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取材!第十届“新闻晨报杯”八年级佳作选登及名师点评
发布时间:2024-10-06 17:35 浏览量:22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培育当代青少年家国情怀,鼓励当代学生积极进取,由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新闻晨报和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作品征集顺利举行。
今日,组委会将选登第十届“新闻晨报杯”八年级组限时写作部分获奖作品及名师点评。
第十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作品征集初中组·限时写作题目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春节档《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以优质创作获得观众高满意度评价,在思想情感的深广度、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方面领先排行榜。
《飞驰人生2》的导演特别想突出的是团队的力量和朋友给予自己的帮助与鼓励,主人公张弛“不光有车队,领航员也坐在了旁边。这种团队感是我们当时在研发剧本的时候就牢牢建立起来的信念。”《热辣滚烫》中乐莹成功减肥100斤完成了逆袭之路,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之外,她还善于借力,依靠专职营养师和幕后团队的科学指导与赋能。这让我们对团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请以 《团队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有这样一种声音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曾子忱
父亲的声音是沉默。
因此小时候我是更依赖母亲的,她试图不让我走一点弯路,总给我提出她认为最好的选择。有时,父亲会在母亲提建议时阻止她:“让娃自己想想不好吗?”结果总会被一句“那你来教”噎回去,屈服地点点头,坐回沙发上重新拿起放下的书。
母亲在时,父亲是没有发言权的;母亲不在,我也会询问父亲。一次我拿着一道复杂的方程去问我父亲。若是母亲,必定一步一步从思路到过程详细地教给我,可父亲只是瞥了一眼题目下面的空白:“你都没做过,怎么知道做不出来。”无论我如何请求也不肯再说一句。被逼无奈,我只好回到房间硬着头皮死做,出乎意料的,复杂的高次项一一抵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现在想来,当我兴高采烈地把答案拿给父亲看时,他一定也想像母亲那样夸我的吧,但他只是点点头,带着一抹淡淡的笑。但从此,不管是什么,我都有胆量去试一试了。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沉默也是一种声音,而沉默的声音教会我的,比以往母亲的尊尊教导能带给我的更多 。
母亲喜欢牵着我的手走路,父亲则更倾向让我一个人去狂奔。因此母亲从不让父亲接送我。可“天有不测风云”,母亲临时出差,临走前特意嘱咐父亲一定要送我到老师家,父亲一一点头答应。不过那点头毕竟是迫于母亲的权威,母亲一转身,父亲便悄悄问我:“想不想一个人走?”那是父亲不愿管我还是什么新的教育理念,都不值得当时的我深究。欢呼一声,我冲出了家门。
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五分钟的路程可以走上一个钟头,没有大人的管束,连小鸟的歌声都比平时欢快不少。我回望那被我甩在身后的大楼……和父亲。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父亲正在三楼的阳台上向下望着我,看到我停下来,没有叫我,只是朝我招招手。当时的自己真是傻的透顶,似乎觉得出门还要家人看着是件丢脸的事,我假装没有看见,僵硬地将目光转向别处。我只是责怪父亲对我的不放心,却没来得及看清楚那一望中蕴藏的太多感情。
现在想来,天下哪个父母不愿时时守在儿女身边,保护她呢?那样的沉默,是父亲在对抗这样的冲动,企图给我留下独立成长的空间。
后来母亲从钢琴老师那里知道了我一个人走路的事情,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她坚持,这是父亲的不负责任,放我一个人走,万一出了事怎么办。父亲小声坚持:“我在阳台上看着她走的……”“看着有什么用!被人拐跑了你来得及追啊!”母亲的声音盖过了父亲。在母亲的责骂下,父亲只能保持沉默,他愣愣地看着前方,牙齿紧咬着嘴唇,脸上的沟壑因皱眉拥在一起,像是反抗,又像是纠结,就是倔强着不点头。
我并不知道那一晚吵架的胜负,正如我分辨不了父亲的对错。我已读懂,那沉默的声音的背后,总有它无可辩驳的理由。人们把父爱比作山,我却愿把其比作水,或许父亲只是不善言辞,可他的爱像溪水一样细腻温柔,又像长江黄河一样长远开阔。
我知道,那沉默的声音还会伴我走过很长很长的路,脚下的泥土会散发出青草的香气,路边会开满鲜花,天会蓝得像童话。
有这样一种声音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李思源
温热的气流在拥挤的人群中流淌,风逐渐变得混浊而迟钝,汇聚了碎语,盘旋着织成一股巨大的压倒性的声音,吞噬着理智。
我踏进电梯,四周拥挤,电梯的顶光冷冷的、灰灰的。我退到旁边,缩在这密不透风的人群中。我感到安全。
钢板的电梯门缓缓合上。突然有人从外面拦停了门,却不紧不慢地一点一点挪上来。耳边的一人小声抱怨,这种声音又响了起来。
那人是个小伙子,剃了张扬的板寸头,吊梢眼,粗眉,脸颊上有几粒稀稀疏疏的麻子,下颌不屑地向前伸出,“看起来是个不好惹的。”见这小伙如此容貌,闲言碎语渐渐平息,人群中的这种声音又消失了,不留痕迹。四周黑压压的人,都表现出很忙碌的样子。
我缩在后面,感觉这小伙的精神劲,是独立于人群之外的。但碍于一些无形的东西,我并不敢离开这温暖的人群。
“让让,让让呗。”一位大哥从我们中挤出来,伸手按电梯楼层。他努力的手好不容易伸出,却被那小伙子挡得严严实实。这次,我们可都看到了。小伙子听到大哥后,先是用余光轻轻地扫了一番,依旧高昂着头颅,又是拖拖沓沓地转身让出一个很小的空间。
那股我们统一的声音,终于在口耳之间正义地响了起来。“这人怎么这么没礼貌的呀,又不欠他的。”“现在的年轻人哦,啧啧啧。”……人群的暖潮又翻涌起来,我真切地感受到它,推着我也埋怨起来,我几乎是无意识地也说起些什么来。在这样的声音中,我挤出人群,下了电梯。不巧那小伙也随后下来。我打了个冷颤,人群在我身后离去,暖意离去,那声音离去,勇气也莫名离去了。我再一细看,那小伙子走路的姿势很不对劲,两脚“嗒,哒”地交替,一拐一拐……他的腿有疾病。“嘭”地一下,我的脑子炸开了。“原来……所以他才不紧不慢……拖沓不已……”他的腿病,使他不得不表现如此,但在电梯里,在那种人云亦云的环境里,这些都看不到……我的心几乎同时开始针扎一样的难受,针头都是向内的,直指我的愚昧。
电梯中那种混沌的声音回响在我耳畔,听不清确实,但一字一句都清晰地喊叫着“去从众!”那种声音吞噬着我的理智,一瞬间,我也成了鲁迅笔下围在街边街边,不知所以的看客。我幡然醒悟,然后是愧疚。我想去跟那小伙子道个歉,可转头,那里已经空无一人了。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也许他早已不寄希望于人群的悔过。至今我都再没有机会去弥补这声音带给那位年轻人的伤害。但好在,我看见了、听见了、醒过来了。当这样一种声音,再次迷魂一样地响起来时,再次催促着我盲目地从众时,我想我可以有力量,至少不再成为其中一员。
有这样一种声音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王瑜灵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朗朗书声中,一个清清浅浅的疑惑浮荡在我的心湖之上。漾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揉皱了平静的心绪。
“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
我抚着诗章喃喃读着,穿林打叶是雨水的莺歌燕舞,那么吟啸就是诗人悠然从容前行时,口中发出的莫名声响。我未曾听闻,但是大抵和我心底欢快畅然时,蹦蹦跳跳时哼唱的那些个小曲小调有几分相似吧。
直到那天,立于渔城墙上,往下俯瞰,是一片片陈旧的屋舍,耳畔,只有风的呜咽与竹林的低语;江边,几艘小舟飘飘摇摇,载着上海的过去在水中化作斑驳光影;远方,高楼大厦似乎已经插入云霄,与浮云比肩,共同探望着上海未来的传奇。就在一座不高的小山上,未来与过去的界限模糊了,我想,我站立的地方就是现在吧。时空的界限,在此刻荡然无存,想要穿越古今,只需心间一念。心胸在此刻,容纳得了山河湖泊、日月星辰,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尽在我心中!
忽然又想到《魏晋风度》中关于啸的记载,那是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声响。此时此景,心旷神怡,无拘无束,便是最该啸的时候!我快慰地想要开口,让这样一种声音在天地间回荡。
我却不敢啸。怕遇到人,怕被人笑话……
心中怯怯然蒙上一层悲哀,古时,人们是以长啸为荣的啊!可如今,知不知道“啸”这一文化源流还是未知数,觉得它可笑的比比皆是,只剩一派荒芜,无论心上,还是眼前。
摸着小小山丘上倔强挺立的修竹,手上沾染了灰尘,那不仅是竹林的尘埃,也是啸的尘封。恍惚间,仿佛看见七位身着素袍,狂逸不拘的人长啸高歌,把酒言欢,搔着虱子清谈,谈古今文章,谈千载君王,谈此生不过尔尔。他们是一群在竹林间谈论国家大事的闲人,如何被千百年来的无数后人视为偶像?
也许是因为魏晋时太过压抑,无法给予阮籍、嵇康等贤士以机遇,所以,他们才要啸。至此,这一种声音在我心底更加具象化了,“啸”是纵情山水、放浪形骸者的“标配”……。偶像也好,普通人也罢,“啸”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风度,它背负着一个时代的梦想不卑不亢地前进。那何妨不再加我一个?我想要国泰民安,想要家人幸福安康,想要接受知识的洗礼,想要心中的抱负得以实现,想要许多许多……。难道这种声音真的要被世人遗忘吗?
想了许久,终是下定决心,开口,一阵奇怪陌生的喊声传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我从未想过,“啸”是如此的哀婉凄凉,像是被世界抛弃的孩童,迷茫地渴盼着,却又心灰意冷地清醒着,这是孤狼的嗥叫吧……
我想,“啸”不能失传,这样一种声音是一个迷茫时代的写照,也是一种警示,一种庆幸,警示着时代不能再重演,庆幸着如今的富国强兵。终有一天,我会敢于在世人面前高歌长啸,而不是藏于深山老林中,吟唱着将要绝弦的乐章。
终有一天,我会站在群山之巅,向世人宣告:“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并不可笑,更不可耻,它是古代圣贤的骄傲,也是一个时代的警告,这才是‘啸’!”
昔日,啸声渐息。今日,啸声又起——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这样一种声音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 袁优佳
“我的孩子,快救救我的孩子!”一个绝望的声音刺中我的心灵。
鲁镇大剧院的舞台灯光忽暗,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小学生迅速地翻着书本。烟雾萦绕,闰土手拿胡叉,跑向小学生,给了他一把胡叉,“走,我们去叉猹。”他们欢快地在舞台中央跑来跑去。疯疯癫癫的祥林嫂抱着一个布囊,嘴里不停地嘟囔:“阿毛,阿毛……”舞台上那些人都对她指指点点,“你就是个扫把星,碰到你会沾上霉运!”那些人不断地推搡她。我心里有个声音在说:“快去帮帮她。”
突然,她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倒了下去。我两手握拳,在心中为那可怜的女子留下两行泪水。小学生飞奔过去,想拉她却拉不动。“你们快来救救她,闰土你来帮忙啊!”可闰土却无动于衷,他说:“这就是一个人的命。”
小学生来到第一排,我好紧张,好像某个声音在牵引着我。“你能帮我拉一下她吗?”我紧张地说:“可以。”我来到舞台中央,伸出手来,与男孩一起把祥林嫂扶了起来。顿时,我听到冲出黑暗的声音,“一百多年,终于有人拉她了!”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笔下最悲惨之人的命运,为什么您这么痛恨那些封建礼教,这么想要改变那些麻木的人。
场景切换到茶馆的一个角落,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不断寻找着儿子的救命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前面,眼光尖利地瞪着老栓,手里拿着一个鲜红的馒头。他觉得自己拿着的不是馒头,而是希望,所有人也都认为那是神药。多么愚昧,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恨!我的思绪仿佛身临那黑暗的年代,看着先驱者的牺牲也没有唤醒那些长期被封建礼教迫害的人。我仿佛听到鲁迅先生的声音:“醒一醒吧!”您悲愤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化为呐喊。
恍然间,鲁迅巨照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伸出手想要去触碰,是这样的近。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在我耳边响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先生对着我们说:“路在前方……”
您的声音,冲破了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
您的声音,解救了迷茫无措的青年人!
您说“我以我血荐轩辕”,所以您弃医从文,走上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荆棘路。您把您的笔化为尖利的武器,义无反顾踏上革命的道路。您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有颗爱国的心,就算脚踏荆棘,也要勇敢无畏冲出重围。
在您走出的路上,我们将继续踏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步伐。
不期而遇的瞬间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东校区) 陆紫陌
从喀什出发,沿着314国道一路向西,前往宛若世界尽头的白沙湖,听说那里就是帕米尔高原之上最特别的地方。
越往西走,越是荒凉。一座座巍峨高大的山体从地平线那头逐渐巨大而清晰起来,车子游走于盘山公路之上,忽向上爬行,忽缓慢下行,一转弯,眼前呈现的又成了另一幅光景……这一路,充满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慢慢的,独属于帕米尔的壮阔,就这样平铺在我的眼前。独属于祖国西北的温柔,壮阔背后的柔情,也渐渐浮现了出来。
随着海拔不断攀升,山峦和云层越来越近。穿过险峻的峡谷,越过一个个达坂,一片素雅的湖水静卧于眼前。“半是水的倩影,半是沙的柔情”,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正是在那一瞬间,大家立刻沸腾了,如同平静的水面被扔了块彩色的石子儿,赞美声、尖叫声顿时不绝于耳。此刻,用任何言语都难以描述,也无须用任何言语去描述。取而代之的,是这世上最为朴素的夸赞词,那是人类本能的反应,我们大喊着,我们欢呼着。
与此同时,导航提示音响着“左转,左转”,可惜无人在意。司机一路直行,一路畅通。
渐渐的,越走越偏。当水泥路被沙石代替,星星点点的游人再无踪影,路旁景观道变为荒芜的野草堆时,我们才发现来到了一个仿佛被世界遗忘的地方。抬头一看,发觉这是白沙湖游览区的对岸,一片仍未被开发的地方,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这儿少了分喧闹,多了丝美好。石子杂乱地堆在路上,踩上去甚至会发出些声响。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中,怒放的她们随风摇曳,如梦似幻。如果说荒芜的背后是不受束缚,那或许在那个瞬间里的我,是极度自由的吧。
天空依旧那么蓝,水依旧这么澄澈,山依旧这么治愈,风依旧这么温柔。我们在这条少有人走过的路上下了车,支起了桌椅。纵使杂草遍地,可那又何妨,我心依旧。
蓦然回首,几个画面跃动着,跳出了我的眼眶。我急忙举起相机,妄想将那一刻定格。
远处山坡上,一对小情侣正在拍摄婚纱照。她跑,他追;她闹,他笑。
夕阳正好,群山,马群,风声。
我想,能来这儿拍摄婚纱照的人必定是浪漫至极的吧。在这样的世界里,年轻的他们向着光影跑去,边跑边笑,跑跑停停,享受着生命中特殊的一刻。摄影师不必刻意要求他们摆动作,更不必在后期加上什么滤镜,因为这儿拍下的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爱与自由,因为一切都刚刚好。
对岸湖畔边,一个小朋友正在父母的保护下一步一晃地慢慢向前走。
慢慢地,慢慢地,很慢,很艰难。她一直在走,时不时被路边小石子绊倒,但她总会被爸爸妈妈眼疾手快地捞进怀里,然后重新开始慢慢、慢慢地走。我想,这个被爱包裹着的女孩,必定会拥有一个无以伦比的精彩人生。
荒原木屋旁,两个老人靠在躺椅上,感受着大自然的日月精华,静看日升日落。老一辈的爱情,永远那么简单、那么纯粹。
我们相遇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他们便成了我不期而遇的美好。
……
人与人之间,有这么一瞬间足矣。在这个瞬间里,我们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在这个瞬间,我观察世界的能力被修复了,继续热爱这个世界的想法燃烧得更旺了。我再一次认识了最纯粹的自己,一个简单的我,一个单纯的我。我清楚地感受到,我活着,自由地活着。
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甚至是生命的意义。
不期而遇的美好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徐梓沐
我走在沙滩上。
左边,是威海白沙滩镇的古朴小道,道旁沿路开着韭菜花、野牡丹,甚至还有几丛油菜花;右边,是湛蓝的海水,雪白的浪花拍击着沙滩,轻柔的风从海面上游弋而过,捎来咸咸的味道;仰起脸,天边泛起微微的红,薄薄的阳光渐渐淡出云层。头顶,脚下,云海翻涌,一切都是那般美好。我边走边沉思着,随着闪闪发光的记忆碎片,逐渐走进我所难忘的几次邂逅……
第一次不期而遇,是与国画。
冥冥之中,它仿佛成了我人生的引路者。在那什么都不懂的年纪,第一次接触到画笔,因它能够描绘出心中所想而惊喜不已,仿佛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整日爱不释手,虽然画出的不过是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涂鸦,但心里却悄悄生出一朵秘密的绿芽,在潜滋暗长。
从第一堂课上一圈即成的粉嫩樱桃,到要用一个月时间才能画成的、我引以为傲的《老虎上山图》;从花鸟到山水,再从山水到工笔。画功愈来愈高,兴趣也愈来愈增,匆匆七年,一晃而过。中学的茫茫学业伴着九月的秋风迎面而来,我与国画之间的距离渐长,难以言喻的怅惘在我心头徘徊,可每每逮到闲暇,望着空荡荡的白纸,欲提笔勾勒线条,真正落笔又怔在原处。我想,我与绘画相伴相知,也许不过是黄粱一梦,可心底总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鼓励我不要放弃。那段时间,我常常半夜辗转反侧。
直到那日。
本是个普通的傍晚,我出门去美术馆,一幅《花市闹景》攫住了我的视线。满目的五彩斑斓,人的笑脸与花的芬芳相映,手中几束青翠,仿佛嗅得见淡雅的气息洋溢在衣袖间。一旁有作者的视频介绍,她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释自己作画的方法。刹那间,我明白了绘画的真谛不在于工具和材料,不在于使用何种方法,甚至不在于技巧水平,而在于那最本真的初衷。正如那位画家所说,观察,思考,真情,真心!
走出美术馆,我抬眼望向浑圆的夕阳,它仿若一个璀璨的句号,为先前的彷徨画上终点。我释然地呼出一口气,脑海中微弱的光与永恒的暗消失殆尽,那份属于我的诗和远方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几年前的不期而遇,是在天津老城区的一条街道。
约莫是中秋夜,月亮圆得滴水不漏,完美地仿佛画在天上,长得望不到头的古街亮起一串串碎金般的灯光,居民们早早挂上备好的纸灯笼,道旁的摊铺传出吆喝声。很快,各个摊子前挤满了人。
我欣喜地打量着这人间烟火气,接过父母递来的煎饼果子与大麻花,好奇地咬了一口,这才明白两家摊头前为何人潮汹涌:金黄色的麻花酥脆可口,浓郁葱香是点睛之笔,将咸甜口味恰到好处地融合;煎饼果子外皮是软软糯糯的蛋饼,内里是刷了豆腐乳酱的层层脆饼,脆饼的淡淡甜香与豆腐乳的浓厚咸味给人极大的味蕾冲击。
我学着旁人的样子,闭上眼细细品味。这些天津传统美食的背后流淌着历史的长河,是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才有了如今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望着小摊子里忙前忙后的男男女女,再回头感受这里慢节奏的氛围,我想他们应该也在忙碌中享受着。情与景相融合,带走了偌大城市的纷嚣,只剩温暖祥和的古街与月色。
至今依旧感慨我与时间的力量不期而遇,那次短短的黄果树瀑布之行带给我深切的震撼。倏忽间,耳边又响起轰隆隆的水声。
在那座山顶上,空气中洋溢着晨光与绿意的味道,透过层层树林,远处传来空灵流水声。我屏息凝神,双腿不自觉地向声源处走去,这声音已不似最初那么微小了,随着我的靠近,它逐渐演变成雄壮的波涛声,仿若压弯了喜鹊在做窝的树尖,仿若冲撞了树根旁星星点点的野花。它如一条水龙在林间呼啸着游动,忽得攀枝而上,忽得随风而下,我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抬眼凝望对面齐平的山峦,重重树影间好似被白刃劈开,涓涓细流从遮挡处峰回路转,汇聚成滔滔洪流,洋洋洒洒滑过千百年来时间用心雕刻过的鳞次栉比的山石,夹杂少许泥沙与辉煌金光,水天一色,激荡着坠落山崖,惊涛拍岸,银花飞溅,漫无边际的氤氲水汽缭绕在山间,久久不散。而岁月长河里,它每一天就是这样奔流而下,从童年的潺潺溪流,到壮年的泱泱水瀑,时间让它横空出世,时间让它茁壮成长,时间让它恣意人生,时间让它为世人仰望。
“呜——”一声清亮的渔民号子声响起,将我从回忆的思绪中缓缓拉出,不禁发觉自己已走到海岸线的尽头。我依石而坐,遥望天边丝丝缕缕的白云,细细品味着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有筑梦追求,有温暖人情,有独特风景。
我突然顿悟:真正的美好,从不是刻意寻求,而是那些不期而遇。生活的真谛,不在于追求永恒的完美,而在于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和收获意外的惊喜。
我沉吟着,看见身旁一棵樱花树正享受着生命的盛宴,缤纷的花瓣与海风不期而遇,芬芳千里,在金色朝霞照耀下,成为人间美好……
不期而遇的那柄玉兰上海市徐汇中学 禹颖琪
踏着青砖走进古镇,忽地听到风吹在羽毛上的声音,于是在白墙黛瓦间,捕捉到一只即将启程的新燕在梳理羽毛,我心间的烦躁好像也被梳去了一些。向屋檐下看去,便与一柄还未成型的油纸伞和那位令我难以忘怀的老人不期而遇。
老人正在做骨架,先是把竹子削成长条,接着钻孔,穿线,最后制成伞骨。伫立在门外呆愣地看了一会儿,我才慢慢地走向他的一方天地。吱呀作响的木门上坑坑洼洼,推开手上还残有木屑。跨过门槛,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穹顶上挂着数柄已上色的油纸伞,大多画的是玉兰,似乎身处被玉兰花香包围的世界。取下一柄,好奇地问老人是否用最上等的竹子才能制出如此牢固而具有韧性的伞骨。老人轻轻抚过伞骨,仿佛在触摸自己的脊梁。他的家人路过,说道,再好的竹子也比不上那颗愿意认真去打磨的心。他啊,记忆力减退得厉害,除了制伞工序,连家里的竹林在哪里都记不起来了。老人没有回应,只是自顾自感慨地说,竹子越长越高,自己的背却越来越弯。
低头看着手中这柄玉兰,只觉来之不易。
在削下最后一张竹片后,老人站起身,从家人手中接过裁好的纸粘到伞骨上,接着用剪刀修了修边,用蘸上胶水的刷子把伞面边缘修理平整。有些好奇地问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说,自从年少时与油纸伞不期而遇,因为兴趣做第一把伞时就这样做了,几十年了,伞越做越好了,边缘已经可以严丝合缝,这个习惯还保持着。他把伞倒挂着,坐在我身边等胶水干。可他还是没闲着,取下两柄晾好的,先为一柄添上了玉兰花,墨水向外晕染,每一笔都诉说着淡雅;又为另一柄刷上熟桐油;然后颤颤巍巍地向前走去,在几十柄伞的间隙中找到了棉线。看着老人手中的棉线一圈圈地缠绕着伞骨,不禁想起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所说的一年开一朵的山丹丹。
“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年龄。”每一把伞,都是岁月,每一根线,都绵长悠远。或许记忆被岁月侵蚀,过往的一切都如渗入泥土的雨水般渐渐隐没,而那一朵朵绽放于伞面上的玉兰,那一根根撑起一方天地的翠竹,那一条条柔软坚韧的棉线,就是他缠绕在记忆中的当下了。柄柄玉兰会替他留下青春的色彩,与不同的人不期而遇,走出这间小屋,成为可以为他人遮风避雨的“小屋”。
再看手中的这柄玉兰,它的故事,就这样拥有了一种似水流年的意味。
屋檐开始有水滴下坠,我不再像刚进屋时那样看什么都觉得新奇,收回了欲伸出窗外接雨的手,转而静心看着沾满墨水的毛笔肆意地落在伞面。画完了一柄,老者又从旁边取了一张宣纸,不着颜色,只用黑墨作画。不久后他抬起头,举起还未上色的伞纸,我好奇地凑过去,发现上面描摹的正是那只燕子。从纸后看,像是给燕子描边了似的,唯一不同是那皮棉纸将燕子裹挟进了朦胧。燕子啊,莫怨被纸张束缚,春雨会打湿你的羽毛,粗厚的纸张却能使你安然无恙。可它却飞走了,尽管只是很短的距离。跳脱出画框的那一刻,好似时间暂停,雨水不再砸向地面,墨水停止晕染,那一瞬,我看见燕子携着微风,黑色的尾羽在雨水的浸润下闪烁。或许明天就能找到,或许一生都在寻找,可那雏燕拥有我所没有的,哪怕风雨兼程仍然振翅高飞的勇气。
忽然想通了什么。为何常常说生活不如意,抱怨压力大得让人直不起腰,一想到以后的生活就觉得苦涩,好像所谓远大前程绝对不会存在。可那小小的伞骨也可以撑起整柄油纸伞;那十几岁的少年可能也未曾想过几十年后他仍然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身边是无数簇拥着他的看似脆弱却又没有一丝裂痕的玉兰花;燕子宁愿费力扇动因雨水打湿而变得沉重的翅膀,也要向远方飞去;玉兰因色白微碧、香味似兰而得名,但它却没有因为香味可以和兰花媲美而永远成为兰花的影子。
“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于我,既然与这柄玉兰不期而遇,便要学习它干净纯粹的花瓣中透露出的坚韧不拔,踏实脚下的每一步,不奢想未来,不对过去遗憾。等待已经落灰。我知道,前方未被探索的,会是更多不期而遇的幸福。至此,新燕终于愿意信任自己的羽翼,裹挟着风雨向远方飞。
推开小屋陈旧的门,过往和当下在顷刻间转换,我身后便是那把生活化作了诗歌的匠人,身前是雨水无法打碎的明媚春光。屋内老者收起已晾干的一柄伞,玉兰花也隐秘其中,而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种更绚烂地绽放。撑起手中的那柄玉兰,温馨之感悄然在心间开花。生活中常与风雨不期而遇,那我便执起手中的这柄玉兰,劈开雨珠,撕开朦胧,毅然向前。
与一柄玉兰不期而遇,才知这般圣洁静谧亦能承受风雨,才知玉兰花开背后藏有年华飞逝,才知雏燕也能有志登临琼楼玉宇。伞面上的留白,留给玉兰肆意生长,和那些来日方长、不期而遇的幸福。
团队的力量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 陈佳语
“一等奖!”“万岁!”“恭喜获奖班级!”
震天动地的鼓掌声,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冬日暖阳的映衬下,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颊上闪烁着成功的喜悦,一双双明亮的眼眸中充盈着别样的幸福,一张张合不拢的嘴激动地诉说着团队的力量。
正月十五元宵到,舞起龙灯踩高跷。这一天,同学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迎接一年一度的舞龙大赛。在浓浓的元宵气息中,表演的同学顶着初春寒风,在偌大的广场上一遍遍奔跑,舞动,呼喊。比赛即将开始,我和几个同学反复观看彩排视频,纠正演员们的动作,还有几个同学则反复磨合音乐、调整动作。
比赛开始了,但负责音乐的同学竟迷失于游园会!我临危受命,承担起管理音乐的重任。我从未听过配乐,瞬间乱了阵脚,站在音乐老师旁,不断咽着唾沫,心脏不断撞击衣裳,生怕有一丝闪失。“我跟你一起吧!两个人一起看出错概率小。”负责后勤的彤彤乐呵呵地跑来,“放心,没事的!”她拉起我的手。我想,她同我一样,此刻无比紧张。
演员们穿着青葱的班服,带着喜气洋洋的龙头帽,举起金色的巨龙。音乐起,沉睡的巨龙展开身子,上下活动活动筋骨,便向前冲去。舞着龙珠的小晨撒开健壮的双腿,绕着广场奔跑,龙珠上下起伏,龙头与龙身紧随其后,如海浪一般,此起彼伏,好像束缚已久的身子终于挣脱枷锁。巨龙蜿蜒前行,时而左右翻转身子,时而上下抖动身子,时而摇头晃脑,时而又奋力一跃,颇有鱼跃龙门之气概,展现着新年新气象。台下同学欢呼雀跃、目不转睛,正因全班的力量都倾注于这条巨龙。
突然,一位演员绊了一跤。他踉踉跄跄向前蹦,努力跟上节奏并站起来,全班同学的心都揪起来,暗暗祈祷他一定要站稳。此时,身后的同学发现状况,立即一手举着龙尾,另一手用力拽住前面的同学——化险为夷了!
表演很快到了尾声,我的注意力愈发集中。突然,同学们聚拢在一起,摆出了视频中最后的动作。“这该是结束了吧!”我与彤彤眼神交流后,便叫停了音乐——小晨诧异地瞄我一眼,便又继续开始奔跑。场面异常寂静,表演仍在继续,而音乐已经……他们又跑了一圈,做了个造型,才喊出“龙行龘龘,元霄快乐”的口号。
我愣在原地,不知所措:难道全班的努力毁于我之手?我该怎么办?!是混在人群中溜走,还是直面兴师问罪?我避开人群,不敢去看辛苦奋斗的同学们……
这时,小晨与凡凡挥舞着长剑冲过来,“我们是最棒的!”“音乐停早了?没事没事,问题不大!”老师走来,我赶忙承认错误。“没事没事,快来,拍照了!”老师推着我,同学们簇拥过来,丝毫不在乎音乐的问题。这时,原本管理音乐的同学冲来了:“不好意思,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注意时间……”
最终,一等奖花落我班,众望所归。
这是团队的胜利,这是团队的力量!
正是由于团队的力量,我们才有了充足的准备;正是由于团队的力量,我们才得以化险为夷;正是由于团队的力量,我们才最终问鼎冠军。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名师点评点评人: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李支舜
《有这样一种声音》这个题目有的偏重叙事,有的侧重议论。抓住“一种声音”,写出了“声音”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曾子忱以“父亲的声音是沉默”一句起笔,把母亲的“声音”与父亲的“声音”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沉默声音的背后,是一种特别的爱。李思源写电梯中混沌的声音,“从众”心理导致了自己对小伙子的误解,写出了自己的内疚和幡然醒悟。王瑜灵儿以朗读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为开头,进而思考“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袁优佳在鲁镇大剧院观剧,听到了两种声音,一个是绝望,刺中我的心灵;一个是悲愤,充满力量和希望。
半命题《不期而遇的________》,所遇的对象不同,感悟也不一样。陆紫陌通过旅行途中所遇的诸多“瞬间”,写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最纯粹的自己,一个简单的我、一个单纯的我的可贵。禹颖琪在古镇与一柄尚未成型的油纸伞及那位老人不期而遇,明白了玉兰花开背后藏有年华飞逝,雏燕也能有志登临琼楼玉宇。徐梓沐走在沙滩上,细细品味着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突然顿悟:那些藏匿于生活的小细节,当心中的热爱之光将它们照亮,便开出了彼岸之花!
陈佳语写的是《团队的力量》,班级获得一等奖来之不易,期间经历了恐惧与不安,一波三折,正是团队的力量,才化险为夷,走向成功。
这些文章善于取材,长于叙事;叙中含情,理寓事中;文字简洁,事理畅达,体现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品质。
注:本文图文系组委会原创,活动组委会拥有版权和活动解释权,新闻晨报教育官方微信”上海升学“全程展播。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盗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