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的年轻人,爱上了新中式班服
发布时间:2024-09-18 06:06 浏览量:31
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喜欢一些土土的东西。
我朋友 @小鲁贤儿 最近在县城老家买了房。现代的装修,他淘了一张实木的八仙桌、一些文玩、字画布置了一个中式书房。
我很诧异。八仙桌不是爷爷那辈才用的家具吗?
@小鲁贤儿 笑我太土,说,这叫新中式,传统的中式风格和现代元素结合,是现在最潮的。
仔细观察,身边流行的新中式东西确实越来越多了。
同事最近爱喝“冰中式”,一种在冰奶茶里加红茶、枸杞和桂圆的饮料,说全靠它续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盘串儿、穿盘扣开衫、练八段锦的大爷大妈们,成了这届年轻人的流行风向标。
我认识的一个 00 后女孩 @青青子 画柳叶眉,扎高马尾,穿盘扣的唐装,看起来很飒。朋友说她是个“半古人”,因为她衣柜里几乎都是新中式的衣服。
00 后似乎已率先完成了对中式审美的“去耻化”。
刚布置书房时, @小鲁贤儿 也有点担心中式风格看着老气,和家里现代化的装修风格不搭。
但装修好了之后,真香定律虽迟但到。书房几乎成为了他除了卧室,使用率最高的地方。
他在医院工作,每天有处理不完的琐事,填不完的表单,回到家,还要被迫面对同侪压力。
妈妈一见他,就念叨谁谁在北上广落户买房了,谁谁结婚了,谁谁考上省会的公务员了。
@小鲁贤儿 听着很烦躁,但下了班的他已没力气和母亲争辩,哪怕一句。
他躲回房,点香、品茗。在茶香氤氲中,他的心也静了下来。
尤其是下雨天,听着屋外的雨声,什么都不干,只盘腿坐着,就能体会古人说的“宁静致远”并不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太需要“土方子”来养自己了。
@绿绿 最近去南方出差,到酒店的第一件事不是瞅房间里的拖鞋,也不是找 Wi-Fi 密码。而是冲进浴室里,虔诚地拿起中式大木盆,小心地撒上自己带的草药包,开始泡脚。
每天早上,她还会跟着视频,练一会儿八段锦。
养生是其次,每天泡脚和练八段锦给 @绿绿 一种内心的确定感。
工作群里回不完的需求折磨着打工人的脆弱的神经,老板的朝令夕改摧残着打工人的灵魂,随时失业的威胁是悬在打工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外界不可控的太多,人的不安全感太强。但不管下一秒发生什么,至少在泡脚和练八段锦的十几分钟里, @绿绿 觉得自己的心是静的,稳的。
我还发现,年轻人的喜欢的新中式并非一味复制传统。
@青青子 是从小看热血漫和武侠剧长大的小孩。她的自我认知是一位潇洒的女侠客——飒又不失女性本色。
甜酷风、辣妹风、Y2k 、中性风,这些流行的穿衣风格都无法帮她实现这种自我表达。直到她买了一件改良版的马面裙,她穿上后,才感觉味儿对了。
她还专门去研究了中国传统的妆面。
光研究眉形,就看得她眼花缭乱。中国古代女子的眉形十分多样。光唐代流行的就有绛仙眉、柳叶眉、却月眉、阔眉、远山眉、愁眉等十多种。
读到远山眉的介绍时,眉如远山,细长而曲,色微淡, @青青子 震动了,传统中国人可以把一种眉形形容地这么美。看着女子的眉毛,彷佛你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座远山。
“读到这句话,你就明白,女人描眉不是一件小家子气的事情,它是很开阔的”。
她想把一些古代的妆面技巧借用在自己日常的妆效里。她喜欢古今联动的感觉。
前不久,她读余秀华的《今夜,我特别想你》里面有一句“只要想到你,世界在明亮的光晕里倒退”,她立刻联想起张九龄写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大叹了声:妙哉!
她为此特意订做了一件宋锦的对襟盘扣外套,想在中秋时去洛阳穿着赏月, 想象着在李白、苏轼都曾待过的地方,念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青子 认为,“张力感”是这种风格的最大魅力——既有中式古典美,又有当下的潮流感。
这让我想起了余秀华在舞剧《万吨月色》里的样子。那是一出由新世相参与出品的现代舞剧,将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排练时,她却穿了一件典型的新中式服装。
美,往往会在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和张力 里被放大。
穿马面裙时,@青青子 会在上面搭配一件衬衫;穿改良旗袍上衣时,她会在下面穿一条宽松版的牛仔裤,制造出既古典又现代的冲突感。
这样打扮着走在街上时, @青青子 常幻想自己是古代的侠客,像李白诗中写的那样,“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琢磨老古董?
或许是因为,传统文化里的某些精神和气质回应了年轻人的现实烦恼。
@小鲁贤儿 查资料发现,中国自古就有“文人书房”的传统。
宋朝的曾布在《质夫帖》里写,秋意加爽,窃惟悠游图史之间。秋天,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在书房里看书。
古代文人在书斋中的生活方式十分多样,阅读、挥毫、焚香、临帖等。
从古至今,书斋都是精神田园所在。
他喜欢的诗人余秀华出名前,就住在家中的矮矮的老屋里,支着一个简易小桌子在走廊下写作。
在这种临时的环境中,她写下了“覆盖我的大雪是白色的,落在雪上的乌鸦是黑的”这样的诗句。
成名后,她搬进了楼房,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她在书房里摆满了一书架的书,悠闲地在书房里焚香,阅读。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把书斋的状态和人内心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他在《诸上座帖》写,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
“明”和“净”除了指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书桌,还是指内心的明净,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见到古人。
@小鲁贤儿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感觉一点子被点醒了。
不管外界如何变动,人只有保持自己内心的明净,才不会外界干扰,在压力和比较中迷失自己。外界纷纷扰扰,我独辟一方天地。
“狗屁工作”永无止境,高失业率又让人不敢逃离。卷不赢,又躺不平是许多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面对真实生活的的泥泞,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用以缓冲的避难所。
向古人借一点智慧,便像是服下一剂汤药。
时代的不确定越强,人的内心越需要越需要一片月色,一片天地。
这个中秋,天猫热播联合新世相,携手舞剧《万吨月色》,共同呈现「万吨月色,一身皎洁」,一同探索新中式美学的边界,挖掘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方审美意趣。
我们欢迎更多与新中式美学同频共振的你,一起追求东方文化之美,着新中式服饰、品古人饮食,于文人书房中,寻内心安静。
9 月 19 日至 9 月 21 日,打开淘宝搜索「热播发红包」,来新中式美学活动,装修、妆容、美食、穿搭四大区域的新中式好物等你来探索, 至高 888 元美学红包等你发掘。
如果你也爱好新中式生活方式和审美,欢迎在评论区展示。
我们不断回头追溯,是为了安放当下的自己。
撰稿:阿珍
责编:梁珂
晚祷时刻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行香子·述怀》
用你喜欢的方式
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