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诗词为什么古今中外无人可及?三大情怀没有人能拥有

发布时间:2025-06-24 13:57  浏览量:17

中国是属于诗的国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中国的诗词文化添砖加瓦,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词。

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样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词名句。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毛主席的诗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毛主席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词造诣早就已经超越了中国所有的诗人,即使是苏轼、李白也难以企及毛主席的高度。

为什么毛主席的诗词能成为古今之最呢?今天就让我一起来领略一下毛主席诗词中的伟大情怀!

一、人民情怀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耕国家,农民占了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

但是旧社会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农民们被剥夺了田地,只能给地主打工。

在地主阶级的剥削下,农民们非常贫穷与辛苦。

毛主席作为一个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人,他自小都非常同情农民。毛主席的诗词中也处处体现出了毛主席对农民的关怀。

1927年,毛主席在湘赣边境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在他带领着起义军从江西向湖南平江、浏阳挺进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当中,毛主席一言就点出了旧社会农民与地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同样也是秋收起义的原因之一:帮助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翻身做主人!

毛主席自始至终都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自己的己任,一直都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开国领袖,之所以能带领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正是因为他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记挂在心上!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非常关心人民的健康问题。

在他得知江西一带的人民长期遭受着血吸虫病的折磨后,立刻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

1951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血防九人组,专门领导血防工作。

在毛主席的关怀之下,在中央的领导下,江西省余江县的干部、群众与血吸虫病战斗七个春秋,终于在1958年时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

1958年6月13日,当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地一夜没睡。

第二天,毛主席便迎着日出,挥毫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伟大的人民情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毛主席对人民深沉的爱。

二、民族情怀

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就将拯救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和志向。

1915年,当得知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下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还是学生的毛主席愤然写下一首《四言诗》: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这首诗,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有力,毛主席想要为国家民族报仇雪耻的心情溢于言表。

十年之后,毛主席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湖南省代表,而革命的形势也正风起云涌地发展着。

全国各地民族解放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仿佛看见了中华民族即将打破锁链、冲破黑暗的美好前景,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中,毛主席以“万户侯”讽刺当时蠢蠢欲动的反动势力,将他们比作腐朽的粪土,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必然会击败他们,实现最终的民族解放。

毛主席在诗词中是这么说的,他也这么做的,最终毛主席带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获得了真正的民族解放。

1957年,毛主席回到了韶山,回想起三十二年前,为了民族解放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们,不禁感慨万千,从而写下了又一名篇《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主席的一首首诗词中,表现出了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值得我们珍视,也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三、世界情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从此以后站起来了。

跟中国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苏联为我国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帮助我国快速完成了工业化,这份恩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但是,世界的局势永远是在变化当中的。

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集团上台,野心勃勃的赫鲁晓夫完全否定了斯大林,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分裂,中苏关系也逐渐恶化。

1960年7月,苏联突然撤走援华专家,撕毁中苏合同,挑起中苏边境纠纷,任意践踏国家间的关系准则,推行世界霸权主义。

赫鲁晓夫的一意孤行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为日后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毛主席以极其广阔的战略目光,看透了苏联的前景,因此于1961年11月17日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这首诗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背景,以寓言故事的方式向全世界的共产主义战士指明了今后的战斗方向,也隐喻了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不能长久。

1963年7月至8月苏联与美、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这个条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限制中国的核武器研究。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突破技术的壁垒,终于,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引爆!

1965年5月,毛主席回忆起自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中苏之间的种种不愉快,于是写下一首霸气十足的《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在当年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毛主席毫无惧色,买对苏、美、英三大强国的封锁,坚定无畏地走出了属于我国独立自主的核武道路。

这首词毛主席依然是以寓言故事的方式,将中国人民比作“鲲鹏”面对“炮火连天”的国际局势,无所畏惧;而将赫鲁晓夫以及修正主义比作“蓬间雀”,被英美帝国主义吓倒,目光短浅,只能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

最后以一句“试看天翻地覆”霸气地宣布中国必然能成为世界大国,而苏联的修正主义和英美的帝国主义必然会走向灭亡。

如今,苏联已经解体,修正主义彻底宣告失败,英美帝国主义的路又还能走多远呢?

这就是毛主席伟大的世界情怀啊,他的目光就是如此的长远,如此的锐利,可以一眼看破事件的本质。

毛主席一生创作了100多首诗词,他的诗词充满了人民情怀、民族情怀和世界情怀,展现了中国革命家和中国人民勇于奋斗、独立自主、不畏强权的伟大精神,是古今中外真正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