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金殿古窟越千秋
发布时间:2024-09-28 03:46 浏览量:16
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
早秋赏桂的心事还在东海之滨飘浮,眼前俨然已是一派深秋的清寒;幽长的峡谷里成片的桦木落叶萧萧,赭红的瓦墙之中已是梵音绕缭。我和团友们从宁武县的芦芽山到达五台山,已经是下午秋阳西斜的时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凝望雕梁画栋,触摸经筒照壁,一丝丝的禅意霎然莫名地涌动。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声名远扬。它以其旖旎的风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古老的地质公园让中外游人留恋忘返。但在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五台山是指五个状若高台的台顶,是望海峰、挂月峰、锦绣峰、叶斗峰、翠岩峰的统称。更不知人们常说的五台观景之妙在于:东台看日出,西台赏明月;南台观山花,北台望雪景;站在中台顶,伸手摸星星。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五台山仅是一座巍峨奇峻的高山,“没有人能告诉我,山那边有没有住着神仙。”年少时一遍遍的翻看《水浒传》,对“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桥段的精彩描写觉得是那样的绘声绘色,令人着迷,而对其中五台山的山势地貌禅宗教义的叙述并不甚了然。
其实,在《水浒传》成书之前,五台山就以佛教圣地和道家盛地而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佛家称五台山为清凉山,这不仅指这里常年气温较低适合清凉避暑,更主要的还是指佛门圣地只要虔诚向佛心静自然凉。
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工似乎是相对的明确,如五台山多供奉文殊菩萨,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九华山供奉地藏菩萨。
尽管五台山是主打文殊菩萨的大旗,但兴建的寺庙却“山头林立”,据说鼎盛时期的唐朝这里曾有大大小小300多个寺庙,僧众浩浩荡荡三万余人。想想那个香烟绕缭是何等的状观!
在目前尚存的几十个寺庙中,由于时间行程所限,我们“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仅仅匆匆仰望了几个庙宇。殊像寺创建于东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文殊殿是殊像寺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殿壁上塑造的五百罗汉渡江图,千姿百态,神通广大。殿内供奉着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雄伟的文殊菩萨塑像。这座塑像高达近十米,面容宁静,生动传神。
相传在塑造文殊菩萨骑狮像时,匠人曾遇到诸多困难,尤其是菩萨的头像始终难以塑造满意。某日天空祥云缭绕,文殊菩萨显圣真容,匠人急中生智,用荞麦面捏制了菩萨的头像,并成功安置于塑像之上。因此,这尊塑像也被称为“荞面头文殊菩萨”,成为了殊像寺的一大特色。
塔院寺因白塔而闻名。它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和大藏经阁等建筑。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完整,气魄雄伟。走在各个建筑群中,片刻不能离开视线的就是寺内的大白塔。这座高达70多米的大白塔,不仅是游客心中的五台山标志性建筑,更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据传,大白塔在汉明帝以前就已存在,是古印度阿育王所建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之一。塔身洁白如雪,状如覆钵,造型优美。塔顶盖有八块铜板形成圆形,并按八卦方位安置。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微风吹来,铃声悠扬,极富古刹风趣。
也许是白塔这个标志性建筑太上镜了,我们在这个区域花费的时间特别多,忍不住从各个角度拍与白塔的合影。站在宽阔的飞着白鸽的广场上,看周边众多的寺庙众星捧月,白塔昂然屹立,显得卓尔不群。仔细观察,白塔背后的菩萨顶出现了“日照金山”的动人景象,引得团友们一阵骚动惊呼。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的菩萨顶是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为文殊菩萨道场,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清朝康熙、乾隆祖孙爷们曾数次千里迢迢来朝拜五台山,驻跸于菩萨顶,并授予菩萨顶的大喇嘛为“省军区司令”职级的待遇,诏命山西全省,包括当时的山西、大同、忻州等行政官员,均须向大喇嘛进贡。可见菩萨顶是如何的恩宠非常,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
我们登临菩萨顶的时候,游人反倒稀少了许多,从这里俯看山下诸寺星罗棋布,“五台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斜阳中!”山谷在夕阳的余晖下涂上了黄灿灿的色彩,巍峨的白塔已沉在山门的脚下。走下眼前的108级台阶,也就走过了108个尘世烦恼,虽然一下一上爬得有点气喘吁吁,但内心充满了静谧和坦然。
康乾御笔的御碑笔力苍劲,九龙照壁上雕刻的八龙加眼前真龙之传说煞有介事。小院里的三五只斑鸠似乎一点也不惧生,一边觅食一边痴痴地看着我们,目光里仿佛也闪烁着些许灵性。
钟爱五台山的乾隆皇帝一生诗词创作颇多,据说有4万余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业余作家,差不多一二天就要在“朋友圈”中吟唱几句。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向法华”。他的这首《菩萨顶》透露出来的皇家气派很象个“霸道总裁”的:要知道我的本职工作可是君临天下的皇上呵,但几十年来仍虔诚有加,礼向我佛,是多么的不改初心啊!
历代名人游历了五台山后,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歌赋。唐代诗人白居易游历了五台山以后,写下好几首诗词来赞美,如“白日何曾照五台,青山不改旧时媚。”如“步步升高雪滑时,极目烟霞万象垂。壮观依稀磐石上,圆峰接续浪涛随。”等等。南宋诗人辛弃疾在《登五台山》中写道:“夕阳照耀下五台,风景不同在人间。”诗中描绘了五台山神秘静谧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五台山独特的历史魅力。明末清初一代儒学宗师顾炎武题《五台山》更是笔墨传神气势磅礴:“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许多现代领导人也与五台山结下了不解的诗缘。1948年春,党中央机关从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途中路过五台山,陈毅同志就曾作诗道:“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老总日记式的记述,也写出了见缝插针乐登佛顶的心情。
大巴翻过菩萨顶的北山门,经过了十八弯的山路,驶上了台顶。前些天下过了大雪,地上仍是白雪皑皑,这让团友们心花怒放,从车窗里狠拍外面的风景,居高临下看,群山一片苍茫,积雪使山谷更加妖娆,面对一脚踏两季的景象,我的内心也不由得涌起一丝诗意:
《登五台菩萨顶》
钱江湾
斜阳脉脉九龙壁,白雪皑皑清凉峰。
阶前斑鸠终有渡,倏然梵音越千秋。
来到大同市浑源县北岳恒山的悬空寺,观赏的是我国现存时间最早并保存最完整的高空木结构摩崖建筑。美国《时代》周刊曾公布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悬空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一些国际知名建筑同列其中,而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却比它们早了700多年!我急匆匆的步入悬崖下面,与其说是参禅古寺,不如说是敬仰宝贵的艺术珍品。
恒山分为东、西、南、北峰,天峰岭与翠屏山两峰对峙,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悬空寺就是恒山的第一胜景。它悬挂在恒山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像一个铤而走险的登山者,也象几只振翅欲飞的燕子。如果站在寺庙中往下看,真有腾云驾雾之感。
我围着古寺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打量:古人是如何巧夺天工将寺庙建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上?其他地方为何找不到类似的建筑?生活在其中的僧侣们是如何保证生活必须品的?这样的寺庙方便芸芸众生上来敬拜礼佛吗?这一系列谜团不管怎样也探之不去。
诗仙李白当年游览过悬空寺后,挥笔写下“壮观”二字,写完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又在“壮”上多加了一点,这两个字至今刻在寺院脚下的岩石上。好多游人跑过去想跟壮观两字合影,人像靠得很近特别“壮观”,头顶上悬空寺本身的壮观倒显现不出了,大家寻思如何弄得两全其美。
更让我惊讶的是,悬空寺还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这种少见的教派融合也可算是古今难得的奇葩。
远道的僧侣结伴前来,也许是来考察培训吧。还没跨过吊桥,就拿起手机拍起来了。他们那虔诚专注依依不舍的样子让我动容。返回停车场时,我再一次回望了已不甚清晰的寺影。
《遥望悬空寺》
钱江湾
翠屏悬空轻飞燕,傲立北岳欲羽仙。
从来佛道分泾渭,何妨三教融古今。
云冈石窟是我们秦晋之行最北的一个景点。位于大同市西边十几公里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0多个,大小造像5万余尊,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从北魏文成帝到孝明帝前后建了60多年才建成。著名的高僧昙曜是总设计师,他指挥工匠凿山石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成了“昙曜五窟”。
石窟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虽然从外表看不少缺膊少腿蒙尘垢面。
我们进去细看的只是部分洞窟。其中的第五窟和第六窟是双窟,穿过前室进入后面的洞窟时,一尊十几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赫然出现在眼前。巨佛高高在上面目慈祥,我辈显得十分的渺小了。第六窟雕刻的众多壁画则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这个双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来到空旷的露天大佛前,阳光将巨大的佛像照得红彤彤的,气势更加恢弘雄壮。双耳垂肩的佛祖笑看人间百态,显得更加神圣庄严。看不少游客在这里摆造出手托大佛之类的各种手势合影,我内心觉得还是有“大不敬”之嫌,还是以一首即兴的小诗来礼赞吧。
《云冈石窟怀古》
钱江湾
武周嶙峋非伟岸,云中石窟踞海内。
秃笔难尽太和意,奇石纷呈菩萨情。
沐浴着晋中浓浓的秋色,穿行在禅意绵绵的古刹石窟之间,在萦绕的晨钟暮鼓中,一任烦念烟消云散,寻求内心的寂静与平和;在触摸着古木石雕的清凉中,感受历史的脉动,让心潮随风荡漾。
前段时间网上悟空带你游山西非常火爆,给不显山不露水的晋中大地带来了泼天的流量。许多历史学家都说“中国最好的建筑在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中国古代建筑宝库”。而山西的古建大半深藏于古刹殿宇之间。回首晋中遥远的前尘往事,倏然之间,悠扬的梵音已经越过千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