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师读书那些年,白石街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4-10-04 23:51 浏览量:23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黄来欢的文章《白石街旧书摊轶事》。
原题:白石街旧书摊轶事
作者:黄来欢
老平师旧址座落在昆阳镇平瑞公路旁,依着东门山麓而建。出了校门往西走不远,便是昆阳镇,再朝北直行数十米然后左拐就到了白石街。在平师读书那些年,白石街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喜欢的旧书摊。
91年秋入读平师时,学校已经建有一座不错的图书楼,也一直对着学员开放,但我很少光顾,倒是隔三差五爱往旧书摊跑。之所以这样,一来我喜欢自由,不愿意呆在图书馆阅读,感觉那里氛围比较严肃沉闷,而在旧书摊看书比较放松随意;二来图书馆也没有我特别钟爱的读物。再者,在旧书摊溜逛,不乏会时常淘到一些“价廉物美”的心仪书籍,可以低价买回珍藏。
记得当年摆在昆阳镇白石街路面的旧书摊,皆无固定店铺,均以地摊式摆放,约摸有四五家。每次来到摊头,都会看到摊点上书籍摆得琳琅满目: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类体裁和版本都有,让人目不暇顾。有历史故事《隋唐演义》、《薛仁贵征西》等;神话读本《山海经》、《聊斋》等;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雪山飞狐》等。当然也有文史、名著类书籍,如《资治通鉴》、《中国全史》、《童年》、《围城》等。还有跟师范生相关的学习用书,如书法字帖《王羲之》、《颜真卿》;美术画本《齐白石画谱》、《张大千画谱》等,甚至还出现一些手抄本、印刷本之类的古籍《千字文》、《三字经》等夹杂其中,颇为稀贵。
那年代书价不比现在昂贵,一本正版的书本最贵也就十来元,便宜的几元钱,在旧书摊里也有很多正版,新旧夹杂,且折扣较多,还可以跟书贩讨价还价。尽管如此,但对于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孩子来说,要到书店里购买正版读本并不容易。当年在师范读书,一个月学校提供给学生伙食费就30元(以菜票充值形式),家里每个月再寄过来三四十元,合起来平均一天最大花销也就两元多一些,除了购买饭菜后,所剩费用仅能勉强支付平时生活必需品,哪舍得去书店购买正版呢?但我又嗜好买书藏书,所以只有常去旧书摊碰碰运气,伺机“捡漏”一些。
年少的我,偏爱阅读武侠小说和历史故事,很少涉猎文学史书。每逢周末,都习惯性要到旧书摊溜逛一趟,选中一两本喜爱的书本,曲蹲在地摊旁,然后心无旁骛津津有味地读着,往往一坐就是半晌时间。来旧书摊逗溜的学生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平师校友,他们似乎和我一样想法,一边自由翻阅,一边寻思着淘些好书回去。而贩主遇到学生娃围摊观读,也绝不会催赶,反倒很喜欢,至于买与不买都没关系,至少可以增加人气,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驻足翻阅,促进销售量。显然,书贩也知道,遇到中意书本,我们这些学生仔一定会“照顾”他们生意,顺买几本而去,乐得常跟我们搭讪套近乎。每每周末,我都不知不觉看到天渐昏黑,直至腰腿发软,摊主说要收摊了,才知道该得回学校了。一路上,脑海里还在回味着金庸或者梁羽生小说里描写的奇遇武功秘籍经历和“”降龙十八掌”里一招一式的精彩拳法,甚至还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风流倜傥的“段誉”或是武功盖世的“张三丰”。兴奋之余,还想续看,奈何书贩收摊,且学校图书馆里又找不到这类书籍,只好憋上几天再去旧书摊翻阅。有时候遇到看过的书已经出售了,心里只能暗自惋惜。不过对于这类书籍,我仅是兴趣阅读而已,一般舍不得花钱购买收藏,所以只好再找一本重新观看。
由于常去旧书摊溜逛,一来二去跟几个摊主都厮混熟了,尤其是与其中一个五十来岁的摊主特别熟悉,他姓李,我们都称之“李书贩”。他的摊点最大,书籍也最多,他晓得我喜好哪类书,每次都给我留些喜欢的读本,在他摊点我也曾买过很多“爱书”。如今书架上还保存着当年在他书摊上买过来的书籍,有《瓦岗英雄》、《水浒传》、《苏东坡墨迹大观》、《王羲之兰亭序》等,至今依然清晰记得那时买书情景。当年买书就像现在买房买衣服一样,遇到心仪的书本,往往逡巡在摊头徘徊着,总是不舍离去,心生立即买回收藏的念头。而旧书摊也时常会有“珍品”出现,一旦遇到便要及时出手,否则就会被其他买主“猎走”。况且我又是一个执着的人,第一次看中的书本总是感觉良好,非买不可。摊主也很聪明,别看“李书贩”外貌憨实的样子,其实很精干,也很了解顾客求书心理,特别是我们学生娃,摸索得一清二楚。所以故意先提高价位,再慢慢放低,直至达到自己目标价才脱手成交,否则一直“咬定青山不放手”。而我们也有对策,看中这家摊点书本,偏偏故意跑到另外的摊点逗留一会儿,时不时拿眼瞟着这边,揣测着摊主是否有呼喊自己愿意出手的意图,如果实在持续不下,只好咬咬牙,掏出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零用钱买下来。不过后来在固定摊点买多了,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优惠,摊主也学会照顾我们学生娃了。
记得有一次,我淘到了一本国画书籍《芥子园画谱》,这本画谱笔法清新,技巧高明,是学习山水画的好范本。刚好那段时间,美术老师在教授国画,所以我特想买回临摹。但那时候跟“李书贩”并不相熟,所以他在价格上对我自然不会另加照顾。这书本标价5元,他出售3元,一直咬着价位不放低。我故意出价2元,便相持不下。由于实在想买,拗不过“李书贩”,便提价到“2元5毛”,他还是不动摇。李贩主很精明,知道我很想买,故意说自己不赚钱,后来经过一番“舌枪唇战”,我还是败下阵来,只好咬牙以“2元8角”成交。经过这次买卖后,日后去他摊点次数也多了,便越来越熟悉,之后在价格上“宽透”多了。他也懂得我们这些村娃来城读书并不容易,也会特意关照一些,基本上一次还价就成交了。
在旧书摊阅书淘书买书,一直是我的喜好,时隔近三十年,兴趣依旧如昔,休暇之际还会时常闲逛旧书市场,不过现在均以店铺式摆放居多,旧时那种熙攘喧闹的地摊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岁月的街头巷尾里了。但每次走进旧书市场,总是觉得那么熟悉亲切,想起学生时代半蹲半就在地摊旁看书,并与贩主使劲砍价的情景,不禁哑然而笑。作为一介书生,当年常去旧书摊看书,纯属一种兴趣所致,在喧闹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方净土,享受静心阅读的快乐,还能浸透着“以书为友,以书会友”、以及和书贩开心侃聊的浓浓情趣。而淘书买书,多半因为囊中羞涩才想用低廉价格购取,而后收藏己有方便阅读。有人说“买书不如借书”,可我总觉得借阅匆促,且要在规定时间里归还,不能尽兴阅之,尤其是遇到心仪书刊,买回储于书架,信手拈来,随时可读,岂不悠哉快哉。当然,那些年淘买旧书,并非为了日后的珍藏价值,也非想装着“汗牛充栋”样子,故意摆谱读书人门面;更不是因为自己能够低价买到好书沾沾自喜,并向学友炫耀战绩。
时过境迁,物异人也非,如今的旧书市场,再也寻不着过去白石街摊点上那些“珍品”了,也找不到与“李书贩”等摊主讨价还价的有趣故事了。但当年在白石街淘回的那些书籍,依然存藏我的书架上,不管年代如何远去,岁月不停流逝,都会成为我脑海里一种美好且又珍贵的回忆。当年白石街逛旧书摊,陪伴我走过那段青茏岁月,度过青涩少年的快乐时光,带给我许多倍感亲切的喜悦,也带给我许多趣味丰实的生活经历。在充实我的青涩少生快乐时光里,又延续了中年大叔的那份志趣。。
作者简介:黄来欢,温州苍南人,从事教育,现任教苍南县渎浦小学。热爱生活,喜欢写作和阅读。有教育随笔、生活散记等记录于美篇中。坚守教育信条“教育植根于爱,工作倾注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