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学会吃高级的苦
发布时间:2025-06-02 23:22 浏览量:25
在这个物欲横流、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吃苦”二字似乎逐渐成了不合时宜的旧词。然而,人生旅途从不会一帆风顺,苦难始终是成长的必修课。但并非所有的苦都值得我们承受,人,要学会吃高级的苦。
高级的苦,不同于肉体的疲惫与生存的艰辛,它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挑战,是为了长远目标而克制欲望,是在学习与成长中突破舒适圈的煎熬,是在追求真理与理想道路上的孤独坚守。反观低级的苦,多是因缺乏规划、懒惰懈怠而陷入的被动困境,是重复性劳动带来的身体消耗,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不得不忍受的琐碎与艰辛。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主动选择吃高级的苦,最终成就非凡人生。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这无疑是巨大的肉体与精神折磨。但他没有被眼前的苦难打倒,而是选择咽下这口苦,发愤著书。在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的困境里,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时13年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承受的,是为了完成史学巨著、传承历史文化而主动选择的高级的苦。这种苦,让他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青春年华时毅然奔赴大漠深处的敦煌。那里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但她没有被这些肉体上的苦吓退。她在敦煌一待就是五十余载,致力于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在漫长的岁月里,她承受着远离亲人的孤独,忍受着研究工作的枯燥与艰难。她主动选择的,是为了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传承千年文明的高级的苦。正是因为她的坚守,敦煌文化才得以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高级的苦,往往伴随着对自我的深刻认知与超越。王阳明被贬龙场,身处蛮荒之地,生活困苦不堪。但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反思、探索。在龙场的深夜里,他对着星空与内心不断追问,最终实现了“龙场悟道”,创立了阳明心学。他在苦难中完成了对自我的突破,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思想的升华。这种在精神层面的自我淬炼,便是高级的苦带来的巨大价值。 吃高级的苦,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力。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秉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无论是在黄州的田间地头,还是在儋州的蛮荒海岛,他都能积极面对生活,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佳作。他的信念让他能够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他的意志力支撑着他在吃高级的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反观那些只愿逃避高级的苦,选择沉溺于低级的苦的人,往往陷入恶性循环。有人害怕学习新知识的艰难,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只能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日复一日在低级的苦中挣扎;有人畏惧创业的风险与艰辛,不敢突破现状,只能在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抱怨,却又没有勇气改变,最终碌碌无为一生。 学会吃高级的苦,意味着我们要敢于走出舒适圈,主动迎接挑战。就像破茧成蝶的过程,蝴蝶若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就必须经历从狭小茧中奋力挣扎而出的痛苦。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正是这种痛苦让它拥有了飞翔的能力。我们在追求成长与进步的道路上,也需要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吃高级的苦,还需要我们学会延迟满足。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社会中,即时满足的诱惑无处不在。短视频带来的短暂快乐、游戏中的即时成就,都在不断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如果我们只追求这些即时的满足,就很难有精力和耐心去承受学习、工作中的高级的苦。我们要明白,真正有价值的成就,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付出。就像竹子生长的过程,前四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六周就能长到15米。这是因为前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我们承受高级的苦的过程,就如同竹子扎根,看似缓慢,但却是为未来的爆发积蓄力量。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躲避苦难,而在于学会选择有价值的苦去承受。当我们主动选择吃高级的苦,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收获真正的成长与幸福。让我们摒弃对低级的苦的妥协,勇敢地拥抱高级的苦,在苦难的磨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