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救巧姐时发生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巧姐结局又是如何?
发布时间:2025-03-23 20:08 浏览量:5
文|一说红楼
编辑|一一
《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从刘姥姥和周瑞家的对话中,能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刘姥姥在五年前,就曾带着外孙板儿来过荣国府。
图|刘姥姥和板儿
这一年,凤姐十五岁,还未嫁给贾琏。
第六回中,板儿五六岁。那么五年前,他也就一岁左右。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对贾母说自己七十五了。那么,她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应该是六十五岁的老妪。
那么,刘姥姥为什么要同周瑞家的提起,她第一次来荣国府的情形。
其实,刘姥姥是想说明一件事。
她第一次来荣国府的时候,就见过“凤哥儿”王熙凤了。不仅见过,她还对王熙凤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王熙凤
第二次来荣国府,也是就是第六回提到的这一次。
刘姥姥来贾府的直接目的就是打秋风,说白了就是来要钱的。
刘姥姥原本是奔着王夫人来的,结果只见到了凤姐和平儿。结果,也是好的,她拿到了二十两银子,喜得她浑身发痒起来。
虽然刘姥姥对这门亲戚的来龙去脉门儿清,可王熙凤却不知道刘姥姥是谁。
王夫人传话了,“也不可简慢了他”。王熙凤才听了话,给了刘姥姥一点照应。
虽然这次刘姥姥再没见过别人,但在见到凤姐之前,周瑞家的已经和她详细介绍了凤姐的情况。
图|周瑞家的
之后,周瑞家的根据平儿的意思,把刘姥姥带到王熙凤和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的地方。
曹雪芹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到大姐儿,根据推算,这时的大姐大概两岁左右。
再到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再来荣国府。
这一次,她在贾母的带领下,来到大观园里逛了逛,正赶上大观园里海棠诗社咏菊花诗大吃螃蟹。
刘姥姥看着一桌的螃蟹酒宴,当即就惊了:“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这一年,刘姥姥七十五岁,凤姐二十五岁,大姐儿七岁。
这一趟来荣国府,刘姥姥不是空着手来的,她带了田里新下的枣子、矮瓜和野菜,来到凤姐屋里。
图|王熙凤
凤姐看出来了,刘姥姥这次来,也是来打秋风的。
不过,刘姥姥这次投了凤姐和贾母的缘,留在贾府过夜。结果是她把古今往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
之后,她更是满载而归。主子丫鬟都送了她东西,王夫人更是豪掷一百两银子,宝玉也把刘姥姥用过的成窑盅子送给了她。
刘姥姥不仅收获巨大,而且在大观园热闹非凡。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她在大观园里见到了大姐儿。当时,大姐儿生病,刘姥姥给王熙凤出主意,让王熙凤给女儿送祟。
此外,刘姥姥还给大姐儿齐了名,叫巧姐儿。
图|巧姐儿
后来,刘姥姥再进荣国府时,贾母已经死了,凤姐病重。
此时,王熙凤将唯一的女儿托付给了刘姥姥。
贾政和贾琏送贾母等人的灵柩回南京,荣国府里只剩贾环、贾芸和贾蔷几个男人。
之后,凤姐就被贾芸、王仁等人卖了。
王仁是巧姐的亲舅舅,却是一个毫无仁义和心肝的人。
此人只知道赌钱、骗钱,王熙凤生前,贾琏就告诉过她,别人都把她的这个兄弟叫做“忘仁”。
王熙凤洗后,王仁找到凤姐,“外甥女儿,你也打了,看见我从来沾染你们没有?如今你娘死了,诸事要听着舅舅的话。”
之后,王仁哄骗邢夫人,准备把巧姐儿卖了做偏房。
图|邢夫人
实际上,王仁是想把巧姐卖给外藩做粗使丫头。
幸好王熙凤生前将巧姐儿托付给了刘姥姥。就在此时,刘姥姥又来到贾府。平儿将巧姐儿装扮成青儿(刘姥姥的外孙女)的样子,让刘姥姥带了出去。
平儿也说是送刘姥姥,出门后也跟着上了车,总算是将巧姐救了出来。
所以,刘姥姥救巧姐儿时,并未花费银两,一切都是巧宗,正合了巧姐儿的名字“巧”了。
红楼梦曲终有一首《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图|巧姐儿
巧姐儿的遭遇,全应了《留余庆》的内容。
因为刘姥姥施惠刘姥姥,积了德,最后就报应在巧姐儿身上。
第五回,曹雪芹为巧姐儿所作的画册和判词,就对她的结局做了暗示和安排。
画面是“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前面已经说过,巧姐是被刘姥姥设法救出的。而刘姥姥之所以出手相助,是因为从前王熙凤偶施小惠接济过她。
到了这里,一切形成了闭环。
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异常尖锐的封建社会末世。和他同一时代的作者,比如李渔,他的作品《风筝误》。
以一只风筝为线索,紧扣一个“误”字。
图|风筝
以一个官僚家庭为主要窗口,从家政写到朝政,从家风写世风,从侧面反映当时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亦如巧姐儿被奸兄、狼舅贱卖。
那么,巧姐儿被救之后,又经历了哪些呢?
其实,巧姐儿最后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
之所以这么推测,是因为《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本来拿着一个佛手玩,巧姐儿则拿着一个柚子。
巧姐儿看见佛手,哭着就要,大人们哄着板儿,用大姐的柚子换来板儿的佛手,给巧姐儿玩。
脂砚斋批语:“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很明显,两个小儿交换柚子佛手的情节,就是千里伏线到后面刘姥姥救出巧姐,巧姐嫁给板儿的故事。
图|巧姐儿和板儿
曹雪芹之所以用佛手这种水果,自然有佛祖伸手救援之意。而巧姐儿的佛手,自然是刘姥姥的手。
巧姐儿嫁给板儿,自然成了乡村农妇,务农纺绩也成了她的日常了。
今天这期就写到这里,点个赞吧,朋友。
下期我们继续聊刘姥姥,《刘姥姥最知恩图报,却形象猥琐言语粗鄙,曹雪芹骂人真是不带脏字》,感兴趣的友友们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