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滕元文教授团队:梨属植物的起源、多样性和品种分化

发布时间:2024-09-23 14:03  浏览量:23

梨属(Pyrus L.)植物为蔷薇科苹果亚族(原苹果亚科)的一类植物。自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于1753 年命名梨属Pyrus 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命名的梨属的属下分类单元(包括种、变种和变型)有1800 多个,但其中被分类学家接受的梨属植物种(包括自然杂种)只有70 多个。

▲ 川梨花和果实的变异

▲ 川梨叶片形态及特征

川梨 [ Pyrus pashia Buch.-Ham. ex D. Don; Prodr. Fl. Nepal.: 236 (1825) ] 在形态上表现了丰富的变异,特别是叶片的形状可能涵盖了梨属植物的所有叶片类型。

中国是梨属植物的发源地和梨属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分化中心之一,自英国的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于1826年发表名为中国梨(Pyrus sinensis)的新种以来,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杜梨、秋子梨和豆梨等中国原产梨属植物的学名。

1915 年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雷德尔(Alfred Rehder)发表了题为“Synopsi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Pyrus”的论文,描述了原产中国的梨属种12 个,奠定了中国梨属植物分类的基本框架。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有关中国梨属植物的分类研究没有进展,直到1963 年俞德浚等发表了新疆梨等5 个新种。

1963 年出版的《中国果树志·第三卷(梨)》共描述了包含这5 个新种的原产中国的梨属种13 个。

1974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三十六卷》详细描述了13 个梨属种。

至此,原产中国的梨属种有13 个的观点被广为接受,我国的教科书、学术著作和相关论文中大都引用这种说法。但这种说法显然忽视了1970 年以来国内外其他学者关于中国原产梨属分类的研究成果。另外,梨属植物自然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一些地区,以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为界,以东的梨属植物被称为东方梨,以西的梨属植物则被称为西方梨。一直以来,我国学者的关注对象基本上集中在我国原产梨属植物上,而对西方梨以及东亚其他地区原产的东方梨缺乏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国学者在梨相关研究中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在一些领域执天下之牛耳,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逐步扩展,研究对象也超出了中国原产梨属植物的范畴,因此需要对整个梨属植物有所了解。但遗憾的是,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至今缺乏一本系统介绍整个梨属植物的书籍。

▲ 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模式标本

藏于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植物标本室(The Herbarium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of Harvard University)(https://huh.harvard.edu/),编号为A00032485(左)和A00106236(右)

梨是世界上重要的温带水果,梨的产量在中国水果产业中仅次于柑橘和苹果,位居第三。与梨属植物自然分布相对应,世界上栽培的梨也分为西洋梨(P. communis)和亚洲梨两大类。亚洲梨主要栽培于东亚,而西洋梨是东亚以外梨生产国的主栽类型。与西洋梨为单一种不同,亚洲梨起源于不同的种。长久以来,中国学者认为栽培于中国的梨主要起源于P. ×bretschneideri、P. pyrifolia、P. ussuriensis 和P. ×sinkiangensis 等,分别对应白梨品种、砂梨品种、秋子梨品种和新疆梨品种。在日本和韩国商业化栽培的品种通常属于P. pyrifolia。基于形态特征,学界对于秋子梨品种和新疆梨品种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共识。但在国际上,从20 世纪早期开始,关于白梨和日本梨品种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白梨品种究竟起源于哪个梨属种?日本梨究竟起源于哪里?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特别是DNA 标记对东方梨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评价研究结果对于上述问题给出了新的答案,同时对于新疆梨品种和秋子梨品种的起源也有了新的见解。

▲(A)基于SSR 标记和贝叶斯模型计算的东亚梨的遗传结构;(B)东亚栽培梨 [ 包含了砂梨系统和秋子梨(秋子梨品种UP 和野生秋子梨WUP)] 各地理群体的遗传组成。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东亚梨的4 个同源基因库。柱形图代表不同地理群体中“纯合型”(non-admixed)样本(橙色)与“杂合型”(admixed)样本(粉色)的比例。实线圆的面积代表各地理群体中的“纯合型”样本个体数量

浙江大学滕元文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梨生物学研究,有机会到野外或国内外种质资源圃调查收集梨属种质资源,也有幸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加深了对整个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方途径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梨属植物起源、分类、系统发育、品种演化等方面的文献,包括历史文献和最新发表的论文,对全世界梨属植物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因此深感有必要对迄今为止、古今中外的梨属植物研究进行总结,编纂成书,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左右滑动查看 目录 →

《梨属——起源、多样性和品种分化》(滕元文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6)即为著者及其团队20 多年来在梨属植物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和品种演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一部关于梨属植物起源、多样性和品种分化的著作。

全书共分4 章。

第一章梨属植物的分类,介绍了蔷薇科分类的最新进展,梨属在蔷薇科中的分类地位,全世界梨属植物种及其分布地域,中国梨属植物的分类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西亚梨属植物的分类,东方梨和西方梨代表种的描述,梨属植物的分类体系,梨属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第二章梨属植物的起源,从化石记录到分子系统发育等多个层面介绍了蔷薇科、苹果亚族和梨属的起源;

第三章栽培梨的起源与品种演化,介绍了东、西方栽培梨的起源,主要国家的梨品种发展史及品种交流史,东、西方梨的栽培系统的划分及依据,梨属与近缘属的属间杂交产生的新种质等;

第四章梨品种介绍,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几大栽培系统的代表性品种、砧木品种和观赏品种。

酥梨(Suli)

原产安徽省砀山县一带,所以又称‘砀山酥梨’。该品种在不同地域也有‘砀山梨’‘雪花酥’‘金顶酥’‘金顶梨’‘平顶酥’等称谓(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963)。‘酥梨’是我国古老梨品种之一,在安徽砀山100 年生以上的树有1 万余株,200 年生以上的‘酥梨’仍然结果。‘酥梨’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梨品种之一,在我国很多梨产区曾经作为主栽品种进行栽培,在黄土高原和新疆等地的果实品质优于原产地。‘酥梨’是梨属植物中首个完成了基因组测序的品种(Wu et al.,2013)。

▲ 安徽砀山200 年以上的‘酥梨’树

单果重300 g 左右,大者可达500 g 以上。果实广倒卵圆形或近圆形,萼片多脱落。成熟时果皮为淡绿色,贮藏后呈黄色,果面粗糙,果点粗大而密。果心小,果肉白,石细胞较多,酥脆;汁液多,味甜,无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Brix 左右。品质中上。在安徽砀山9 月上中旬成熟,果实耐贮藏。

▲ ‘酥梨’结果状及果实形态

树势旺盛,树冠稍开张。腋花芽易形成,短果枝结果能力强。

该品种用作亲本培育出的品种有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的‘秦酥’(‘砀山酥梨’ב黄县长把’)、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晋蜜’(‘砀山酥梨’ב猪嘴梨’)、山东农业大学的‘山农酥’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新梨1 号’(‘库尔勒香梨’ב砀山酥梨’)等。

梨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国内出版的各个层面的梨树志或果树志,以及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梨属的著作中都对梨品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本书只选择对现代梨品种改良做出重要贡献的品种、在产业上正在发挥或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以及在某一区域知名的品种进行介绍,主要介绍品种的来源、育种或发现过程、历史、对产业和育种的贡献、果实的主要特性、结果习性和特殊的抗性等,不对其他植物学性状进行描述。另外,本书也对其他书籍中少有涉及的砧木品种和观赏品种做了简要介绍。品种介绍中除了特别需要标注的文献外,考虑到文字的流畅性,对性状的描述不做特别的文献标注。品种性状的描述除了著者的研究观测,也参考了其他文献。书中所有植物标本图均已获得相关植物标本馆授权使用并获赠高清图。

在书稿付梓之际,特别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日本鸟取大学田边贤二教授,是他帮助我打开了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大门。本书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计划项目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等的资助。此外,书中果实形态照片的收集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无私帮助,他们或惠赠照片,或协助拍摄,或提供用于拍摄的果实样品,为本书增光添色,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文摘编自《梨属——起源、多样性和品种分化》(滕元文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6)一书“前言”“第四章 梨品种介绍”,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审图号:GS京(2024)0889号

ISBN 978-7-03-075034-1

责任编辑:王海光 田明霞

本书是一部关于梨属植物起源、多样性和品种分化的著作。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第一部分,介绍了梨属植物的分类和起源,具体包括梨属在蔷薇科植物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全球梨属植物的分布,梨属植物的分类系统,梨属植物特别是中国梨属植物分类的历史,重要物种尤其是国内已出版书籍中很少介绍的西方梨种的性状;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了栽培梨的起源、品种分化和传播,重要亚洲梨品种和欧洲梨品种的果实性状及其育种用途,以及梨的无性系砧木品种和梨属植物观赏品种的性状及用途。书后附有索引,便于读者查询。

本书可供果树、园艺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园艺和植物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参考。

一起阅读科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