊”,既不符合礼数,也不利于延年益寿。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年纪大了就不能拥有自己与伴侣的二人世界了吗?其实不然。

1、年纪大了并不意味着丧失性欲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女性的性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性激素分别在20岁和35岁左右达到峰值并逐年下降,从而导致生殖器官继发功能下降。

但是性功能的下降并不意味之性欲的丧失。美国杜克大学为此专门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7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64%的男性仍认为伴侣的身体“有吸引力”,有20%的人感觉当下性生活比年轻时更好。

可见,中老年人普遍存在性欲且对性生活有着向往

2、被忽视的中老年性需求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把“禁欲”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组成之一,上了年纪之后必需清心寡欲才能长命百岁。从此性生活从中老年生活中消失,成为了年轻人的专属。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中老年人甚至会自我怀疑,对自己迸发出的性欲感到愧疚和害怕。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性需求是一种本能,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消失,人们应打破传统的桎梏,正视中老年的“性”福生活。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把“禁欲”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组成之一,上了年纪之后必须清心寡欲才能长命百岁。

其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男性排精后血清睾酮水平的周期性变化》这篇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连续禁欲7天睾酮会提高至底线的145.7%,其余时间睾酮几乎持平,说明短期禁欲确实能提高身体功能。

但事走极端,性生活不仅从中老年生活中消失,成为了年轻人的专属,许多中老年人甚至会自我怀疑,对自己迸发出的性欲感到愧疚和害怕。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性需求是一种本能。虽然性激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泌减少,但这并不绝对。虽然老年人性行为次数减少,男性射精后不应期明显,但性交时间可以延长。

3、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性生活需注意:

虽然中老年群体的性生活不应受到世俗限制,但是如果自身患有慢性病,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在自身病情控制得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比如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且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以适当过性生活。而且在此之前必需确保自己承受得住,如果可以,一定要咨询医生。

也可以自己做体能测试,爬楼梯、跑步等等,如果没有气喘吁吁、喘不上气或大量出汗等情况,说明体力可以支撑一次性生活。

由于老年人肌肉相对萎缩,肌力下降,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过度激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肺负担。所以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体位,过程中尽量避免负担对方的体重,保持呼吸平稳。

老年人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建议性行为前不要吃的过饱也不要吃饱后立即开始,这些都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由于泌尿功能减弱,神经反射变得迟钝,老年人从有尿意到排尿的时间会缩短,因此会有尿失禁的可能。建议老年人性行为前先排空膀胱,避免给性生活带来不便。

如果患有严重并发症,不建议性生活。比如糖尿病患者伴酮症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等。

总之,男性较高的性需求是合理且有科学依据的,女性无需太过担心焦虑,男性本人也不必怀疑自己。只要把握好度、掌握好技巧,性生活对身心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阮琳.中年男性如何维持性生活?[J].人人健康,2021,No.547(14):53.

[2] Rider JR, Wilson KM, Sinnott JA, Kelly RS, Mucci LA, Giovannucci EL. 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 Eur Urol. 2016 Dec;70(6):974-982. doi: 10.1016/j.eururo.2016.03.027. Epub 2016 Mar 28.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