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金木水火土》首次标明是“民间歌谣”,有说服力吗?
发布时间:2024-09-09 00:04 浏览量:33
《金木水火土》是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部分的第二课。
2024年修订版里,这一课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变化,就是通过脚注的形式,标明了课文的来源:
2024年版
“本文是民间歌谣,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而在初版直到2023年的版本里,这一课没有任何的文字标明它的来历。
2023年版
在人教社配套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上)》中,则将课文定性为“儿歌”。
我们看看书中是如何说的: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在汪潮主编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文本解读及学习设计:一年级上》(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1. 文体特点。
本课以儿歌形式,渗透了中国古代人民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儿歌首行以“一二三四五”起句,五个数字是先人认识世界的开始。第二句,介绍自然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也是中华民族祖先认知宇宙构成的元素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第三、四句,介绍天在上,覆盖大地,太阳与月亮送来光明与温暖;地在下,承载万物,给予土壤与营养,衍生万物。整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在快乐诵读中进行识字。
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有“一、二、三、四、五、上、下”。
本课是第一次学习写字,要求认识田字格,掌握笔画“横”“竖”,掌握“一、二、三、上”的笔画与笔顺。
课后还要求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文化底蕴。
儿歌的内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浓缩了我们的先祖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和朴素的辩证法,认为宇宙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相生相克发展的。天地分上下,浩浩荡荡,日月亘古不变,送光明与温暖,都是世界万物生长的主要依赖,其中“人”立于天地之间,为天地之精灵。
在学写方块汉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静心写字,字如其人”“写好方块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文化品格。——
那么,《金木水火土》的出处在哪里?
笔者作了一番查找,对该篇课文的定性,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用儿歌标注它的属性,未免有一点外延属小了。
因为很多情况下,《金木水火土》的内涵,不仅仅是可以作为儿童所使用、吟诵、熟稔的歌谣,它更多地出现在中国文化浸染的各个领域、各个维度、各个时空中,它显然要比“儿歌”所能蕴含的适用空间要广博得多。
因此,笔者向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建议《金木水火土》最合适的定性,应该属于“民间歌谣”。
笔者当时的建议如下:
——关于“金木水火土”,查了一下,《教育研究与评论(小 学教育教学)》 2023年第1期中刊载“童谣和儿歌:母语 的再出发——《快乐读书吧》解读之一》(姚苏平,江 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一文,认为:《金 木 水 火土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 古”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改写 的,四句话涉及数字、五行、空间、时间,充满了中华 传统文化的意蕴。
但《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中,均无类似词句,显 然不是源头。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直在民间流传,作为丧 事、玩杂耍、施法术等民间行为中的用语,早在在明朝 珍本丧事《开歌路》中已有记载,流传到民间,内容演 变为简短易记的形式。
过去私塾传授学生练字,多用“写好的本,蒙上竹箱纸 ,照样摹写下来”,称之为“仿影”。“仿影”多是四 句韵文,如“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 日月明今古。”
在王毓银主编的《民间歌谣》(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里直接将之称之为“民间歌谣”。
由此可见,“金木水火土”有一个不断进化与增饰的过 程,是民间累积的产物,因此,将之归类为“取自民间 歌谣”,还是比较恰当的一个选择。——
现在看来,笔者的建议或许吻合了教材编写组的集体定性,在2024年秋学期的教材上,在课文里加了表示课文性质的脚注,基本与笔者所见“不约而同”。
笔者还写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这就是2024年5月13日发出的“小学课文《金木水火土》的来源之谜,教辅论文信口开河,误人子弟”,基本把笔者的建议,展开成一篇系统的论述,供有兴趣的朋友有暇阅读。
有一位网友对脚注的细节有疑问,问曰:
“这个脚注说的‘有改动’,是不是改动的‘照’字?”
笔者作如下回答:
“之前我写过一个分析,有各种版本,‘照’在有的版本中是有的”。
网友再问:
“您这篇文章我看过。如果有这个版本,就不应该说‘有改动’。
笔者不得不认为网友说的也有道理。因为《金木水火土》并没有一个定型的版本,脚注里只要注明是民间歌谣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加上有改动吧。
这是笔者浅见,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