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古今·秘境绥阳丨探秘未知,双河洞科考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4-10-10 08:33 浏览量:16
随着贵州绥阳双河洞第23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活动的启动,10月8日,双河洞新一轮洞穴科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国、法国、葡牙、比利时等各国洞穴科学考察队员们背着先进的装备,戴上安全帽,满怀期待地向新的洞口挺进。
科考专家们穿过茂密的丛林,向着未知的区域出发。每一步都承载着探索自然奥秘的决心,每一次呼吸都饱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双河洞,这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正等待着科考队员们进一步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我们科考第一个目的地是在山的东北角,今天探的是新洞穴,我们希望在双河洞的东北可以找到有洞会相连着,期待在洞穴长度和深度上能有新突破。此外,我们也要寻找新的化石及新的细节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洞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法国洞穴联盟驻中国大使、世界第三长洞双河溶洞首席科考官让·波塔西对新一轮的科考探秘充满了期待。
贵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之一。山峰耸立的地表下,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地下溶洞,一个溶洞的形成,可能需要数万年到数百万年时间,洞穴内的岩壁上往往记载了地球数百万年的运动。“这些溶洞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它们之间是否连通,是如何连通的?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去实地考证。”让·波塔西说。
双河洞石膏晶簇布满洞道,绵延数里,似进入冰雪世界;地下梯田层层叠叠,向下铺展,若置身大山之巅……双河洞主要形成于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地层之中,洞内空间庞大,似地下迷宫,洞内堆积物形态多样,类型繁多,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今天我们计划的是在双河洞穴系统的东北角,探测去年没有测量的洞,这次我们大概去9个人,在洞里面分3个组,有2个组去探测,另外有1个组是负责去观察地质现象。”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德远表示,目前来看,双河洞是不断向外延伸的,对延伸的区域科考,包括对洞穴长度和深度上的测量突破是此次探洞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同时,希望在洞内能够发现关于洞穴形成演化的一些新的证据,为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一些科学的基础支撑。
鉴于双河洞洞穴系统的复杂性、某些洞段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洞穴自然的不可再生性,在洞穴开发前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保护。科学论证可以帮助全面了解洞穴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潜在价值,为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科考探洞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深入研究洞穴,为洞穴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双河洞的景观十分丰富,有地下河、地下瀑布、地下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等。它形成于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地层里面,在远古时期由于地球内力的作用,该地层被撕裂成裂缝,经过流水的侵蚀和溶解,第一层溶洞由此形成,当地层被多次抬升后,流水下渗再次溶解、侵蚀,最后塑造了精致如雕的地下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身处迷宫一般,充满了奇幻色彩。
经过中外科考专家的努力,2023年联合科考成果显示,双河洞107个洞口连通,长度达409.9公里,是目前的亚洲第一长洞、世界第三长洞,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被誉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
对于洞穴科学考察队员们而言,每次踏入洞穴,都是一场美丽的相遇,进入洞穴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测能走多远,走多深。探洞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都是风景。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