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登月即可实现“月球”直播 当文化遇上科技,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带你体验满满惊喜
发布时间:2024-10-15 08:00 浏览量:18
本报记者陈张书长沙报道
与“数字屈原”对话、沉浸式体验驾驶月球车、CAVE影院体验、探索“电影杀+VR”……近日,记者走进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探馆,感受了一场关于“文化+科技”的探索之旅。
作为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的主题活动之一,以“科文相融新智相生”为主题的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于10月14日至16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举行,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数字屈原”为长沙写了一首诗
“请写一首与长沙有关的诗。”在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的“数字屈原”前,不少人在与“数字屈原”互动。
要求提出后,等待了10多秒,“数字屈原”写下一首诗:“长沙之梦,恍如隔世。屈原之心,悠悠不绝。忆往昔,长沙为楚之首封,吾国之始居。今日虽去,长沙之魂犹在。”
“让观众穿越时空,与‘屈原’开启古今对话,通过互动,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从而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大模型等AI技术复原出的“数字屈原”,目前大模型技术对屈原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文学才华乃至人格魅力进行了深度模拟与训练,形成了专属知识库。
现场体验驾驶月球车探索月面
“请坐好,戴上VR眼镜,来一场月球遨游。”在新华社“数字月球”展区,不少人已坐在“月球车”上。其实,他们搭载的是全向三自由度座椅,由动感控制算法模拟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下驾驶月球车在月面探索带来的颠簸感。
观众在这里体验的是“数字月球”,这是基于中国探月工程所获取的高精度高程数据,通过数字建模精准复刻了月球表面的复杂地形与真实环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高精度高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全向三自由度座椅的研发制造,再到动感控制算法的设计与优化,每一个关键环节均采用了国内顶尖的技术与设备。通过软硬件配合共同构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月球探险空间。”
如果你是爱好“剧本杀”的观众,则可以走进火蜥蜴文化展位,探索“电影杀+VR”“电影杀+动画”等的独特玩法——通过将纸质剧本内容拍摄成电影,观众将以观影的方式进行“剧本杀”中的玩家读本环节,从而更高效、更有代入感地获取相关信息。
2000多直播场景可一键切换
“太棒了,这个技术越来越先进了!”在媒体技术国家实验室展区,自媒体人王永刚体验完蓝海创意云自主研发的虚拟直播后感慨。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只有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块绿幕,看起来十分简单。当王永刚站在绿幕前指定位置后,他就出现在工作人员的电脑显示屏上,工作人员根据用户的喜好,从数据库中调取了一张月球场景,人就融入到了画面中,大片的视觉感立现。工作人员还为王永刚免费打印了在“月球”上的虚拟场景照片。
“这次给了我全新的体验,人和场景的融合很完美,完全看不出破绽。”王永刚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体验了在手机上人与场景融合到一起,感觉技术还不太过“硬”,技术的进步太快了。
“很方便,一键就可以切换场景。”蓝海创意云相关负责人顾余健回答道,目前数据库有2000多场景,可满足不同行业对场景的需求,多元化应用,赋能直播创作,有效解决了场地受限无法进行专业直播的痛点,无需搭建实景直播场地,虚拟直播的门槛将被大大降低。
在湖南广电展台,观众不仅能欣赏文物细节之美,还能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故事,沉浸式与文物互动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精选三件经典国宝级文物——T形帛画、商代豕形铜尊、商代青铜皿方罍,通过高精度还原、个性化互动设计,以及多维视觉与听觉展示,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现场还可运用自研的中华历史文化大模型,在保留文物原始纹理轮廓的情况下,实现二次创作,进行“AI二创定制打印”。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的兴趣。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每一件商品都成为文化传承的媒介,让文物活起来。”芒果TV平台技术中心第一副总经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科技委成员胡奕涵介绍,“AIGC·沉浸式互动文物展”利用高精采集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中华历史文物展开文物数字化工程,结合AIGC大模型,打造沉浸式文物互动体验。展览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多维展示,生动呈现文物的文化内涵,结合知识图谱进一步增强观众的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