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宇宙、阴阳更相动薄、顺天以求合、算者天地之经纬
发布时间:2024-09-21 20:03 浏览量:29
宇宙中国古代时空理论。宇与宙,二字的本义分别是屋檐与栋梁。变而称空间,再演为无限空间,《管子·宙合》:“宙合有橐天地……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至墨子及其弟子,以宇久论述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墨经》:“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经说》释为:“久,合古今旦莫(暮)。宇,冡(蒙)东西南北。”对久和宇的关系,《墨经》又认为:“宇或(域)徙,说在长。”《经说》释为:“宇,长徙而有处;宇,南北在旦又在莫(暮)。”长即久即宙,是时间。它与空间的宇相需而俱迁徙、延伸,至于无穷。这是一个无有穷尽的三维时空。其后,《庄子·庚桑楚》有相近之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与之同时或前后的《尸于》,将二维空间发展为三维空间,提出四维时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其说为汉代淮南学派所继承。“四方上下”与“往古来今”之论,都未语及始终,具有无限性。但不明确。所界定的宇宙,与天地的关系也未讨论。扬雄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太玄·玄摛》说:“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以天壳之内的天地为空间,它在时间上始于开天辟地。至东汉张衡以天地之外未可或知者为宇宙,《灵宪》:“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阴阳更相动薄中国古代的一种气象理论。西汉董仲舒认为风、雨、云、雾、雷、电、雪、雹之生,其一般原因,为“阴阳二气”“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歊蒸”。但对每一种气体气象而言,又各有不同。“气上薄为雨”。具体过程与原因如下:“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在空中,“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已与现今之说基本相同。又说大小、疏密、暖凉:“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疏而密。”“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故人得其暖”;“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故人得其凉。”雨与其他气象关系:“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雹,散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为雹焉。”空中相薄之气,不上反下,则为雾。又说:“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西京杂记·董仲舒对鲍敞问雨雹》)但董仲舒是以此来解释天人感应,说“太平之世”,风顺雨调;“政多纰缪”,风雨成灾。
顺天以求合中国古代的历法思想。西晋杜预总结汉魏时期两种对立历法思想的斗争,在《春秋长历》中,提出:“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顺天。”认为制历要遵循天体运行规律,与其相符合,而不应使天体运行符合历法。否定以人事干扰天象,认为历法误差出于天体运行的自然之理,是天道自然思想在天文历法领域中的反映,此说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天文历法家所继承,成为这一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刘宋何承天、祖冲之先后修历,均以“顺天求合”为指导思想,抨击旧历法体制,反对为合顺天。何承天《上元嘉历表》曰:“治历之训,言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也。”祖冲之《辨析戴法兴〈议大明历〉》云:“天数渐差,则当式遵以为典,事验昭晰,岂得信古而疑今。”所谓“式遵以为典”,均乃仿效遵循天道以为法则。
算者天地之经纬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孙子算经》:“夫算者,天地之经纬,群生之元首,五常之本末,阴阳之父母,星辰之建号,三光之表里,五行之准平,四时之始终,万物之祖宗,六艺之纪纲。”以为数学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一切,是宇宙万物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