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道贯
发布时间:2025-05-31 20:28 浏览量:27
四书道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是给初求学的人进德!治国必须先治理好家,治家必须先修身,修身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端心必须诚实自己的意等等极致自己的知,格天下事事物物的理。喜欢研究学问就接近了智,努力做善事就接近了仁,晓得什么是羞羞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件事就知道如何修身了!有了诚心,就能明白这道理,能够明白这道理就能诚!从诚心明白道理,叫作自然的天性。中庸一书为孔子最大发明,前者为诚意,后者为正心。智就是认知,分析,判断事物!人之知识,以宇宙一切事物为对象。天下之大,古今之远,不能亲历,读书即无异亲历也。立法,并非希望有人犯法,而是希望人人守法而无犯法。故德为本,法为未。本末不可以倒置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是说得众心的,就能保得住国家,失掉众心的,也就要失掉国家。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因此,做国君的人,自有一条大路好走,那就是,一定要忠信诚实,才能得到治国的道理,如果骄泰奢侈,便是走错了路,要失却治国的道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学,问,思,辩……吾人不是为知而求知,乃为行为求知。博学 何谓博学?博学者,关于知识材料之收集,力求其周遍也。孙中山有云:知之范围甚广。宇宙之范围,皆为之范围。又云:吾人之在世界,其知识要随事物之增加而同时进步。伟人呀!孔子 学问广博,却可惜不得成为一技一艺的名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学习,而且要时时温习。这岂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说:做学问像追赶什么一样,好像来不及的样子,还怕会失去什么似的。子夏说:每天要知道自己所不知的,每月要不忘掉自己所知的,可以说是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孔子说:能够温习从前所知的,而且又能够学习知道新的,就可以做人的师长了。现在先讲那天,不过是那么多的小小光亮,可以说到它的大,是无穷的大,日夜星辰都悬挂在上面,万物都覆盖在上面。现在讲到地,不过是黄泥土,可是说到它的广和厚,是广到没有边际,厚到没有底。它承载着山不觉得重,收容了河,又收容了海。现在讲那山,不过是拳头那么大的石头,它的广和大,草木都生长在上面,禽兽都居住在上面,宝物储存在那里。现在讲那水,不过是一瓢水,可是它不可测量的深和广。蛟龙,鱼鳖都生长在里边。天的吩咐,永久是这样的严肃。诚者,天之道也。这诚字,乃是动能的常存与无息,是天地自成,万物化育的道理。宇宙二字,根据淮南子说上下四方为宇,往古来今为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边,看了那河水流个不停,感叹地说:它是这样地在奔跑着!日里没有停过,夜里没有停过。孟子说:那水从源泉里滚滚的涌出来,不分日夜的流个不停,流满了低下了坑洼,又向前进行,一直灌注到四海里去。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为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事事物物的大本。和,是天下人的共通之路 。如果能完全做到中和的地步,天地是这样的安排,万物就是照这样的发育。
- 上一篇:人间万事食为先
- 下一篇:孙魁:家庭美德就藏在《家教促进法》和“母爱与家教”故事里