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天义:书画怡情写人生一一访中国书画协会会员王振林
发布时间:2025-06-03 17:52 浏览量:22
文/任天义:书画怡情写人生
——记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王振林
年少恋书画,痴意贯平生。临池摹帖寒暑,研墨伴晨星。习柳追赵摹二王,笔走龙蛇豪放,逸韵自天成。妙手绘丹墨,卷上起云旌。
为官时,兴水利,济苍生。卸甲犹耕艺海,泼墨写峥嵘。作品屡摘金奖,雅集频传佳讯,德艺两驰名。八秩仍追梦,艺苑耀长明。
在古城西安、秦都咸阳的老年大学课堂,在乾州大地的敬老院、幼儿园与中小学,总能看到一位八秩老者的身影。他或是捐赠书画作品,为场所增添文化气息;或是耐心辅导青少年学习传统书画艺术,倾囊相授技艺。他,就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协会理事、西安松园书画研究院院士王振林先生。其人生,在工作与艺术的双重舞台上,绽放出夺目光彩。
一,少立大志,初学书画显锋芒
王振林1950年10月出生于乾县漠西乡陈家庄西村。自幼,书画艺术便如磁石般吸引着他。上初中时,受到美术老师孙耀盛的亲切教诲,使他对书画艺术更是如痴如迷,他为班上办黑板报,墙报学习园地。他已能写出一手潇洒的毛笔字,成为村里的“文化能人”。东家孩子结婚,邀他写喜联;西家老人逝世,请他写丧联;春节时,家家户户都盼着他的新春对联。196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乾县二中,凭借出众的能力当选班长、团支部书记。在学校文艺宣传队里,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当之无愧的骨干组织者。同时,他的书画才能也愈发凸显,负责书写绘画学校黑板报,还用蜡板刻版印刷宣传材料。
文革期间,当同学们纷纷投身游行、串联时,王振林却一头扎进小屋,潜心临摹唐宋柳赵、二王名家字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坚守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为日后的艺术造诣打下坚实基础。1968年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担任村上青少年突击队队长。在此期间,他不仅组织青年队员学习文化知识,还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修建返坡梯田。通过科学改良小麦品种,试验田亩产从原来的130多斤提升至350多斤,他也因此被县和咸阳地区行署授予综合治理“青年突击手”称号,并被推选为漠西乡团干。
二,扎根基层谋发展,青春热血洒乡土
1979 - 1982年,王振林担任团县委副书记、书记。任职期间,他深知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激发青年活力。他组织全县青年团员开展“知识竞赛月”活动,涵盖农业技术、文化知识、时事政治等多个领域,累计举办竞赛活动20余场,参与青年超5000人次,在全县青年群体中掀起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
为改善生态环境,他带领青年突击队投身荒山荒坡治理,制定“五年绿化计划”。在乾陵、五峰山等地,他与青年们同吃同住,白天扛树苗、挥铁锹,夜晚研究种植方案。通过采用“鱼鳞坑种植法”和“混交林模式”,累计植树30余万株,让原本荒芜的山坡披上了绿装。这些青年突击队的事迹被当地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家乡建设的榜样。他也因此获评全省优秀团干部、省级青年积极分子、青年标兵等荣誉,并受邀参加陕西省团委和团中央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会上分享《乾县团县委组织青年突击队荒山荒坡植树造林的经验》,其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三,十年乡镇守初心,为民致富显担当
1982 - 1995年,王振林先后在梁村人民公社、临平镇、杨汉乡、周城乡担任党委副书记、社长、乡镇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这十多年间,他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村落、每一片田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农村发展事业中。
在推进平整土地和农田基建工作时,他带领技术人员实地勘测,制定详细规划。为解决资金难题,他多方奔走,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在杨汉乡,他创新性地采用“以工代赈”模式,组织村民参与农田基建,既完成了工程建设,又增加了村民收入。通过修建灌溉水渠50余公里、铺设田间道路80多公里,改善了农田灌溉和交通条件,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王振林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他敏锐地发现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果蔬种植,便大力推广蔬菜大棚和农民果园建设。为打消村民顾虑,他带头在自家承包地建起示范大棚,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从选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他都亲自参与,积累经验后再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临平镇建成了占地20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周边城市,年产值达800余万元。同时,在周城乡推广优质苹果品种,建设果园3000多亩,通过举办苹果采摘节、对接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果农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为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王振林高度重视农业良种改造试验。他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在各村设立试验田。定期组织村民观摩学习,对比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经过多年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在全乡推广。其中,某小麦新品种亩产量较传统品种提高了30%,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此外,他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壮大了集体经济。
在担任杨汉乡和周城乡书记时,王振林尤为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他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积极争取资金,为农民修渠打井。他多次前往省、市相关部门汇报情况,争取项目支持。为确保工程质量,他每天坚守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经过不懈努力,使旱地变为水浇田,农业夏秋两季每亩增产1200多斤。咸阳市在杨汉乡召开水利建设现场会,王振林现场分享经验,得到市领导表扬和各县区参观代表的高度赞扬 。
四,情系水利惠民生,攻坚克难创佳绩
1995 - 2004年,王振林出任乾县水利局长。面对乾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在发展乾县商品粮基地建设方面,王振林积极争取资金对县域泔惠渠灌区、羊毛湾灌区、宝鸡峡灌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他组织专业团队对灌区渠道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渠道老化、漏水严重等问题,采用混凝土衬砌、防渗膜铺设等技术进行改造。累计新修渠道200多公里,更换闸门、阀门500余处,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使三大灌区粮食亩产提高300多斤,保障了全县粮食供应和农民增收。
在争取中央和省上大项目投资方面,王振林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谋划水利重点工程。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多次赴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成功争取到杨家河水库、大北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他严格把控质量关,邀请水利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万无一失。通过除险加固,两座水库的防洪、灌溉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了周边乡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在实施人饮工程建设方面,王振林深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他走遍乾县北部关头乡、吴店乡、梁山乡等多个乡镇,深入了解群众饮水困难。针对当地长期依赖窑水,水质差、水量不稳定的问题,他积极争取资金,打深井、机井500多眼,并配套建设供水管道和蓄水池。为确保水质安全,他建立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检测。通过人饮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乾县北部多个乡镇数万人的饮水难题,让群众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在全县抗旱、防汛和农田基本建没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十年间,乾县水利局被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及《中国水利报》《陕西日报》《咸阳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100多次,获得各类奖励奖牌奖杯80多次。王振林本人也曾任县和咸阳市人大代表,荣获国家水利部“共和国脊梁”称号、陕西省十佳水利局长、咸阳市十佳公仆等50项奖励。
五,翰墨丹青绘春秋,艺术传承润心田
王振林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初学柳赵,后习二王,洞观古今之妙,觅吾诸家之韵,注重字外之功,力展豪放之势;日渐形成自己的书画风格,2009年参加“纪念于右任诞辰130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书法作品获得金奖;作品入编《两岸一家亲书画雅集》。同年,参加首届“丹青绘华夏”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书法作品获得金奖。入编《中华盛世墨宝》。2010年参加中国首届“庐山杯”文学学士大赛,书法作品获一等奖,入编大赛作品集。2010年2月参加“中国风民族情——全国中老年艺术家书画作品迎新春春联赛”获书法作品银奖,入编《中当代中老年名家书画作品珍藏集》,同年5月参加“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65周年第二届全国书画大赛”,获书法作品金奖。同年5月在“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中获书法作品一等奖。2011年2月在“中华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画活动中,荣获书法作品金奖,作品入编《中华魂.辛亥百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精品选集》。书画作品还被《孔繁森纪念馆》等单位收藏。
工作之余,王振林始终未放下手中的笔墨。他从初学书画,到深入钻研古今书画之妙,领悟诸家之韵,注重字外功夫,逐渐形成豪放大气的书画艺术风格。他上西安老年大学松原分校书画班,在名师指导下,书画技艺实现质的飞跃。
在书法创作上,他的行书作品笔力雄健,如《满江红》,每一笔都饱含力量,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自然,将岳飞的壮志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荣获“庐山杯”一等奖;《沁园春·雪》更是其代表作之一,字体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布局疏密得当,把一代伟人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雄才大略、豪放气势表现得入木三分,斩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篆书作品《春华秋实》,线条圆润流畅,古朴典雅,通过独特的笔法和章法,传达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寓意。
绘画方面,王振林尤擅牡丹。他笔下的牡丹枝干苍劲有力,或曲或直,尽显生命力,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花朵形态各异,有的完全绽放,露出金黄的花蕊,如热情奔放的舞者;有的半开半合,似羞涩的少女;还有的含苞待放,充满希望。在色彩运用上,他大胆采用大红大紫等浓烈色彩,通过深浅、浓淡的巧妙搭配,让牡丹呈现出华贵艳丽的气质。同时,他注重细节刻画,花瓣的纹理、露珠的晶莹都清晰可见,使画面栩栩如生。他的牡丹画作不仅在国内多地展出,还被《孔繁森纪念馆》等单位收藏。
王振林多次参加国内、省内、市、县书画展和多种大赛,屡获佳绩。十多年间,他创作书画作品上千幅,获得部、省、市各项大奖10多个。为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他将自己的书画作品集成《书画怡情》,赠送给文化馆、学校和友人,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王振林依然活跃在书画艺术的舞台上。他走进老年大学,与志同道合者交流艺术心得;踏入校园、敬老院,用书画传递温暖与美好,辅导青少年传承传统书画艺术。他用一生诠释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用翰墨丹青书写着精彩人生,以赤子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满江红·书画怡情公仆心
翰墨飘香,人生路、初心如磐。忆往昔、临池不辍,志存高远。妙笔能书千卷韵,丹心可绘群芳灿。看今朝、艺海弄潮头,声名远。
为官日,谋民愿;兴水利,情无限。卸任犹奉献,育苗不倦。书画怡情传雅意,德才兼备留嘉范。待来年、再展彩笺时,春光满。
乙巳年六月三日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