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三要素(一)汇总

发布时间:2024-09-24 03:06  浏览量:26

定义: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领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特点:

正确性:论点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比如,“努力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这一论点,符合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普遍认知。

鲜明性:作者在文章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例如,在讨论 “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 这一话题时,论点可以是 “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上学,因为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观点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

严密性:论点的表达要周密严谨,经得起推敲。比如,在论证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时,需要从企业的信誉、客户的信任、商业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使论点的逻辑严密。

唯一性: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当然,为了更好地阐述中心论点,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但分论点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举例: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人要在忧患中成长,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这一论点简洁明了,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列举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出身低微但经过磨难最终成就大业的人物事例,以及从个人到国家层面的论述,充分证明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23。

类型:

事实论据: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例如,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实论据,可以用来证明 “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的论点。再如,“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些数据可以作为 “中国政府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为人民谋幸福” 的有力论据。

理论论据:是指读者比较熟悉的或为社会普遍承认的道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科学原理、定律等。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名言,可以作为论证 “只有经历艰苦的磨练才能取得成功” 的理论论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一生物进化理论,可以用来论证 “人类社会也需要不断适应环境,才能不断发展” 的论点。

举例:在《谈读书》中,作者培根为了论证 “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这一论点,列举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等理论论据,从不同学科对人性格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定义: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举例:

举例论证:也叫例证法,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比如,在论述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可以列举爱迪生发明电灯、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等事例,说明创新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例如,在论证 “学习需要坚持不懈” 的论点时,可以引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等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如,在讨论 “挫折对人的影响” 时,可以将面对挫折时积极进取、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和消极对待、一蹶不振的人进行对比,突出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人的态度这一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例如,把 “知识” 比喻成 “钥匙”,“书籍” 比喻成 “阶梯”,“理想” 比喻成 “灯塔” 等,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比如,在论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时,可以分析人类过度开发、污染环境等行为导致的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后果,从而说明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