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地震罕见现象,合肥近16个月9次地震竟发生在同一乡镇?
发布时间:2025-06-25 10:35 浏览量:19
2025年6月25日凌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再次出现地震。此次地震出现在午夜1点14分,震级2.9级,震感较弱,所幸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此次地震可能是2024年9月18日4.7级地震的余震。
这是从去年2月以来,连续第9次地震了,几乎锁定在同一位置,而震中居然都是发生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肥东县梁园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北部,恰好处于我国郯庐断裂带上。自2024年2月24日发生3.5级地震以来的16个月里,相继发生了9次2.9级及以上地震。如此机缘巧合的现象,纵观中外古今,实属罕见!
2025年6月25日1时14分,2.9级,北纬31.97°,东经117.58°,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5年1月27日5时58分,3.0级,北纬32.01°,东经117.59°,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5年1月16日18时52分,3.7级,北纬31.97°,东经117.61°,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4年10月1日16时34分,3.3级,北纬32.97°,东经117.61°,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4年9月25日19时29分,3.8级,北纬32.00°东经117.61°,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4.7级,北纬31.98°,东经117.60°,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4年9月14日5时12分,3.9级,北纬31.99°,东经117.62°,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4年5月12日2时32分,3.1级,北纬31.99°,东经117.60°,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2024年2月24日18时13分,3.5级,北纬31.99°,东经117.60°,震中: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
这连续9次地震中,最大震级是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发生的4.7级地震,梁园镇附近的江淮地区皆有震感,波及范围较广,这是近年来合肥乃至安徽省和华东地区震级较高的地震。此次梁园镇发生2.9级地震,已经是最近16个月来发生的第9次2.9级及以上地震!前8次震级都是3.0级及以上地震。
2024年9月14日至10月1日,半个月的时间里,合肥梁园镇连续出现4次3.3级及以上地震,梁园镇附近有震感。特别是2024年9月18日发生的4.7级地震,这也导致部分民众产生担忧,在公园和大街上等开阔地带搭建起了帐篷过夜。后经过高级别专家组科学研判,合肥地区并不具有较大地震的可能性!
我们学过地理都知道,合肥市处于郯庐断裂带上,肥东县是郯庐断裂带的南段部分。郯庐断裂带下的地质活动较频繁,历史上最近400年中,总共发生过5次7级以上地震。从地震统计数据分析,郯庐断裂带历史上的大地震主要集中于北段,而南段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未发生过中型震级以上地震。
自有记录以来,合肥地区从未发生过较大震级的地震,而近现代以来更未发生过超过5级地震。目前为止震级最高的地震是2024年9月18日发生的4.7级地震,因合肥处于平原地区,当时与其邻近的江苏部分地区、马鞍山、芜湖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震感。
合肥地处我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历史上的经济中心之一。合肥市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巢湖平原,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泥沙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河流密集。巢湖平原以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得名,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巢湖古时并非是如今的地貌,据《巢县志》、《庐江县志》等历史文献记载,三国东吴大帝孙权赤乌二年(即239年),巢湖平原东南的古巢州突然地陷成湖,形成如今的东南地势低,西北地势高的走向。当地民众至今还流传着“陷巢州、涨庐州”的民俗传说!
如果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位于合肥(古庐州)东南的古巢州地区在东吴的赤乌二年发生了连续性地震。其实巢湖并不是因形如鸟巢而得名,而是此地先民为上古有巢氏的得名巢州,此地有大湖,名曰巢湖。巢湖地区是泥沙沉积地质,结构松软,赤乌二年的连续地震使得巢湖东岸出现地质塌陷,导致巢湖水位东移。当时古巢州恰好地处巢湖东岸,因而被湖水淹没,位于巢湖西北沿岸的古庐州地势被抬升。民间因此流传出“陷巢州、涨庐州”的说法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巢湖沿岸地区,至今还仍然流传着一句“陷巢州、涨庐州”的民俗传说!据当地民间口口相传的说法:古时巢州突发大旱,草木不长,赤地千里。适逢东海白龙巡游至此,见民生凋敝,心生善念,于是施法降雨,以救生灵。白龙此举明知有悖天条,却依然行此善举。巢州生灵命中有此劫数,天帝得知后将白龙治罪,命其打落凡间,替巢州生灵受劫后方可回天。
当晚白龙一直命中遭此劫数,于是托梦于全城百姓,告知事情原委,希冀巢州百姓助其渡劫。白龙如约而降,时人认为龙为上古稀有之物,食之可得长生之术!巢州民众见天降长生之物,岂可放过,遂弃白龙舍身降雨救命之恩,竟争相纷抢龙肉,不到一个时辰龙肉尽剃,只剩满地龙骨。巢州有一焦姓母女,平生行善,不忍白龙沦落至此,遍假捡食龙骨之名,偷偷将龙骨藏于潭渊之中,以泉水保其不腐,每日以晨露滋养,以助其复生。天庭得知巢州百姓以怨报德,更忌凡人窥得长生之道,恐永生祸患。为绝凡人偷生之念,以彰天地自然之理,通知白龙地陷巢州之日,即是白龙飞升之时,以巢州东门石狮子眼红为号,狮眼猩红之机,当是巢没之际。白龙不愿焦氏母女一同覆没,实告以陷巢之事。焦氏母女大惊,不忍城中老弱妇孺同罪,于是将天机告知全城。
焦姑跑至东门,一面呼喊,兼看石狮眼睛是否变红。此时恰巧一屠夫经过,得知事情经过,捧腹大笑,质疑石狮眼睛如何能变红,倒不如他用猪血给点红,看是不是真的地陷。霎时间大水四起,巢州地陷,全城百姓无一幸免。白龙真身重现,感念焦氏母女恩德,遂将焦氏母女沉没之处点化成姥(母)山和孤(姑)山,连焦姑的鞋子点化成了鞋山!
巢湖地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权当虚构的感人故事听听罢了!但随着近年考古的不断深入,文物工作者在巢湖水下发现了古代城址建筑和一些玉饰、银铜器皿、陶罐等文物。证实历史上的确有古巢州城沉入水下,在巢湖水下沉睡这一座曾经繁荣一时的古代城市。根据考古专家推测,巢湖陷落并不是神话传说,而是巢湖地区的地质活动带来的变化,当地民间流传的“陷巢州、涨庐州”的说法与合肥所在巢湖平原地区的地质演变情况基本符合。
本期就到这里!
- 上一篇:《音乐周报》2025.6.25目录
- 下一篇:散文 | 汪曾祺:读廉价书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