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上境,涤尘襟

发布时间:2025-06-03 18:05  浏览量:22

唐代黄滔《寄友人山居》诗: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不若,

湘竹茶席铺于嶙峋石上,

定窑白瓷映着松影,

竟分不清是瓷色染了青天,

还是翠微浸了茶器。

松涛与茶烟共舞,

竹露与茶汤同韵。

啜饮时,松影横斜似吴道子墨痕,

竹风飒飒如王维琴韵。

茶汤入喉,恍见东坡月下汲江,

摩诘辋川泼墨,

人间烟火,

尽化为此刻松风竹露间的清欢。

元代王德信《集贤宾·退隐》曲:

“自焚香下帘清坐久,

闲把那丝桐一奏,

涤尘襟消尽了古今愁。”

01

山间松竹之下

何须再苦苦寻觅那虚无缥缈的禅机?

天地之间,自有大自在。

独坐竹亭,四周苍松翠竹环绕。

松针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竹叶沙沙作响,

宛如一首天然的乐章。

煮茶的砂铫置于青石之上,

火苗舔舐着壶底,发出细微的噼啪声。

壶中,山泉渐渐泛起涟漪,水汽升腾,

化作袅袅茶烟。

那茶烟轻盈缥缈,似云似雾,

与松竹间的雾气融为一体。

忽而,一声清脆的 “啪” 响,

一颗松子从松枝上坠落,

穿过层层枝叶,轻轻落在茶案之上。

抬眼望去,但见茶烟起处,

朦胧中,松影婆娑,

竹影摇曳,

一幅徐徐展开的《潇湘奇观图》。

手中的茶盏,盛满了琥珀色的茶汤,

热气腾腾。轻啜一口,

醇厚的茶香在口中散开,

直抵心田,令人身心舒畅。

茶的清香与松竹的气息相互交融,

沁人心脾。

此刻,茶不再仅仅是茶,

它是山间的松风,是竹林的细雨,

是天地间的灵气所化;

松竹也不再只是植物,

它们是茶的形,是茶的韵,

是茶的灵魂。

恍惚间,自己已不再是尘世中的饮者,

远离了俗世的纷扰,

忘却了功名利禄,

只与这山水、茶、松竹相伴。

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

参透了生死,领悟了无常。

这片刻的平静,

却永远留在了心间。

禅意并不在遥远的寺庙之内,

也不在高深的经文之中,

在这一盏茶、一棵松、一片竹之间,

在这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心去感受,去悟,

便能在茶烟松子间,

寻得内心的安宁。

02

芸窗啜韵

明窗净几之处,

方显 “芸窗啜韵” 之妙。

壁间悬挂米南宫狂草《苦笋帖》,

墨痕如惊蛇入草,

笔势跌宕间似有风雷隐现;

案上陈设赵松雪青花茶船,

白釉青花交相辉映,

釉色莹润,绘工精妙,

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

案头置一素绢,

砚中墨香萦绕,静候妙笔生花。

窗外,光影流转间,

疏密有致的墨色,

演绎着的闲适心境。

梅树临窗而立,

点点梅魂似有灵性,

悄然飘入砚池,

遥想昔年,倪云林筑清秘阁,

阁中陈设无不精致讲究。

每当有客到访,便命童子取梅花上积雪,

置于砂铫之中烹煮。

雪水洁净,

煮出的茶汤清醇无比,香气四溢。

曾有富商慕名求画,

倪云林不发一语,

只是焚香注汤,专注于茶事。

袅袅茶烟升腾而起,

在室内弥漫、盘旋,

远山近水,疏林茅屋,

将观者引入一片宁静淡泊的天地。

富商见状,惊叹不已,

方才明白倪云林的画作神韵,

皆源于其超然物外的心境。

他不禁叩首叹服,悄然离去,

方知艺术之妙,

在于心境,

而非俗世所求。

此刻,端坐芸窗之下,

取一盏香茗,轻啜慢饮。

茶入口,厚回甘,齿留香。

目光掠过墙上米芾的狂草,

凝视案头赵孟頫的茶船,

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

茶韵、墨韵、自然之韵相互交融,

时光在此刻静止,

只余满室风雅,沁人心脾,

忘却尘世喧嚣,

独享这片刻的美好。

03

清幽之境

碧螺春正与沸水相逢,

氤氲的热气裹挟着茶香袅袅升腾。

恍然惊觉:人生如茶,

不过是在沸水中沉浮,

在清香里回甘,

千年茶韵里,早藏尽了生命的况味。

宋代茶人点茶,

以竹筅击拂出雪白茶沫,

需经千百次用力方能成 “咬盏” 之态。

滚烫的热水倾注而下,

茶叶在杯中激烈翻涌,

像极了年轻气盛的我们。

初尝茶汤,

浓烈的苦涩瞬间席卷舌尖,

呛得人眉头紧蹙,却也教人清醒。

遥想苏轼初入仕途,

以 “一肚皮不合时宜” 直面宦海风波,

乌台诗案的惊涛骇浪中,

正是这股浓烈,

淬炼出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豁达。

生活的浓烈,

原是成长路上必经的磨砺,

如同武夷岩茶的 “岩韵”,

愈是苦后回甘,愈见风骨。

岁月流转,生活的味道渐渐变得平和,

褪去了最初的凌厉,

茶叶缓缓舒展,茶香清幽绵长。

学会与世界和解。

就像中年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在官场与归隐间寻得平衡,

将 “知足保和” 化作生活智慧。

生活的清浅,

原是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

叶沉杯底,茶汤清淡如水,

却仍留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回甘。

这不禁让人想起,

清代郑板桥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 的晚年,

以茶代酒,笑看云卷云舒。

此时回望来路,

所有辉煌与坎坷都化作过眼云烟。

正如皎然禅师 “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 的感悟,

看淡功名利禄,放下执念牵挂,

方能在茶香中悟透 “本来无一物” 的禅意。

生活的平淡,

原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在平凡的日子里,

不妨效仿陆游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的雅趣,

以茶为镜,照见人生百态。

嗅那袅袅茶香,

感受岁月的百般滋味。

从卢仝 “七碗茶歌” 的酣畅,

到李清照 “酒阑更喜团茶苦” 的清欢,

千年茶事里,

藏着中国人最质朴的生命哲学 ——

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不气不馁,

拥抱最真实的人生。

茶境之妙,

不在紫笋金芽,

而在天人之际。

松间得烟霞之趣,

溪畔闻钟磬之音,

芸窗见翰墨之魂,

此中三昧,

岂是俗夫执牛饮壶者可梦见哉?

昔人云"茶禅一味",

今人若解此中真趣,

虽居市廛,亦如坐武陵源;

虽啜粗茶,亦似品龙凤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