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被王熙凤叫周姐姐,怎么到刘姥姥嘴里就成周嫂子了?

发布时间:2025-06-06 08:30  浏览量:38

《红楼梦》与如今虽只隔了三百年,却跨越了两个大时代,中间横亘着一道名为“古今”的鸿沟。导致今人很难完全理解古人的一些寻常的礼仪规矩。就以称呼为例,《红楼梦》里五花八门的叫法,也让人眼花缭乱。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去周瑞家的寻求帮助,当时寻人带路的小孩,唤周瑞家的作“周大娘”;刘姥姥一见周瑞家的称为“周嫂子”;平儿见了周瑞家的也称“周大娘”;而王熙凤以及后面的贾宝玉、薛宝钗,又都称之为“周姐姐”;赖嬷嬷给周瑞家的儿子求情时,也唤她作“周嫂子”……如此这么多称呼,究竟要如何区分呢?

其实,要说清楚“称呼”的问题,就要涉及当事人的身份和立场,反映了传统社会复杂的人情关系。

“周大娘”,是对周瑞家的敬称。这个称呼代表的是辈分、地位。是周家大伯母、周家大娘子的简称。

告诉刘姥姥周瑞住处的老门子说的“他家娘子”,就是指周瑞家的,也是“周大娘”的一个简略客气的称呼。

而领路的小孩,也是贾府的奴才,他的父母与周瑞家的平辈,年纪可能略小,称呼“周大娘”,就是周伯母的意思。

平儿因为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辈分比主子低一辈,又与周瑞家的同为从王家出来的奴才,无论从凤姐还是从辈分论,都要唤一声“周大娘”,也是周伯母的意思。当然平儿父亲如果比周瑞年纪大,也可以唤一声周婶子。但一般来说“大娘”要比“婶子”尊敬。“周大娘”也体现了王夫人陪房的地位。

“周嫂子”,是刘姥姥与赖嬷嬷的口吻,两者也不一样,但都不涉及辈分。他们两个年纪都远大于周瑞家的,都是长辈,“嫂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刘姥姥唤周瑞家的周嫂子,是以王狗儿论。王狗儿与周瑞称兄道弟,叫周瑞家的“嫂子”,刘姥姥便称呼周瑞家的为“周嫂子”,也有周家嫂子的意思。

赖嬷嬷唤周瑞家的周嫂子,与刘姥姥差不多。但又要高一辈。周瑞与赖尚荣是一辈,赖尚荣唤周瑞一句“兄”,赖嬷嬷老资格,也就以孙子的身份称呼周瑞家的。

而且,刘姥姥称的“周嫂子”,是以她的辈分,最合适的高称呼。但对赖嬷嬷来说,“周嫂子”则是她能给予的最低的客气称呼,除此之外,“周家娘子”或者“周媳妇”,都显得太生疏,也对王夫人不敬了。

周姐姐,又是另一种客气。是王熙凤、薛宝钗和贾宝玉这些王家血脉,对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人的敬称。

不过这里要注意他们都管周瑞家的唤“周姐姐”而不是周嫂子,这就区别了以周瑞还是周瑞家的为主称的关系。

如果以陪房周瑞为主称,贾宝玉们唤周哥,周瑞家的就是周嫂子,不会叫周姐姐。

而以周瑞家的为主称,就说明周瑞家的除了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媳妇的身份之外,更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才是。

王熙凤嫁给贾琏时,除了来旺、来喜等陪房之外,还有平儿等四个陪嫁丫头。她留下了平儿给贾琏做通房丫头,其他三个丫头死的死,嫁的嫁。死的不说,嫁的也不排除就给了来旺、来喜等陪房为妻。

王夫人有“赵钱张李,周吴郑王”等八房陪房,至少也应该有四个陪嫁大丫头。其中周姨娘极有可能是周瑞的姊妹,如同平儿被留做通房丫头,而周瑞家的这种丫头,也就许配给了周瑞等陪房为妻。此处要注意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应该是周瑞的父母,周瑞和赵国基、赵姨娘·们,更多属于陪房第二代。

正因为周瑞家的曾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如同平儿等一样,王熙凤等王家血脉,才从王夫人的角度,称呼她为“姐姐”。她又嫁给了周瑞,便冠以夫姓,称呼“周姐姐”。

“周姐姐”更突出周瑞家的陪嫁丫头的身份,也说明陪嫁丫头要比陪房更体面,地位也更娇贵。

综上,同一个人的不同称呼,体现的是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人情世故。《红楼梦》对这些细节的极致描写,就凸显了中国古代社会世俗民情。这是其他历史小说不具备,也是《红楼梦》的价值体现。时至今日,有些说法还在坚持,但有些规矩礼法已经渐渐湮灭于历史的滚滚进程之中。也好在有《红楼梦》传世,能让人一窥那段历史光阴中最完整的一段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