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活在自己的热爱里

发布时间:2025-06-06 09:34  浏览量:71

文/博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何其短暂,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对这个困局,好在我们人是一种思想动物,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让我们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尽自己所能,围绕自己的目标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快乐,并感受到幸福,也最终体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人活在世上,没有人想去自寻烦恼,都是奔着快乐幸福的目标去生活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时越想摆脱人生的烦恼,烦恼却总是不断来敲门。面对烦恼,不少人缺少必要的清醒,容易犯情绪化的错误,于是自投罗网,整天与烦恼纠缠在一起,于是乎,怨天尤人,久而久之,就会沉入生活的谷底而不能自拔。其实仔细考虑一下,生活的苦酒都是自己酿造的,但自己缺乏内心的清醒和冷静,只好随了生活的波浪,任由风吹浪打去。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活在世上,总是要干一点事情的。至于干什么,还是要遵从内心的提醒,找一点自己想干,又适合自己干的事情最好。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太好找,但是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去面对这个问题的,谁也不能绕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当今社会,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并且也不再是困扰我们生活的一个大问题了。因此在温饱生活的基础上,追求更高质量和更有品味的生活,成了当下人们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人既然是精神动物,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必须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关注一下我们的心灵世界。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之下,许多人已经堕落成了唯利是图的利益动物。挣大钱,比消费,玩刺激,成了不少人的生活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大都靠利益链条的拉动。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看财富的多寡。无钱寸步难行的社会现实将人们内心曾经原本崇高的精神信仰,高贵的浩然之气冲击得荡然无存。正因为如此,人们活得非常迷茫。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生活,如何让自己像处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独善其身,保持自身的君子品行是我们当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要寻求精神上的围,从而找到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安顿我们的思想灵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虽然轻松自在,毕竟对我们这些接受过真善美思想洗礼的人来说,心有不甘。作为普通的社会公民,我们虽然身份卑微,但保持内心的高贵和起码的人格尊严,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作恶,不助纣为虐,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不做金钱的奴隶,用自己内心的执着,坚守道德的制高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意义特别重大。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各种社会潮流对我们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并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只要是人,谁都不能免俗,关键是要洁身自好。能否做到这一点,平时要养成一点个人的高雅爱好,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免疫力和价值判断力。

何谓高雅的爱好?放眼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关注投射到超越世俗的精神领域,并进行着形而上的自我思考。做这样事情的人,也许会招来别人的嘲笑和讥讽,这很自然。就连马克思这样的旷世天才也曾经借用但丁的名言来激励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由此可见,走自己的路,也并不好走。不要过度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走自己的路,鞋子穿在自己的脚上,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走自己的路,关键是要选对自己的路,确保自己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暂避一下世俗的喧哗,通过读书,多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大师进行一下交流,从他们富有哲理的善意提醒中,反观一下自我,会发现我们身上的各种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道理放在那里,也不难理解,可一旦被世俗的事务缠身,哪里还顾得上去想这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做人之道呢?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都已经是读书人了。但是读书有两个目的,一是求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二是做人,让我们更有社会责任感。

现在我们读书的目的,过分偏重求知,忽略了做人,于是满世界到处都是聪明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这正是令我们当代人苦恼的症结所在。闲来无事,读一点古今圣贤留给我们的那些无关乎挣钱,却有益于身心,关乎做人的书,太有必要了。看似无用,实则大用的圣贤书,现代人读得太少了,我们好多人真地到了需要读书补课的时候了。

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世俗生活中走出来,以虔诚之心态,重新走进传统经典中,汲取先贤的生命智慧,将其化作我们生活的营养,滋补一下我们贫瘠的心灵世界,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读书的目的在于过一种有一定深度的精神生活,通过与先贤的精神交流,让自己从喧闹的世俗生活中走出来,用书中得到的精神智慧,来参悟纷纭复杂,眼花缭乱的现实生活,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为自己的人生定好坐标,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只有走对了路,才会避免人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该有的悲剧。现在不少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放弃了本该坚持的读书习惯,以撞大运的方式,跟着感觉走,人生没有规划,走到哪儿,算哪儿。生活中出现一点波折,就大呼小叫,拿不出及时的应对办法和有效措施。究其原因这些人没有养成过精神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乏有深度的精神判断和理性分析。长此以往,肤浅的物质生活一旦无法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世俗欲望,就会被欲望绑架,这样生命之舟迟早是要倾覆的。

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外,找点空闲,挤点时间,于无声处静下心来读点书,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呼吸一点高雅、纯净的精神空气,潜下心来过一种自我的精神生活,让精神的阳光照进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样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投资,更不需要招摇过市,关键是需要一种心情,需要一种态度。只要真心喜欢,认真对待,让自己生活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里,生活的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人生的快乐便会与日俱增,这样的生活状态久了,人生焉能不幸福!

作者简历:博华系陈士葆之笔名。1964年出生于博兴县,工作于桓台县,中学高级教师。生性淡泊,雅好读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将自己生活中所感所悟借助灵动的文字写成各种随笔散文,用博华之笔名发表于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